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又一個頂流網紅翻車,臉都沒了,歡迎閱讀。
兩年前的内娛大瓜,恍如昨日。
吳某凡,因為強奸罪被捕,後又判刑入獄。
一代頂流,徹底崩塌。
與此同時,事件的導火索人物都某竹,一度被捧為将吳某凡撕進監獄的内娛女英雄。
沒想到。
兩年之後,這個「女英雄」都某竹也塌了。
近來,她連發訴訟,将過去聲援她的多家自媒體告上法庭。
稱對方侵犯她的肖像權,并要求做出賠償。
現實版「農夫與蛇」的故事,讓網友大跌眼鏡。
再加上,這并不是她第一次翻車。
從「girls help girls」的女性之光,到謊話連篇的匹諾曹。
本就所剩無幾的口碑,再次跌至谷底。
從一夜爆火到迅速塌房的網紅,這幾年屢見不鮮。
而網飛今年的一部紀錄片,也講了一個相似的故事。
從火遍全網的全民英雄,到受人唾棄的殺人犯。
這個網紅,到底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
《揮斧頭的搭車人:從英雄到殺人犯》
The Hatchet Wielding Hitchhiker
一夜成名,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似乎太容易了。
兩年前,憑借短視頻驚鴻一笑,刷屏全網的丁真。
一年前,憑借戀綜《單身即地獄》,從韓國火到中國的宋智雅。
不久前,憑借幾句魔性的「挖呀挖呀挖」流行全網的女老師。
可要魚叔說,在這個紀錄片的主角面前,這些都屬于小巫見大巫。
他名叫凱。
之所以走紅,是因為一段拿斧頭砍人的視頻。
你沒有看錯,斧子是真的,砍的也确實是真人。
他不僅沒有被抓起來,甚至還因此成了「全民英雄」。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事情要從 2013 年美國的一起車禍說起。
一名白人男子,開車撞向一名黑人工人。
不僅将對方卡在兩車之間,不斷碾壓,而且口中還叫嚣着粗鄙的髒話。
甚至表示,要把黑人從這個世界清除。
面對暴行,圍觀的群眾匆匆上前阻攔。
然而,這名司機都能當街殺人了,自然不好惹。
他矛頭一轉,索性開始攻擊一名伸出援手的女士。
就在這時,車内突然衝出一名男子。
二話不說,拿起斧頭對着司機的腦袋開砍。
連砍三斧,阻止了司機繼續暴行。
而這位斧頭男,就是凱。
惡劣的殺人事件,突然變為挺身而出的英雄事件。
恰好,又被正在做電視節目的記者目睹。
憑借對新聞的敏銳度,他立即采訪了凱。
原來,凱是一名普通的流浪漢。
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是因為他正好搭乘了司機的便車。
面對鏡頭,他沒有表現出絲毫慌亂,反倒開始聲情并茂地侃侃而談。
甚至手舞足蹈地向記者表演自己砍人的動作。
采訪結束後,記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六分多鍾的采訪,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雜亂的長發、醒目的頭巾、巨大的背包 ……
這身獨特的外形,外加他怪異的形象、魔性的腔調和滑稽的動作。
一夜之後,「揮斧頭的搭車人凱」火了。
作為另一個階層的凱,大家能從他身上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更何況,他還對着鏡頭,說出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話:
無論你做了什麼,都值得被尊重
即使犯了錯,也值得被愛
你長什麼樣,會做什麼,年紀多大,體型如何
都不重要,你是值得的
這件事永遠沒有人能奪走
很快,采訪視頻被全網瘋傳,無數人争相模仿凱。
表情包已經是标配。
更有不少人為采訪配上節奏,做成鬼畜視頻。
只要有凱,就有流量。
而流量,也就等于錢。
每個人都想從他身上分一杯羹。
大量的邀約蜂擁而至,從「雞毛秀」到《與卡戴珊一家同行》。
甚至連賈斯汀 · 比伯的經紀人,都打電話詢問他能否合作。
在輿論的發酵下,凱成了最具話題性的平民英雄。
然而,這些聲名與流量,在凱看來都是浮雲。
當記者拿着邀約,費盡心力找到他的時候。
他卻壓根兒不在乎所謂的熱度。
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那就翻翻垃圾桶。
休閒時間就彈彈吉他,或者去海邊衝浪。
享受生命的虛無,時不時蹦出一句人生格言。
這樣的人設,更是讓他魅力爆棚,被網友視為自由的象征。
在記者的苦心說服下,凱終于決定聽從安排參加節目。
三周之後,凱還是選擇了放棄。
他讨厭被安排的生活,流浪才是他的歸宿。
在旅途中經營社交媒體,和現實中遇到的粉絲合照。
成了大眾了解他動向的唯一途徑。
很快,凱的熱度便直線下降。
誰也沒有想到。
三個月之後,凱再一次震撼網友,居然出現在了一張通緝令上。
原來,警方懷疑他犯下一級謀殺罪。
死者是名 73 歲的律師。
被警方發現時,已經死去多日。
躺在卧室地板上,身上只穿着内褲和一雙襪子。
家中整潔有序,沒有任何強硬闖入的迹象。
也沒有任何物品丢失。
唯一奇怪的是,娛樂室的電腦旁,放着一張留有電話号碼的紙條。
紙條上寫的名字正是凱。
随着警方的深入調查,他們發現最後一個與死者接觸的人,也是他。
作為全網皆知的網紅,凱根本無處可藏。
很快,就被警方捉拿歸案。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個網紅變成殺人嫌疑犯?
凱在證詞中表示,自己被騙了。
本來以樂善好施的形象出現的律師,喝完酒之後卻換了副面孔。
趁着凱睡着時,竟然将他強奸了。
因此,凱認為自己殺掉對方,完全是出于正當防衛。
然而,他的申辯在警方的調查下顯得不堪一擊。
一來,兩人在監控中表現出的狀态根本不像他所說的那樣。
親密無間的舉動,看不出兩人之間存在芥蒂。
二來,死者的驗屍報告顯示,他身上的傷痕不是「自衛」所能夠造成的。
殘忍程度必須是下狠手才能做得出來。
網紅犯案如此重大的事件,網友的關注度自然不會低。
很快,凱過往的經歷開始被「挖墳」。
越來越多的罪證被網友們挖出。
也似乎暗示着,他被指控為殺人犯并不意外。
第一宗罪,是他早期上節目時不受控制。
演出前在酒店酗酒,發瘋撒尿,被逐出酒店。
想要節目不出岔子,必須得派人 24 小時監控他。
第二宗罪,是他走紅的那起交通事故。
身為搭車人,他私下承認過,自己給肇事司機提供大麻。
是否慫恿對方犯下罪行,也存在一定争議。
第三宗罪,是他社交媒體上頻頻出現的「迷惑發言」。
母親節那天,他發文詛咒親生母親和家人。
與粉絲互動時,聊起對戀童癖動用私刑的可行性。
而被殺害的律師,恰好也有戀童的相關新聞。
即便證據看似已經板上釘釘。
但仍有不少粉絲堅稱,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遺憾的是,僅憑凱的證詞并不能讓法官信服。
最終,他被判處57 年的有期徒刑。
縱觀整個案件,最讓魚叔細思極恐的,并不是凱。
而是參與「造神」計劃的那群媒體人。
紀錄片中,他們毫不掩飾地向觀眾解釋凱的價值。
在他們眼中,凱仿佛不是一個獨立的人類,而是一件有着無數經濟潛力的寶藏。
為了這個寶藏,他們能夠滿足凱的所有離譜要求。
即便清楚凱不受控制,也可以接受他留宿在自己家中。
只要能為節目賺錢,他們不在乎凱原本的模樣。
維持好鏡頭前的人設,是唯一的要求。
然而,當凱塌房後,他們又竭力表現出一種後知後覺的狀态。
他們迅速與凱撇清關系。
并開始挖墳爆料,不斷強化凱是潛在危險分子的可能性。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人住過我家
我本可能被殺
可能會發生可怕的事情
警察到底能找到他嗎?
因為他可以輕易消失
說出這段話的人,曾經為了邀請凱上節目。
斥巨資用豪車裝載一車大麻,換取這個充滿流量的「火爆元素」。
這位掘地三尺挖人,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熱點的好萊塢「人精」。
會看不出來流浪漢身上是否存在雷點?
反正我不信。
紀錄片結尾,因為采訪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記者,一臉懊悔地表示:
自己采訪他只是想幫他。
從籍籍無名的體育節目記者,一躍成為最火熱的聯絡人。
他懊悔的真的只是沒有「幫助」凱?
騙鬼去吧。
流量為王的時代,輿論的力量被無限放大。
在一夜爆火的背後,真實的個體被掩藏在利益背後。
就拿當年的林生斌案來說。
不少人為了他喪子喪妻而感到心痛。
美滿家庭一朝破碎,痴情丈夫成為男德楷模。
林生斌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并以此為噱頭,開直播賣童裝。
眾人出于同情也紛紛下單支持。
然而,好口碑卻在他公布再婚生女之後,轟然倒塌。
「我走不出來」的愛妻人設,瞬間變成了精心包裝的虛偽人設。
從道德審判到陰謀論,再到妖魔化,違背網友認知的林生斌出現了。
人們驚覺,利益才是一切的本源。
身處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輕而易舉創造爆紅神話很簡單。
只要呈現出最能滿足幻想的一面,就能獲取無數流量。
但作為看客,花時間去辨别真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去辨别嗎?
不盡然。
仔細想想,我們追捧的,從來都不是真實的網紅本人。
而是一種共同想象中的形象。
是大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的樣子。
凱身上吸引我們的特質究竟是什麼?
首先,是一個草根化的英雄。
之後,是毫無束縛,為所欲為的自由人生。
這種特質在媒體的美化下,變得愈發光鮮亮麗。
以至于他變成了沒有任何缺點的「神」。
網紅一浪接一浪。
弑神遠比想象中更容易。
但,起初的造神本就荒謬。
從一開始,就沒有誰值得高高捧起。
都是一介凡人,罷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