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大廠圍獵AI智能體,歡迎閱讀。
文 | 青橙财經,作者丨青沐,編輯丨六子
大模型的征戰還未結束,一場關于 AI Agent(智能體)的圍獵之戰又轟然開啟。
被稱為 " 全球首款真正意義通用 AI Agent" 的 Manus,據報道近日完成一輪 7500 萬美元的融資,融資後估值達 5 億美元,比之前增長了約五倍。這距離其 3 月初上線只過去了個把月。
而這可能僅僅是大戰序幕。近日,字節跳動悄然上線内測 " 扣子空間 ";百度在開發者大會推出 " 心響 "App;阿裡雲則以 Qwen3 開源模型引爆技術圈;OpenAI 豪賭編程 Agent;MCP 協定成為行業 " 通用插座 " ……大廠們在 Agent 賽道上正展開一場決定未來十年話語權的生态暗戰。
AI Agent 是什麼,與人們日常使用的大模型有何不同?為什麼這麼火?大廠們在這場角逐中又各自搶得了怎樣的競争身位?
「不敢錯失的戰場」
3 月 6 日,Manus 一夜之間名聲大噪,它生動诠釋了 AI Agent 的概念:通過大模型的感知推理能力,它能自主拆解任務鏈,調用知識庫、聯網搜索、軟體工具等資源,執行復雜任務,完成閉環操作。
以篩選簡歷為例,Manus 不僅能解壓檔案、浏覽簡歷,還能給出排名建議和評估标準,最終以電子表格形式呈現結果,俨然一名負責招聘的實習生。
當前,人們主要通過 Chatbot(聊天機器人)與大模型互動,Chatbot 屬于能說會道,但不幹實事兒。Agent 則可以自主調用工具,能實際執行一些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見任務,也就是能真正幹活兒了。
這種從對話響應到任務執行的跨越,開啟了遠超 Chatbot 的商業想象空間。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曾斷言,未來 2~3 年内,AI 可能在幾乎所有任務上超越人類,五年内智能體将滲透 90% 的企業工作流。而據 Markets & Markets 測算,2024 年全球 AI Agent 市場規模約為 51 億美金,2030 年有望增長至 471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44.8%。
面對 AI Agent 的巨大潛力,國内外 AI 廠商紛紛加快布局。
4 月 17 日,OpenAI 推出了具備更強 Agent 能力的推理模型 o3 和 o4-mini,并預測至 2029 年,AI Agent 及其他新產品的銷售額将超越 ChatGPT,推高總營收至 1250 億美元,2030 年總營收有望達到 1740 億美元。
字節跳動則在 Manus 出圈後,調動多個團隊開發不同的 Agent 產品,并于近日内測上線了 " 扣子空間 ",提供多項技能的 AI 通用實習生。
* 圖源百度
"Agent 是我們最看好的 AI 應用發展方向。" 百度李彥宏曾如此表示。4 月 25 日,在 Create2025 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 4.5 Turbo 和深度思考模型 X1 Turbo 兩款新模型之外,還發布了多款 AI 應用產品,其中就包括官方定位為通用超級智能體的心響 App。
4 月 29 日,阿裡雲開源了 Qwen3 系列模型,并在評估模型 Agent 能力的 BFCL 評測中,創下 70.8 分的新高,超越 Gemini2.5-Pro、OpenAI-o1 等頂尖模型,這将大幅降低 Agent 調用工具的門檻,為即将到來的智能體和大模型應用爆發提供更好的支持。
「個人版 " 賈維斯 "VS 數字化員工」
各大廠商對 Agent 的探索方向已現分野——有的走通用路線,有的走專業垂直路線;有的選擇 To C 突圍,扮演鋼鐵俠的 " 賈維斯 ",争奪個人助理入口;有的則選擇 To B 深耕,嵌入企業工作流,打造數字化員工。
百度和 OpenAI 目前走的是 To C 路線。OpenAI 的 ChatGPT 是常年霸榜的頭部應用,月活躍用戶已達 5 億。擁有這個超級入口,OpenAI 自然希望通過 ChatGPT 構建可适應任意場景的認知引擎。
另外,OpenAI 還着重押注編程 Agent。此前發布的 "Operator" 能讓智能體接管用戶電腦操作,例如自動編寫代碼并調試運行。前些天,OpenAI 又發布了一個叫 Codex CLI 的開源輕量化編程 Agent,可以使用 OpenAI 的模型,接管本地計算機終端命令行界面,直接進行代碼編寫。OpenAI 還表示,未來将發布一系列編程工具,重新定義 AI 時代的編程。
百度則是專門研發了一款 Agent 應用——心響 App,定位用戶的智能生活助理,目前已在安卓上線,蘋果 iOS 系統正在審核中,也将于近期上線。為了降低使用門檻,也為了激發用戶對新應用的使用靈感,心響 App 特意預置了十大應用場景,包括例行任務、城市旅遊、AI 相親、AI 繪本、摸魚遊戲、深度研究、法律咨詢、健康咨詢、智慧圖表和試題講解等。
以 AI 繪本為例,用戶只需要輸入一個簡單的主題,比如 " 狐狸的電話亭 ",心響 App 就可主動連線百度文庫 AI 小助手,按照用戶對角色設定、配音、風格的偏好,完成繪本大綱,直至最終生成繪本視頻。操作非常簡便。據透露,心響 App 目前支持超過 200 種任務類型,未來計劃擴展到 10 萬 + 的應用場景。
* 圖源心響
與上述兩家不同,微軟與字節更希望通過 B 端辦公需求切入。微軟将 Copilot 植入 Office、Teams 等產品矩陣,試圖把智能體變成企業工作流的 " 隐形中樞 "。據統計,截至今年 4 月,超 10 萬家企業使用 Copilot Studio,日均處理任務超 1 億次。微軟預測,2025 年 Agent 業務收入将占其 AI 總營收的 35%。
* 圖源扣子空間
" 和 Agent 一起開始你的工作 "" 扣子空間是你和 AI Agent 協同辦公的最佳場所 ",這是字節對扣子空間的產品定位,與微軟一樣試圖将通用 Agent 概念嵌入工作流,幫助用戶處理檔案檢索、表格制作、報告生成等任務。字節旗下協同辦公應用——飛書的多維表格、飛書文檔等服務也可接入,更強化了扣子空間作為數字員工的工作能力。
阿裡則一邊不斷加強 C 端產品誇克的能力,一邊在 B 端的釘釘上重點搭建 AI Agent 應用平台。目前釘釘 AI 助理已經聚合了 AI 客服、HR、AI 銷小幫、行政搭子、代碼優化大師等眾多工具,構建全鏈路企業服務矩陣。
目前來看,面向 C 端的 Agent,除非像 ChatGPT 一樣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不然挑戰很大。最大的問題是,普通用戶對 Agent 還沒多少概念,缺乏明确的使用目的,很多只是為了嘗鮮玩玩。如果使用體驗不夠極致,無法給用戶帶來驚喜,其用戶黏性就很難保持。Manus 一直沒有移動端,百度心響 App 無疑有身先士卒的勇氣。但作為全新的一款應用,心響 App 完全沒有用戶積累,需要從 0 做起,勢必需要百度投入巨大的資源。
而面向 B 端,因企業降本剛需明确、場景垂直,且由于一般企業都可能建立自己的知識庫,辦公類 Agent 執行任務更有針對性,交付效果無疑也會更好。另外,在商業化方面,微軟 Copilot、釘釘和飛書也都已經具備現成的營收手段,比 C 端的會員收費也更自然得多,預計發展會相對順暢。
「生态與标準暗戰」
除了智能體,當下 AI 領網域最炙手可熱的概念,莫過于 MCP。而 MCP 與智能體之間又存在着緊密的聯系。
"MCP 讓 AI 更懂外部世界,更容易獲得信息,更自由地調用工具,是 AI 發展的一大步。" 李彥宏在 Create 2025 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多次強調 MCP 的重要性," 現在基于 MCP 開發智能體,就像 2010 年開發移動 APP。"
大模型性能再好也不是萬能的,Agent 要處理復雜的、多環節的任務,就需要與外部的工具或服務進行互動。但在 MCP 出現之前,互動缺乏統一标準。做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秘書聯系不同部門,都需要切換不同的通訊方式,比如電話、郵件、微信、釘釘、飛書等,自然毫無效率可言。
去年 11 月,Anthropic 提出并開源了 MCP,即模型上下文協定,旨在提供統一标準,可以理解為 AI 世界的 USB-C,使 Agent 可像搭積木般調用班機查詢、地圖導航等服務。比如,在旅遊規劃測試中,接入 MCP 的 Agent 能依次調用班機、酒店、地圖接口,任務完成效率比傳統 API 對接提升 5 倍。
在 Anthropic 的推動下,尤其是在 OpenAI 和 Google 等巨頭相繼明确表态支持後,MCP 正從一個有潛力的提議,加速成為被廣泛接受的标準。據 MCP 社區 PulseMCP 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 4000 個 MCP 伺服器上線,而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長。
國内 AI 廠商近期積極支持 MCP。4 月 25 日,百度宣布公司各產品全面擁抱 MCP,既包括百度搜索、百度文庫、百度網盤等應用,也包括文心基礎大模型和百度智能雲千帆平台;字節扣子空間也集成了飛書雲文檔、多維表格和高德地圖等 MCP 擴展;阿裡在支付寶等產品中集成了 MCP 協定,其最新發布的 Qwen3 系列模型也原生支持 MCP。
MCP 的普及,為 Agent 生态的構建和運轉提供了重要通路。國内外 AI 廠商們基本都推出了自家的 MCP 平台,邀請更多的開發者、應用服務商進駐。例如,360 旗下的納米 AI 最近上線 " 萬能工具箱 ",已有超 100 個自研和優選 MCP 工具,并且更多第三方 MCP 工具正在進駐中。
當 MCP 打破工具調用壁壘,智能體開發正進入 " 樂高積木 " 時代。這場戰役的勝負關鍵已從技術突破轉向生态構建能力。正如移動互聯網催生 APP 經濟,AI Agent 正在開啟智能體經濟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