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合資向自主買技術?這台車堪稱國貨之光,技術遙遙領先!,歡迎閱讀。
大眾 7 億美元購得小鵬 4.99% 股份并獲得董事會觀察員席位,借助小鵬的技術幫助打造新款電動車。這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近期在車圈刷了屏,小鵬美股的股價一度達到 40% 的漲幅。不少人表示,這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戰略 " 彎道超車 " 的标志性時刻。
通過官方披露的消息來看,小鵬和大眾将 " 基于各自核心競争力和小鵬汽車的 G9 車型平台、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體,共同開發兩款 B 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 "。
那麼,基于 Edward 平台打造的小鵬 G9 為何能獲得大眾的青睐?這一款銷量不及預期的車型是否隐藏着不為人知的亮點和優勢?大眾将會打造怎樣的新車?通過回顧 G9 這款車,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窺知一二。
定位中高端 核心性能優越
小鵬 G9 定位大五座中大型純電 SUV,目前仍然是整個小鵬產品線的最高端車型。G9 的車身尺寸為 4891x1937x1680 毫米,軸距為 2998 毫米。G9 用相對緊湊的尺寸,做到了和 BBA 中大型 SUV 十分接近的軸距,充分發揮了純電平台的優勢。
Edward 平台支持軸距在 2800-3100 毫米範圍内的車型,P7 和 G9 都屬于這一平台,兩者軸距保持一致。從軸距數據上來看,Edward 平台的車型定位可以在中型、中大型、大型中選擇。大眾目前規劃的新車型為 B 級車,但很可能會像小鵬 P7 一樣,采用中型車的車身尺寸,中大型車的軸距,以獲得更好的空間體驗。
800V 高壓系統 +SiC 碳化矽模塊是 G9 的核心之一。在此基礎上,G9 可以支持高功率輸出,高功率超快充,以及高效的電耗控制。G9 的後置單電機即可達到 313 馬力,零百加速 6.4 秒。雙電機性能版綜合輸出 510 馬力,零百加速僅需 3.9 秒。這些參數都顯著優于大眾目前的 ID 系列產品。
G9 标配的 3C 電池組最快支持充電 5 分鍾,續航增加 130 公裡(CLTC)的超快充體驗,選配 4C 電池組則可以提升至 5 分鍾提升續航 200 公裡(CLTC)。能夠提供如此高充電功率的 S4 超充樁數量有限,但即便在一般的商用快充樁上,G9 也能 " 壓榨 " 出更大的充電功率,高壓平台對補能效率還是很有意義的。
小鵬官方标注的百公裡平均電耗分别為 15.2 千瓦時和 16 千瓦時。結合此前編輯的試駕經驗,這個數據相當 " 寫實 ",甚至在一些低速低負載工況下,G9 還能跑出 " 反向虛标 " 的續航裡程。燃油車時代,大眾的 " 黃金動力 " 組合就以高動力和低油耗著稱,能效更高的 800V 高壓系統無疑更符合大眾汽車的產品定義。
領先的電子電器架構
大眾看中 Edward 平台,領先的電子電器架構想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眾自家的 MEB 平台仍采用網域控制器模式,3 個中央處理器分别負責車内應用服務、高級自動駕駛功能、娛樂系統。按照汽車行業内的技術标準來看,車輛的電子電器架構呈現出分布式到網域控式再到中央集成式的發展路徑,大眾 MEB 平台的網域控式架構相對 Edward 的中央集成式架構是相對落後的。
G9 采用全棧自研的 X-EEA 3.0 電子電氣架構,架構上為中央超算 + 區網域控制硬體的形式。采用更高性能的 8 核中央超算芯片負責整車電子元器件的統一協調指揮,減少整個架構的處理器分布,算力更加集中,以支持更高層級的自動駕駛輔助和智能座艙功能。
有了計算硬體架構的整體提升,小鵬還為 G9 配套了千兆以太網通信架構,以匹配更高密度、速度要求的數據傳輸,拓展自動駕駛輔助和智能座艙功能,同時還能提升 OTA 更新速度,加快軟體快速迭代。
車機 + 智駕 遙遙領先!
說到軟體,這或許是整個大眾集團最不願面對的痛點。ID 系列的車機系統是產品力最薄弱一環,大眾遲遲未等到自家的 CARIAD 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成果,新任 CEO 奧博穆也因此不再執着于全面自研,這或許是大眾和小鵬合作的最主要動機。
作為對比,G9 的 Xmart OS 已經迭代至 4.3.0 版本,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物聯等方面都再次進化。全時語音對話、流暢的車機界面、簡潔明快的菜單層級,都是大眾的車機系統難以相比的優點。不過,無論是 G9 還是 G6,小鵬在座艙的人機互動設計上有明顯的 " 稚嫩 " 之處,這是有着深厚工業設計底蘊的大眾所擅長的。兩者在座艙體驗方面可以形成良性互補。
智能駕駛輔助方面,G9 的 XNGP 自不必說,城市 NGP 領航輔助将在年底前開通 50 座城市,還将推送最前沿的 " 無圖 "XNGP 智駕功能。無論是實際體驗還是推送規模,小鵬都是自動輔助駕駛絕對的領先者。小鵬在 G9 上的軟硬體開發經驗無疑也會幫助大眾新車型的開發,讓後者一躍成為智能化體驗排名前列的電動車。
不過,大眾自己也留有 " 後手 "。CARIAD 的失利并不意味着大眾完全退出了軟體開發,在和小鵬合作之前,他們就先後和國内的地平線以及中科創達合作,分别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網聯與信息娛樂系統,只不過這些合作的研發進度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号。
前車之鑑 後車之師
結合上述内容不難發現,G9 及其所屬的 Edward 平台在智能電動車的核心產品力方面都大幅優于大眾目前的 MEB 純電平台,三電、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都頗具亮點,可以說是全能的 " 六邊形戰士 "。不過,大眾和小鵬還都有一個問題需要面對,那就是車型配置的合理設定。
G9 的高技術含量沒有像預期一樣體現在銷量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一開始發布的車型配置過于復雜和混亂,而且可以說是缺乏誠意,宣傳期間主打的智能駕駛輔助、5D 音樂座艙、4C 電池包在大部分車型上都需要選配。盡管小鵬在兩天後緊急上線優化後的 SKU 方案,但早先的配置表已經讓 G9 的產品形象飽受傷害。
作為一個合資車企,大眾也有在車型關鍵配置上 " 刀法精準 " 的問題,和目前新勢力車企互相 " 内卷 " 的做法完全不是一個畫風。小鵬已經在後續的 G6 上 " 撥亂反正 ",并且通過 " 誠意滿滿 " 的定價和配置策略收獲滿堂彩。相信大眾在未來推出新車時,也需要謹慎考慮這一問題,充分吸取小鵬的經驗。
總結
從規模上看,大眾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車集團,小鵬在其面前不過九牛一毛。但小鵬依靠扎實的技術,使其作為發力的杠杆,做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上演了一場大衛征服歌利亞的好戲。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場合作的最終成果,你認為挂着大眾車标的 " 小鵬 " 會被中國市場接受嗎?歡迎在評論區共同探讨。
為國產車驕傲,請點" 贊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