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綠色消費」正當時,這十家大品牌有話說,歡迎閱讀。
文 | 36 碳編輯部
在這樣一個全球沸騰的時代,高溫、山火、洪水等極端氣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更多的人開始思考自己可以為環境問題做些什麼?
從根因來講,環境問題的產生源于資源消耗,而消費就是一個直接消耗資源的過程。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 IPCC ) 去年發布的報告中,首次就對需求側的碳減排作用進行評估:如果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那麼到 2050 年,能使溫室氣體減排 40%-70%。
當綠色低碳蔚然成風,千行百業都開始向綠而生。可持續消費正在成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關注的話題,逐漸影響着消費者購買決策和企業品牌認知。
于是我們發現,身邊很多產品正在悄悄變綠:
購置衣物時,環境友好型面料開始登上時尚舞台,玉米秸稈、海藻纖維、蘑菇菌絲,這些常見的食材,現在可以被制成新型面料穿在身上。耐克還用回收的廢棄塑料瓶、T 恤邊角料,變廢為寶制成新鞋。
選購食品中,天然有機、植物基等綠色身份标籤更容易得到青睐。元氣森林更是從生產環節減碳,建起節能降耗的 " 零碳 " 工廠;還有企業從食品包裝下手,億滋、瑪氏想方設法讓包裝 " 瘦身 ",推出耗材更少的環保包材。
家居日用裡,拒絕一次性制品,循環利用的理念被更多人所接納。戴爾、歐萊雅用再生材料,制成產品包裝;宜家從 2021 年起就停止銷售一次性鹼性電池,而是替換成可以反復使用的可充電電池;索尼利用廢水桶、舊光盤,打造出新型阻燃再生塑料。
買車代步時,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正在成為新的消費選擇。碳阻迹平台上可以計算綠色出行的減碳量;高德地圖中,居民綠色出行還能形成碳積分并兌換激勵。
可持續消費的趨勢,正悄然進入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不知不覺間改變我們的消費決策。
如今,更多人願意為綠色產品買單,特别是正處于或即将進入黃金消費年齡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可持續消費已經成為一種 " 潮流 " 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文化風向。
與此同時,可持續消費與生產也相輔相成,一大批企業正在向綠而生。他們作為上接供應鏈,下接消費者的重要中樞環節,承擔起整個行業減排的重要責任。企業不僅要打造更加綠色供應鏈,提升產品的含 " 綠 " 量,還要承擔着引導消費者參與到綠色消費實踐中來的責任,将可持續價值傳遞給更多的人。
9 月 25 日,36 氪将在上海舉辦首屆「向綠而生 · 36 碳可持續價值大會」,我們将和來自耐克、元氣森林、戴爾、索尼、億滋、宜家、瑪氏、歐萊雅、高德地圖、碳阻迹等知名企業的一眾業内大咖,共同探讨低碳消費新趨勢、政策新動向與前沿新實踐,期待您的到來!
具體議程如下,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
首屆「向綠而生 · 36 碳可持續價值大會」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