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增程混動的正反面:理想狂奔 賽力斯失速,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增程技術作為插電混動的一種,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新勢力車企的技術路徑新選擇。最初采用這一技術的企業只有理想汽車一家,賽力斯汽車、岚圖汽車緊跟其後,而如今零跑汽車、哪吒汽車、深藍汽車紛紛入局。再者,阿維塔汽車、小米汽車也傳出了可能将推出增程汽車的消息。
在已經布局增程技術的車企中,理想汽車與賽力斯汽車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家。在過去的 2022 年裡,理想汽車完成銷售 13.32 萬輛,賽力斯汽車旗下的 AITO 問界系列車型銷售 7.5 萬輛,兩者都成為中國新勢力車企中排名前十的品牌。理想與賽力斯均采用增程混動技術,這一點被行業人士解讀為兩者銷量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到了 2023 年,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加劇、增程技術玩家增多,理想與賽力斯的市場表現 " 冰火兩重天 "。2023 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 13.91 萬輛,同比增長 130%;AITO 問界僅銷售 2.59 萬輛,不及 2022 年總銷量的一半。
理想與賽力斯,分别成了增程混動技術的正反面。為什麼會這樣?
理想汽車 " 狂奔 "
在國内汽車市場中,理想汽車是特立獨行的一個。當 2015 年前後成立的多數新創品牌都選擇純電技術路線時,理想汽車在創始人李想的帶領下另辟蹊徑,堅持走被批評為 " 落後技術 " 的增程技術路線。
此後,理想汽車憑借一己之力 " 帶紅 " 了增程技術。從 2019 年底推出首款產品理想 ONE 并迅速成為市場爆款,到現在形成 L8、L7、L9 等 L 系列產品陣容,理想不斷創造着新的月交付記錄。
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 13.91 萬輛,同比增長 130%,已經超過了 2022 年全年的 13.32 萬輛,今年 30 萬銷量年度目标完成率為 46.37%。若以交付量來衡量,此前的 " 蔚小理 "(蔚來、理想、小鵬)構成的新勢力車企第一陣營的格局已然變動,理想汽車已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在國内造車新勢力上半年市場表現整體呈現下行趨勢之際,理想汽車緣何能夠逆勢發展?對此業界眾說紛纭,但都指出了一點,即理想汽車有着對于用戶痛點的準确把握。這從技術路線、產品定位、營銷方式等多個方面體現出來。
技術方面,理想汽車的增程技術避開了純電車型前期面臨的續航短、充電時間長、充電難等問題,可以充分滿足消費者的用車需求;營銷方面,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媒體上頻頻針對行業熱點話題發聲,事實上充當着自家品牌代言人的角色。另外,在產品定位與產品力上,理想汽車主打家庭用車,L 系列幾款車型均主打空間、舒适性、豪華感的差異化,讓產品在豪華家庭用車這一細分市場撬開了一個口子。
從更深層次挖掘原因,李想此前成功的創業經歷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李想是一位知名的連續創業者,其在 2005 年創建的汽車之家網站,成為國内汽車垂類網站中的佼佼者。目前很多分析包括李想自己也認為,在汽車之家的這段經歷,讓他充分了解到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心理與真實需求,即 " 更懂用戶 "。
對于 2023 年上半年交付量快速增長的情況,李想将原因歸功于公司組織流程和經營能力的全面提升。據了解,2022 年下半年,為了促成企業從一款產品向多款產品切換的新發展格局,理想汽車進行了一輪深度的組織架構調整。李想同時透露:" 第三季度,理想 L8 和理想 L9 的目标是每月過萬輛的交付,理想 L7 挑戰 1.5 萬輛月交付目标,并在今年四季度挑戰 4 萬輛的月交付。"
賽力斯 " 後勁不足 "
同樣是主打增程式電動的新勢力品牌,賽力斯與理想汽車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形成鮮明的反差。公開數據顯示,今年 1-6 月,賽力斯汽車旗下的明星系列 AITO 問界車型累計銷量為 2.59 萬輛,月均交付 4317 輛,不足 2022 年下半年月均交付 9639 輛成績的一半。
與今年同處于銷量恢復階段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三家相比,賽力斯汽車的銷量回升速度也顯得緩慢。今年 6 月,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累計交付量分别為 10707 輛、8620 輛、13209 輛,三家車企月交付情況基本已經恢復至 2022 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業績方面,賽力斯汽車 7 月 14 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淨利潤為 -13.90 億元到 -12.50 億元,2022 年同期為 -17.27 億元;扣非淨利潤預計為 -19.30 億元到 -18.00 億元,2022 年同期為 -17.14 億元。
賽力斯汽車之所以能在 2021 年至 2022 年的短短兩年間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與華為達成了深度合作,獲得了華為的 " 獨家賦能 "。
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随着華為與其他車企合作的深入,AITO 問界系列車型獨有的華為 " 光環 " 變得黯然失色。4 月 16 日,華為董事會成員、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在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上表示,極狐也将更新為智選車模式。此外,阿維塔也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全系迭代華為高階智駕系統 ADS 2.0、搭載原生的 HarmonyOS 車機作業系統,進一步深化與華為之間的戰略合作。
即使華為多番表示,賽力斯仍舊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但仍難以打消外界的看法。畢竟在業内,整車企業的 " 靈魂 " 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 2021 年年中提出的車企 " 靈魂論 ",曾直指與華為合作的弊端。
面對銷量的下滑,賽力斯汽車目前的應對之策是持續推出衍生車型、提高銷售及售後服務水平。6 月 16 日,業内首個同時搭載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 3.0 的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開啟全國交付。之後,AITO 問界還将推出 M5 标準版車型。
服務方面,6 月 30 日,AITO 問界表示,為支持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業務更加深入、緊密發展,雙方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在 7 月 2 日的另一場企業活動上,賽力斯汽車副總裁康波表示,AITO 問界近期将發布 CARE 服務戰略,以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賽力斯汽車推出的 " 救市計劃 " 能否收效,還有待觀察。眼下,随着更多品牌推出增程技術車型,增程這一細分市場的競争将更加激烈。賽力斯要實現 " 翻身 ",還需拿出真正的核心競争力。
回顧賽力斯汽車的發展歷程,其由小康汽車改名而來,此前一直不是汽車行業的主流車企,這主要是由于缺少核心研發能力。近兩三年由于華為的加持,賽力斯獲得了短期的 " 網紅效應 "。從長遠看,扎實埋頭搞研發、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正途。
數據顯示,賽力斯品牌發布 6 年以來,其研發費用分别為 4.75 億、8.12 億、16.62 億元、22 億元、18.82 億元、9.48 億元、13.14 億元,累計研發投入約 93 億元。相比之下,理想汽車僅 2022 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 67.80 億元。
在靠着增程技術走完第一段路程之後,賽力斯與理想均将進入純電動車市場,與其他新勢力車企展開 " 正面抗衡 "。目前,問界 M5 純電版已經上市,M7 純電版也即将發布。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理想 MEGA 将在今年年底正式發布。這預示着,兩者将在純電市場 " 短兵相接 "。接下來的較量中,理想與賽力斯将會相向而行,還是漸行漸遠,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