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提供「纖維+」解決方案,「益生纖」想要助力食品企業降本增效,歡迎閱讀。
文 | 姚蘭
談論飲食,「健康化」是一個确定的趨勢。繼代餐奶昔、燕麥奶、椰子水、植物基、赤藓糖醇等新品類、新原料爆火後,誰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消費更新原料新概念?
因能促進腸道蠕動、控糖降脂,膳食纖維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熟知。部分營養學界人士将其補充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水并列。
在傳統定義的膳食纖維家族中,有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其中纖維素稱得上自然界儲量最豐富的可再生材料,來源與應用場景廣泛,全球市場快速增長。據 Grand View Research,2022 年全球食品級纖維素市場規模超過 200 億美元。
纖維素是美國 FDA 認證的營養強化劑,具備「清潔标籤」的特征。作為安全又經濟的健康配料,它在供應鏈端與用戶端均體現出了價值。以其在肉腸和西式火腿中的應用為例,不僅能幫助工廠提高出品率、降低成本以及延長貨架期,還能增強產品的口感咀嚼性,幫助用戶補充膳食纖維。
在歐美和日本,纖維素的應用已經超過 60 年,而中國直至 2016 年才逐步發展出食品級纖維素市場。在「健康化」和「降本增效」兩大趨勢下,中國食品加工業只有從原料更新和技術突破入手,才有機會實現轉型更新。
36 氪最近關注到的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益生纖」),于 2018 年獲批中國首張纖維素食品生產許可資質,是唯一參與國标修訂的中國企業。依托團隊十餘年纖維素研發量產應用經驗,「益生纖」致力于提供包含產品開發、供應鏈技術改進、市場宣傳等在内的食品級纖維素解決方案。
此前,「益生纖」曾獲得險峰 K2VC 和德迅投資的投資。據 36 氪了解,公司新一輪融資即将啟動,由唯真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
創始人兼 CEO 張楠畢業于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從 2009 年起從事植物纖維研究,持有超過 30 項發明專利;曾創立同化新材料,從 0 到 1 搭建銷售體系,帶領團隊開發超過 10 家上市公司以及超過 30 家行業龍頭客戶;從 2018 年起探索食品級纖維素商業化路徑。其他核心成員均來自知名高校,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戰略規劃等方面經驗豐富。
得益于底層植物數據庫的搭建,「益生纖」可持續提供匹配客戶多元化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該植物數據庫由原料庫和工藝庫構成,依據品種、密度、水分、顏色、灰份、溶出物、價格、產地、加工工藝、纖維含量等指标,「益生纖」為纖維素這一難以标準化的物質建立了產品标準體系,這是實現纖維素商業化應用的前提。
纖維素取材于天然植物資源,來源廣泛
從技術壁壘看,「益生纖」自創立之初便自主研發生產設備,并在設備改造過程中不斷優化工藝流程。針對纖維質物料難加工的特性,定制切、削、碾、磨、起纖、開纖、粉碎等機械加工單元,配合壓差、溫度、水分等工藝條件調控,可做到精準控制微觀形态及尺寸,滿足特定應用需求。此外,公司掌握獨家生產工藝,目前擁有兩大自研工藝——純化和微原纖化,其纖維素純度高于國标,吸水性、保水性、可及度、穩定性等性能均有所提升。
「益生纖」采取 B 端為主、C 端為輔的市場策略:
先來看 B 端業務,公司從加工助劑市場切入,主要合作有技術更新、降本增效需求的傳統頭部企業,比如亞洲最大水飲企業、全球最大親水性膠體公司、國際知名糧油企業、全球前十的香精香料公司等等,以此構建造血能力。
助濾劑是一種用來提高過濾分離效率的物質,是涉及液體生產的食品行業所需要的加工助劑。現階段,國内普遍使用礦物助濾劑,包括矽藻士、珍珠岩、活性炭等,而「益生纖」作為植物纖維助濾技術國内原創團隊,以植物纖維作為替代方案,實現清潔生產、綠色減排的同時,可使綜合成本降低 5%~10%。
「團隊一直在做翻譯的事情。」在張楠看來,用技術的方式幫助客戶開發纖維素產品,難點在于如何将客戶對產品的具體需求對應到公司的品控指标。市場分散,企業個性化需求明顯,「益生纖」正在提升提供定制化產品解決方案的能力,如此在遇到依靠成本取勝的其他玩家時,才能表現出競争優勢,而這也是真正扎進食品行業的重要表現。「最終,我們想要實現食品全產業鏈的提質降本。」
在加工功能之外,纖維素還具備營養功能。以「服務每張家庭餐桌,補充每日纖維缺口」為公司願景,通過合作新銳消費品牌以及傳統消費品牌,「益生纖」開發出了高纖面包、高纖面條、高纖茶飲、高纖零食、纖維素保健品、高纖特醫食品、高纖固體飲料等纖維素產品,這些新品類都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健康化」的訴求。
從纖維素的應用方向看,「益生纖」主要發力烘焙、肉制品以及乳制品三個領網域,希望分别形成自身的「纖維 +」解決方案。據官方介紹,公司已建成中式面點應用實驗室、調理肉制品與中式菜肴應用實驗室、乳制品水飲應用實驗室,并聯合中國農科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纖維應用聯合實驗室,在基礎研究與市場轉化方面均頗具成果。
在這三種場景下,纖維素的應用都使得產品口感更佳,且出品更加穩定。「我是重度烘焙消費者,這項目算二次創業。」張楠告訴 36 氪,相較于最早進入的工業領網域,食品級纖維素行業的天花板更高,且對于技術的要求更加細致和個性化。「吃了自己團隊做出來的產品,還是蠻有成就感的(笑)。」
再以纖維素在免漿魚片中的應用為例,它能改善解凍後魚片脫漿的情況,魚肉煮熟之後口感咀嚼性更佳。張楠強調,「健康化」只是「益生纖」向客戶附贈的價值,實際上打動客戶的仍然是產品功效。在當下階段,相比于「健康食品」,國人更容易接受「食品的健康化」,即在保證產品好吃的前提下,做更溫和的健康化調整。
談及 C 端業務,公司推出了健康食品品牌「高纖植造局」,該品牌意在展示纖維素產品形态,并在一些渠道測試後給到 B 端客戶真實的銷量反饋。目前,品牌上市產品有五款,分别是高纖南瓜挂面、高纖紫薯挂面、高纖西蘭花挂面、高纖維黑全麥饅頭和高纖維玉米脆,已登陸部分線上和線下渠道。
高纖植造局產品
從事植物纖維研究十年有餘,張楠認為「益生纖」在基礎研發部分已有一定沉澱,可以穩定供應呈現最佳狀态的纖維素產品,未來規劃主要有三點:
第一,在產品側,除了繼續推出更多來源于天然植物的纖維素產品(比如高純糧谷纖維和天然果蔬纖維),還要研發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復合植物細胞壁纖維」產品系列;
第二,探索多元「纖維 +」應用技術,比如加工復配工藝,以此提高產品解決方案的完整性與有效性,服務 B 端客戶做降本增效;
第三,完善臨床測試,提供健康數據支持,助力提升國人對纖維素營養強化功能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