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外賣錢難掙,美團怎麼就想做“自取”了?,歡迎閱讀。
文 | 太平洋科技
在這幾家主流互聯網大廠裡,美團發全年财報的時間相對晚一些。
在此之前,阿裡、騰訊均靠着 AI 打了個翻身仗,賺錢越來越快的京東,業績大超預期,股價卻平平無奇——阿裡财報日大漲 8%,年内漲幅 65%,京東财報日美股卻僅僅漲 0.37%,隔天港股更是全線下跌。
而美團剛剛發布的這份年報,一個字就足以概括:穩。
2024 年全年,營收為 3376 億元,同比增長 22%。 經營利潤達 368 億元,同比增長 175%,經調整淨利潤為 438 億元,同比增長 88%。
雖然以美團優選和小象超市為核心、加上單車、海外等板塊的新業務,虧損率從 Q3 的 4.2% 接近翻倍拉大到 9.5%,虧損達 21.8 億,但确實是因海外業務增加了幾個億投入,這也在管理層的預期之内,甚至比市場預期的虧損還略少一些。
這次的業績表現基本全面在市場預期之内,整體來看,沒什麼驚喜,但也沒有驚吓。
PConline 估計周一的市場反應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在外賣業務整體大盤趨穩,上升空間已經不甚明顯之後,美團在外賣市場上超過 2/3 的市場份額雖然短期内難以被撼動,但在一直以來業務多元化上就反響平平的背景下,近期還受到京東的猛攻,美團不是不着急。
除了拼好飯、神搶手這種供給側的創新,配合 2025 年開年美團的種種動作,來看去年的整體業績,美團的隐憂和未來方向顯然更加明顯。
外賣總單量不再公布
這次财報最大的變化是,即時配送交易筆數具體數據和增速均不再公布。
這意味着與單量相關的單均配送收入,包括單量變化和相關的配送收入的差值,我們也都無法預估。
這一變化引發了市場對外賣業務增長趨勢的猜測,主流觀點認為外賣業務增速可能趨緩。而從财報中我們也可以判斷,Q4 即時配送訂單量環比 Q3 确實有所降低,上季度總單量為 71 億單,同比增長 14.5%。
美團的主要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配送服務收入、傭金和廣告。
整體來看,以到家、到店為核心構成的核心本地商業分部,2024 年四季度收入 656 億元,同比增長 19%;經營利潤為 129 億元,同比增長 61%。
其中,配送服務收入 262 億元,同比去年 219 億元有所上漲,财報指出,配送收入同比增長主要由于即時配送交易筆數增加,以及收入中扣除的補貼減少,這與此前 PConline 預測的美團快速壓降單均配送價格的周期已告一段落基本吻合。
但環比 Q3,美團 Q4 不管是核心本地商業還是配送服務收入均有所下降(Q3 核心本地商業收入 694 億元,其中配送收入 278 億元),财報指出,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季節性因素導致交易筆數減少以及廣告收入減少。
事實上,配送服務嚴格意義上來說就不是高毛利業務,甚至可以說确實不怎麼賺錢。早前美團就曾通過降低配送費來刺激買家提升交易頻次,即使這兩個季度補貼有所放緩,但稍微比較一下就會發現,美團在配送費上整體比餓了麼是略低一點的。
更别說近期美團多次在騎手端作出 " 讓利 " 措施,不管是取消騎手超時扣款,還是為全職及穩定兼 職騎手繳納社保,配送這塊業務只會越來越難賺錢。
2024 年美團靠着拼好飯、神搶手這種供給側的創新極大拉動了總單量的提升,經過一年的心智培養,如今随着拼好飯訂單量在外賣大盤裡的比重已經穩定在 10% 左右,其在美團财報中已經不再被頻繁提及。
而即使是拼好飯,也難以改變餐飲外賣這一基本盤的增長已接近飽和的市場現狀。
但值得肯定的是,美團從未停止尋找新故事。
外賣自取,美團怎麼想的?
近期 PConline 發現,美團外賣針對部分地址悄悄灰測起了 " 自取 " 服務。
更新後的 App 首頁,原本選擇地址的位置變成了 " 首頁 | 自取 ",地址小程式則被挪到旁邊的小字區網域。而原本下方的神搶手卡片位置,也被分割成 " 神搶手 "" 外賣自取 " 兩大板塊。
進入 " 自取 " 頁面後,和外賣首頁的信息流是推薦餐廳一樣,自取頁面同樣以店鋪作為最小運營顆粒,只是店鋪名字下方更詳細地标明了店鋪位置,而外賣原本的預計配送時間則變成步行距離和步行時間。
在結算頁,用戶可以自行設定自取時間和電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團神會員的優惠券并不能用于自取訂單。而事實上早在此前 " 神會員 " 更新改版後,就已經将會員權益從外賣擴展到到店、酒店和旅遊等更多品類。
顯然,自取 ≠ 外賣,也不等于到店團購,它更像是位于線上外賣和線下團購的中間帶。
消費者能使用到 " 自取 " 的場景,可能更多是上下班路上手機提前點餐,然後路過店鋪順手取餐。在自取首頁上,也直接寫明了 " 免配送費 "" 高峰期不等位 "。
要說區别于外賣的優惠,PConline 經測試後發現,用戶在神搶手購買的團購券也可用于自取訂單,且不用配送費,而早在去年下旬,神搶手團購券便已不能與神會員的優惠券疊加使用,這意味着,購買神搶手團購券後如需配送,還需要另外支付配送費。
這并不是美團第一次做自取業務,早在去年 7 月,美團就曾推出 " 秒提 " 服務。但當時更多針對奶茶、咖啡品牌,且入口較深。
我都打開外賣 App 了,為什麼還要自取?
PConline 認為,要說 " 自取 " 意味着美團要打到店業務可能還為時尚早,此前," 自取 " 這一場景觸發點更多是在小程式,其中微信小程式的普及度最高。
目前來看," 自取 " 在業務增長上的助力并不顯著,它更适合放在一個更全局的視角去看,更多還是在于場景延伸和補足。
從這幾年美團的一些争議可以看到,美團在配送成本上的壓力是顯著的,從這個角度,自取可降低履約成本,通過用戶主動履約,直接省去配送環節。
同時面對京東外賣以及抖音、小紅書團購的滲透,美團也需要強化高頻剛需場景粘性來提高競争力。
這種短距離自取的模式有利于激活近場消費場景,除了讓用戶省去跳轉品牌小程式或者人工驗券的煩瑣,更多還能滿足用戶對即時性(如上班族飯點取餐)和确定性(如預約取餐)的需求,幫助商家提升 1 公裡内客群轉化效率。
進攻 AI
我們終于第一次在美團财報看到其提及 AI 了,雖然只有一句。但在電話會上,至少 1/3 的時間都在講 AI。
在這場關于全年度的電話會上,美團公開闡述了全面進軍 AI 的方向。
王興開場便直言:"我們在 AI 領網域的戰略是主動進攻,而非被動防守。當像 AI 這樣具有根本性革命意義的技術到來時,唯一有意義的策略不是試圖固守已有的東西,而是利用現有的一切去主動進攻。"
他表示,未來美團的 AI 戰略建立在三個層次:
1、工作:主要在于員工日常工作和業務運營的運用。據悉美團已經部署了自研大語言模型 " 龍貓 " 提升員工生產力,同時還包括 AI 客服、AI 銷售助手、AI 編程工具的運用。
2、產品:包含兩個方向——利用 AI 優化現有產品、開發全新的 AI 原生產品。除了為商家提供智能店鋪設計、信息增強等工具之外,在消費者端,美團已經在一些類别中開始測試 AI 系統,包括餐廳助手、旅行助手和預訂助手。
" 我們正在開發一個全新的 AI 原生產品,預計将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更先進的 AI 助手,覆蓋美團的所有服務,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免費的私人助理。" 王興表示。
3、構建自研大模型。王興表示,目前 " 龍貓 " 效果與國内頂級模型相當,API 調用量從去年年初的 10% 增至 68%。
他還透露,過去一年美團在 AI 領網域今年、已經投入數十億元用于 GPU 資源,并計劃進一步擴大投資。同時,美團也在探索 AI 在機器人和自動駕駛領網域的應用,将無人配送與 AI 技術結合。
在 2 月的最後一天,美團 CEO 王興曾召開一場總監級别以上的内部溝通會,距離上一次召開同級别的溝通會已經是 5 年多之前。在這個溝通會上,王興提出在第二個十年他作為 CEO 會更多關注的三個 " 新 " 方向 —— 食雜零售、國際化和科技。
據晚點報道,美團希望抓住這一次的 AI 機遇,建設大規模、全品類、有縱深且生态健康的本地商業系統。
正如王興所言: "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