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月入過萬,職業“飛手”真這麼香?,歡迎閱讀。
這條 " 黃金賽道 " 裡,普通人有哪些機遇?
凌晨 3 點,新疆棉田裡,26 歲的張強戴着夜視儀操控無人機撒藥,手機到賬提示音響起:今日收入 800 元——這是他去年花 1 萬元考下無人機執照後,從月薪 4000 的拖拉機手變成了 " 空中白領 "。
而在深圳 CBD,某科技公司正為一條招聘信息犯愁:"eVTOL 動力工程師,年薪 80 萬,要求會造飛機還要懂新能源 " ——半年收到 200 份簡歷,最終招到了一個博士。
一邊是農業飛手、物流調度員,另一邊是飛行器工程師、空網域算法專家 …… 這是萬億級 " 低空經濟 " 的狂飙縮影——當政策、資本與技術合力撕開 " 天空紅利 ",有人說,你的未來可能不在低頭可見的辦公桌,而在抬頭仰望的 300 米。
低空經濟是什麼?
低空經濟的概念最早是 2010 年一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提出來的,但直到 2023 年才迎來轉捩點。
那一年,低空經濟被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二年,也就是在去年,低空經濟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标志着它正式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
顯然,它已不再僅僅只停留在概念上了。
低空經濟指的是以 3000 米以下空網域内各類航空器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航空器研發制造、基礎設施建設、飛行保障服務及衍生業态的綜合性經濟形态。
" 低空經濟 " 的概念很大,它既包括上遊的硬體制造、軟體開發,中遊的運營服務、基礎設施,也涉及下遊的應用場景,可以說包羅萬象。
據艾媒咨詢最新預測顯示,低空經濟正以每年 25% 的增速狂飙:2025 年市場規模将突破 5615 億,2035 年更将達 3.5 萬億——相當于把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復刻到雲端。
目前來看,低空經濟有三個核心領網域是目前最熱的:無人機、載人飛行器和空中基建。
無人機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領網域。很長時間以來,大眾對無人機的認知都是 " 兒童玩具 ",但實際上在專業人士手中它早已成為生產力工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河南暴雨災害時,也有無人機從貴州起飛,穿越了三個省份和一個直轄市,抵達了任務目标鄭州上空,為當地居民提供了 5 個小時的穩定信号。
載人飛行器對大多數人就陌生一些了。
以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有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打出了 " 陸地航母 " 的招牌,稱其研發制造的飛行汽車 2026 年将會量產。而深圳至珠海已開通首條跨城 " 空中出租車 " 航線,單程僅需 20 分鍾。
空中基建不難想象。
上海利用無人機疏導交通,成效顯著,處置效率提升 45%。深圳則規劃至 2026 年建設 1200 個無人機起降點,旨在讓無人機像公車站一樣普及。一座看不見的空中之城,正在天幕之下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未來城市生活方式可能因此即将發生深刻的變革。
與此同時,低空旅遊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以黃山景區為例,直升機觀光項目異常火爆,500 元 / 人的票價非但沒有吓退遊客,反而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排隊打卡。據統計,2023 年的飛行量實現了 45% 的顯著增長。
這條 " 黃金賽道 " 裡,普通人有哪些機遇?
每年五月,新疆阿克蘇市那 105.68 萬畝棉花田步入關鍵田管季。
過去,棉農全家老小齊上陣,彎腰施肥、背負沉重噴霧器打藥,耗時費力,大片棉田管理需數天甚至數周。
如今,幾架無人機在棉田上空大顯身手,裝藥、起飛流暢銜接,勻速盤旋間,細密藥液呈霧狀均勻灑下,短短 1 個多小時,便高效完成 300 餘畝棉田的農藥噴灑任務。
在溫州,一場浪漫至極的 " 空中求婚 " 令人矚目。300 台無人機在夜空中閃爍,變幻出愛心、丘比特箭、巨型 " 珠寶鑽戒 " 等迷人圖案,無人機求婚策劃已然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新潮流。
從農業植保的高效作業,到浪漫求婚的驚喜呈現,再到物流配送、影視拍攝等領網域,這些新興的經濟產業背後,都藏着一個規模龐大且前景廣闊的就業方向——無人機飛手。
考證熱,是這個新職業方向的最顯著特點。
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明确規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的人員,需取得 CAAC 無人機執照,持證成為飛手從業的必要條件。
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2024 年上半年,新注冊無人機接近 60.8 萬架,較 2023 年底增長了 48%,但只有大約 22.5 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占比 37%。想要飛到天上去淘金,必須先把證拿到。
有媒體報道,無人機飛手經過 1 個月左右的培訓,花費 1 萬元考取相關證件後,便能找低空物流調度員、空網域管理專員、低空導遊等職業,在一些幸運兒身上,甚至可以轉行即收入過萬。
除了飛手以外,技術崗的高薪火熱也不容忽視。
獵聘《低空經濟領網域人才供需數據洞察》顯示,航空 / 航天設備(14.34%)、智能制造(12.96%)、信息技術(7.59%)位列人才需求前三,呈現出鮮明的技術驅動型特征。
而在活躍求職者中,25 — 35 歲占比超 65%,本科以上學歷占 72%,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備受青睐。
今年 1 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2024 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狀況報告(四季度)》(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随着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相關人才需求增加,相關專業技術崗位成高薪熱招崗位,其中飛行器自動控制算法工程師月平均薪酬中位值達 29435 元。
當然,低空經濟催生出的新職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戰。
比如部分崗位工作環境較為艱苦,像新疆棉田飛手要面對偏遠地區與惡劣氣候,95 後年輕人們寧願在深圳送外賣—— " 至少能點咖啡續命 "。
而無人機調度員常值大夜班,有人調侃稱:" 這份工作教會我,黑眼圈是程式員的專利,但尊嚴屬于能熬大夜的人。"
此外,打工人最在乎的就是錢。
實際上,在工作初期,基礎的飛手非常難一下子就月薪過萬。
有媒體統計後發現,薪資分布最集中的區間是 7001 元 -8001 元和 5001 元 -6001,100 個崗位中只有 5 個崗位能達到 1 萬元左右,與網傳的 " 輕松過萬 " 還是有差距的。
最後,這個時代之下,AI 和大模型日新月異,任何行業都不敢說只靠一個證就能上崗,要的都是復合型人才。
以空網域管理員和低空導遊舉例,前者要求熟讀航空法規,又要會寫推廣方案,知道怎麼協調無人機避開廣場舞的領空,需要一定的資源調度能力。而後者在這些基礎上,還要求懂文旅、會運營。
但以上說的這些挑戰并不能掩蓋低空經濟巨大的發展潛力。
北上廣深匯聚着研發 " 空中特斯拉 " 的技術人才,成渝和長三角的低空旅遊、物流配送需求呈爆發式增長,邊疆地區的農業植保等領網域也急需專業人才。
随着行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低空經濟必将為眾多求職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的新引擎。
結語
低空經濟并不是浪漫的空中舞會,而是一次需要精确配重的現實飛行。
對于普通人,找準 " 性價比 " 支點至關重要;對企業,與職校共建實訓基地、培養 " 無人機外賣騎手 ",或許是破解 " 有崗無人 " 的密鑰。
當螺旋槳的轟鳴劃破夜空,新的職場新賽道也正在雲端悄然鋪就。唯一的問題是:你準備好進入了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獵聘 "(ID:liepinwang),作者:子午,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