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滬指午後上演絕地反攻,數據要素全面爆發,短期主線地位就此确立?,歡迎閱讀。
财聯社 8 月 22 日訊,大盤早盤高開回落,午後迎來 V 型反彈,滬指領漲。盤面上,AI 概念股繼續活躍,其中數據要素概念股大爆發,上海鋼聯、卓創資訊、浙數文化、久遠銀海等十餘股漲停;算力概念股震蕩走強,鴻博股份漲停創歷史新高,成為 AI 板塊首只 10 倍牛股、工業富聯漲停。券商股午後拉升,信達證券、首創證券均一度漲停。下跌方面,醫藥股持續調整,科源制藥、聯影醫療跌超 10%。總體上個股上漲和下跌家數基本相當。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 8183 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 1401 億。
板塊方面
數據要素板塊漲幅居前,卓創資訊、挖金客、三維天地、慧博雲通、上海鋼聯、浙數文化、久遠銀海、中國科傳、中遠海科等超 10 只個股漲停,每日互動、匯納科技、世紀恒通、深圳瑞捷、安碩信息等個股漲超 10%。消息面上, 據财政部官網 8 月 21 日消息,為規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強化相關會計信息披露,近日,财政部制定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數據資源會計處理方式确定,意味着數據将作為資產被納入會計報表,數據價值再次凸顯。
東吳證券表示,根據相關測算,全國數據資產市場總規模 8.6 萬億,帶動相關產業數字化潛在受益 34.4 萬億。國盛證券建議關注四大方向:國資雲及政務數據要素;自有數據產品;據确權與登記;垂類公共數據要素。
從市場角度而言,數據要素二度加強吹響了指數午後反攻的号角,并且從今日資金出現明顯的大舉流入痕迹,更是奠定了該方向短期市場主線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後續大概率會呈現震蕩向上的态勢,若仍想參與的話,可耐心等到短線分歧整理時再行低吸或具更高的勝率。
算力概念股震蕩走強,鴻博股份漲停創歷史新高,成為 AI 板塊首只 10 倍牛股、工業富聯漲停,此外亞康股份、佳華科技、中富通等個股同樣漲超 10%。2023 中國算力大會舉行,工信部在大會上披露,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伺服器、計算機等計算類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
華西證券認為,算力是 AIGC 落地的先行指标,全球正處于 AIGC 的爆發期。如果 AIGC 是科技企業開啟第二輪業績增長曲線的 " 流量入口 ",算力即是科技廠商開啟 AI 争奪戰的 " 入場券 "。目前我國相關 AI 應用已有雛形,正處于智算中心建設的加速期,相關 AI 算力產品有望成為本輪科技浪潮下的先行指标,其中包括算力伺服器、光模塊、交換機等。
個股方面
首先關注鴻博股份,在今日再度漲停後股價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年内漲幅超 581%,自去年 5 月份低點 4.51 元以來股價翻 10 倍,成為 AI 概念股首只 10 倍牛股。算力板塊在經歷了此前的整理後整體位階并不高,并且籌碼也得到了較好的沉澱。鴻博股份成功向上開拓市場空間為板塊其餘個股起到了較好的表率作用,而板塊中軍工業富聯的午後漲停,或進一步增加了市場對于算力方向的做多信心,預計在指數震蕩築底過程中,以算力為代表的科技股方向有望在反復活躍,可留意其中的短線套利機會。
此外權重白馬的殺跌仍在延續,其中新能源賽道中的光伏龍頭隆基綠能跌超 4%,锂電材料概念股恩捷股份放量跌停,聯影醫療跌超 10%。正如昨日所言,指數想要真正意義上的止跌企穩除了盤中需要決出領漲主線以外,權重白馬虧錢效應也應得到及時的修復。當醫藥、新能源賽道持續弱勢下跌的話,對于市場整體情緒依舊會形成不小的壓制。
後市分析
截至收盤,滬指漲 0.88%,深成指漲 0.53%,創業板指漲 0.09%。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 63.78 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 39.59 億元,深股通淨賣出 24.19 億元。
今日午後市場迎來 V 型反彈,三大股指均久違地均以紅盤報收,那麼是否意味着短線就此止跌企穩呢?首先從指數維度來看,自 8 月 7 日滬指有效跌破 5 日線後,滬指始終維持沿 5 日線震蕩走低的弱勢慣性,因此短線想要展開一輪反彈,當務之急便是重新有效站回 5 日線之上。此外,兩市的成交金額同樣也是關注的重點,随着今日午後的放量反彈 ,今日量能重回 8000 億之上,那麼延續反彈延續的話,後續最好呈現出溫和遞增的态勢。相反一旦後續量能不增反減的話,指數再度遇壓回落的概率也将大為提升。
情緒指标來看,與指數同步探底回升,盤中一度逼近冰點,後震蕩向上截至尾盤彈升至 0 軸附近。
市場要聞聚焦
1、三部門:在滬深交易所轉讓創新企業 CDR 由出讓方按 1 ‰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
财聯社 8 月 22 日訊,财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發布《關于繼續實施創新企業境内發行存托憑證試點階段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創新企業 CDR,按照實際成交金額,由出讓方按 1 ‰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
2、《新產業标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 ─ 2035 年)》印發
财聯社 8 月 22 日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新產業标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 ─ 2035 年)》的通知。方案主要聚焦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标準化工作,形成 "8+9" 的新產業标準化重點領網域。其中,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 8 大領網域;未來產業聚焦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 9 大領網域。到 2025 年,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标準體系逐步完善、引領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标準加快形成。到 2030 年,滿足新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标準體系持續完善、标準化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到 2035 年,滿足新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标準供給更加充分,企業主體、政府引導、開放融合的新產業标準化工作體系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