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評分又漲了,不愧是我本年度最愛的古裝劇,歡迎閱讀。
我去年盤點過的 2023 年将播古偶已經播了大半,唯一讓我看完想支棱起來寫點什麼的,只有《蓮花樓》,99.9% 後面也不會出現打臉标題的情況。
這劇在 7 月 18 日空降播出,當時宣傳跟不上,後來經過劇情發酵,看的人才慢慢多起來,不局限在飯圈,所以追劇氛圍很不錯。熱度發酵和口碑發酵是同步的,足以證明是有點東西的。
播完了也還有不錯的長尾效應,比某些新上架的劇還高熱度,豆瓣評分一路上漲到 8.3 分(46 萬人評分!),昨天還是 8.2 的。
現在說誰扛不扛劇都是飯圈廢話,最扛劇的是劇情。當然演技也重要,但是劇情最最最重要。沈騰的暑期檔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票房也才三億,劇情太爛。
《蓮花樓》的劇情确實是難得的扎實完整,張弛有度,餘味悠長。
全劇不僅僅關于武俠,還有一個接一個的懸疑案件,李蓮花、方多病、笛飛聲三個性格天差地别的人聯手解謎,同時又有各自完整的人物成長線,又同時刻畫各個案中人的性格人生,又雙叒同時層層埋入伏筆,鋪墊一個貫穿始終的大案。編劇把這麼多信息處理得清晰明了,詳略得當,該高潮的地方不但不會啞火,還有意想不到的反轉,還不失搞笑,很厲害。
很明顯,編劇的地位有被狠狠尊重,制作團隊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審美。這在内娛很不容易,前段時間《安樂傳》、《一路朝陽》、《他是誰》的編劇紛紛出來爆料自己寫了前面部分就被踢了,拒絕接收爛尾罵聲。《一路朝陽》真是把人騙進來然後直接創飛。
這幾天我才知道,《蓮花樓》跟《琉璃》是相同的編劇和制片人,哎呀呀呀 ~ 難怪!而且感覺編劇更加精進成熟了。戳這(第一篇,第二篇)看我三年前為《琉璃》寫的長文。天呐,竟然已經三年了!女主剛在前兩天被封殺了 ......
武俠劇很難寫,因為太多 " 珠玉在前 ",這也是我一開始久久不想點開這劇的原因。我尋思再怎麼拍,總的來說不就是那些打怪更新成為大神的套路嗎?一路會收獲幾位美女的愛慕,以及一堆無人在意的龍套屍體。(随手附贈幾位著名龍套 ↓)
《蓮花樓》還真跟傳統武俠不一樣,傳統武俠世界是以慕強為内核的,只有強者配得到幸福,《蓮花樓》卻是反慕強,反内卷的。
李相夷一出場就是已經卷赢了的天下第一,四顧門創始人。一個 " 完成式 " 的主角。成毅的打戲真潇灑,讓 " 傳奇少年 " 具體可感。
PS,對比一下最近郭敬明導演的《雲之羽》打戲,分不清誰打誰,像幾個人在搶着割麥子。
李相夷為了找回師兄的屍體,率領四顧門與金鴛盟盟主笛飛聲大戰一場。他因為被奸人所害身中劇毒,敗了半招。
從無敗績的他身心受創地回去四顧門。一路上,他經過那些因為這場大戰而造成的廢墟,聽到受影響的老百姓在碎碎念吐槽他們這些所謂 " 神仙打架 ":
哈,無數仙俠古偶都扯 " 為了天下蒼生 " 大旗,終于有真正的 " 蒼生 " 發言了。蒼生只想你們消停,謝謝。
當李相夷看到這些受影響的百姓,還有躺了一地的四顧門小兵小卒,第一次感受到了慚愧内疚。
因為他跟笛飛聲大戰的根本原因純屬個人執念:為了師兄的屍體。那是他的師兄,又不是這些小兵小卒的師兄。但是因為他是 boss,一聲令下,大家就要拿命陪他衝。這些人背後也有自己的家人啊。
他還看到了他的 " 高管 " 們也在背後埋怨他,要解散 " 公司 ",最傷心的是他發現原來他的女朋友也不是他以為的那麼 120% 與他心心相印。
李相夷天賦卓著,此前的人生一直在往上走,是聚光燈的中心,他從來沒有機會跳出 " 楚門的世界 " 去旁觀真實的另一面,以為自己擁有很多。
人就是這樣,經常會在某個時刻突然認清:你的人生,沒那麼多觀眾。以及,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很可能是虛無,是得意時的幻覺。
不但是名望、友情、愛情,甚至他為之奮鬥的理想也值得懷疑。
李相夷喜歡把 " 匡扶武林正義 " 挂在嘴邊,可是他能定義 " 正義 " 嗎?在對手門派眼裡,四顧門就是反派。在被他跟笛飛聲大戰殃及的百姓眼裡,他們是一路貨色。正義和邪惡的邊界也是模糊的,四顧門裡面也不全是好人。
其實這個江湖有沒有四顧門和李相夷都一樣,每天有各種理由打打殺殺,或是為了個人恩怨,或是為了争高下,與正義無關,對蒼生更是無妄之災。李相夷改變不了什麼,甚至他這個 " 第一 " 的存在就是各種紛争的源頭,害了身邊人。他消失,或許是一種更大的善。
所以無論和尚怎麼勸他回去四顧門治病,他都無動于衷。回去最好的結果不就是重回巅峰而已?他又已經旁觀過 " 鮮花掌聲 " 的另一面了。正如他說," 那高處我去過,沒什麼意思。" 确實沒意思。
有一句名言:" 願上帝賜予我力量,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最重要的是,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
很多人的人生就是在分不清這兩者中磋磨度過,忽視了 " 能改變的 ",與 " 不能改變的 " 日夜較勁。
李相夷跌倒谷底後就獲得了這種智慧(所以你看,再壞的事也藏着好的一面),他改變不了武林,維護不了正義,幹預不了其他人的人生課題。他能做的是把以前總是盯着遠處的眼睛,拉回自身。他改名李蓮花,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一開始他也是沮喪的,後來漸漸地,他從具體的生活和勞動裡感受到了真實的滿足。種菜,最适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内卷出路。
種菜,做飯,養狗,以前的李相夷是看不上這些 " 平庸瑣事 " 的,現在的李蓮花覺得這比當什麼 " 天下第一 " 有意思,正如蘇轼寫的那樣: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 · 細雨斜風作曉寒》)
李蓮花的内核,真的很" 蘇轼 "。與其說我喜歡李蓮花,不如說我喜歡蘇轼。而且我肯定作者也是,這劇有很多個瞬間讓我有一種跟作者嗑到同一個愛豆的暗爽。
蘇轼也是天賦卓著,年紀輕輕名揚天下,二十歲中進士,文壇頂流,然後經歷了 " 莫須有 " 的烏台詩案,被貶官到了偏遠山區黃州,等于是人人豔羨的天之驕子,一朝跌至塵埃。
這擱誰都要時間消化,蘇轼一開始也低落,後來也是在具體生活裡找到了精神樂園。既來之則安之,他跟着當地農民學種田,研制怎麼把肉做好吃(于是有了東坡肉),他還研究釀酒,每天詳細記錄下來酒的變化。他錢少,就規定每天只能花多少,剩下一點月末買酒喝,把日子過得既充實又有盼頭。朋友們,無聊可以去看看蘇東坡的傳記或紀錄片,會獲得很多心靈按摩。
蘇轼發現在地方切切實實地給百姓做事,幫助一個個具體的人,例如修渠治水,比以前在朝廷高談闊論更滿足。李蓮花選擇當一個江湖遊醫,也是一樣。
後來李蓮花被方多病扯去探案。他要是不願意沒人扯得動他,歸根到底也是因為看到了每樁案子背後有一張張具體面孔,跟當醫生是同一個初心,俠義之心。劇名 " 蓮花樓 ",也讓人想到蘇轼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 "。
巨變讓蘇轼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他反省出自己以前把毛病(例如管不住嘴,太愛表現自己)當成優點炫耀。那些毛病就像樹木的結瘤、石頭上的暈圈,其實這都是這些都是它們的病處,卻被當成美麗之處。(木有瘿,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還有,他反省自己以前寫字,很多是為了應試,博得名聲。這樣不好,以後,從 " 心 " 出發。于是黃州期間,也是蘇轼名作井噴期。
李蓮花也是,在獨居無事時,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看清了自己,也看見了眾生。
所以李蓮花每次提到李相夷都沒幾個好詞,宛如李相夷頭号黑粉,但他說的都是真心話。
以前的李相夷,的确是 " 目中無人 "," 頤指氣使 "," 傲慢 "。他看不到具體的人,所以他沒有考慮到小兵小卒也有自己的家人,也沒有看見到喬婉娩早就日漸哀怨的眼神。
後來的李蓮花,面對無論好人壞人都幾乎是一個态度,對着案子裡的兇手,對以前的死對頭笛飛聲,或者大反派角姐,都一視同仁地嘴賤調笑,結尾還救了下毒害他的雲彼丘。
如果是不扎實的劇本,觀眾就會覺得這個人太聖母,看着就來氣。但是這裡,只會覺得李蓮花的覺悟是 next level,身上帶着慈悲的神性。
他不恨任何人,因為他真正看見了 " 眾生 ",懂得了 " 眾生 " 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每人有自己的過去和復雜性。眾生的愛恨嗔痴,就像大自然的風霜雨雪,都是客觀存在的。
就像蘇轼說的,"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顧來時的路,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都是都是自然現象而已,自然不會氣惱。人到達了這種境界,就不會被環境困擾、吞噬了。
在王家衛那部《一代宗師》中,宮二的爹說武學有三種境界,分别是"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是客觀的自知,自省;見天地,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懂得謙卑;見眾生是最難的,是以悲憫之心體諒世人,看破和接納一切。
在這武俠劇裡還有溫柔細致的、是女編劇才會寫出來的女性主義表達, 尤其 s 是 " 女宅案 " 的女性互助很動人,各個女性角色都别具風采。
大反派角姐,是全劇甚至是全暑期檔事業心最強的人,從頭到尾瘋得很穩定,也很帶感。(演員王鶴潤也是《知否》裡的大姐華蘭!)
女主角喬婉娩也挺有意思的,有意思在她作為女主,竟然不那麼愛男主。
李相夷失蹤了後,她雖然傷心,但也沒有賣力去找,還寫了分手信。十年後,李蓮花出現,喬婉娩也注意到了他與李相夷的一些相似之處,但她其實心底裡更加希望這只是自己的錯覺。
是的,她希望李相夷已經死了,那麼她就不用在李相夷和肖紫矜之間面臨道德困境和自責。她希望自己是一個深情堅定的人,她也對自己 " 薄情寡義 " 而蠻失望的。這人設,既不夠愛又不夠幹脆,不讨喜,不 " 古偶 ",但很立體。
李蓮花一語點破,同時也是安慰她:" 不愛一個人了,也不是一件需要自責的事。"第一次在古偶裡看到這樣的表達。
很多觀眾覺得這裡李蓮花是因為自己有絕症才把喬姑娘推開,這理解就俗了,他即使沒絕症也會推開的,因為他看清了本質。第一,他已經不是當年的李相夷了;第二,即使是當年的李相夷,喬姑娘也已經不愛了,她只是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喬姑娘的真正課題都不是選擇誰當老公,而是誠實面對自己:做李相夷或者李相夷的 " 平平平替 " 肖紫矜的夫人,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嗎?或許那只是她活在 " 第一美人 "," 名門淑女 "," 績優生 " 期望下的一個 " 應該的選擇 "?還好,她最後想清楚了。
曾經的李相夷,也是用外界的聲音形塑自己而不自知。人人都誇他,他就不自覺地做出很多符合這個形象的行為,歸根到底,還是沒看清自己的内在需求,所以卷到第一很快也會覺得沒意思。因為真正的内在需求,沒有被填滿,沒有實現 inner peace。
其實誰的人生都沒那麼多觀眾。要怎麼活,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早就告訴了我們,就兩個單詞:know yourself。見眾生太難,我們做到 know yourself 就很好了,這兩詞夠琢磨一輩子的了。
很多觀眾覺得李蓮花從那麼高的地位淪落到這樣,很悲情,看着心疼。我看到的都是滿足和自在,活出了本我,實現了 inner peace,像他師傅。全劇我最受觸動的其中一幕是,他很坦然地跟展雲飛打招呼,展雲飛說:" 你現在這樣,很好。"他在全劇都少有這種充分被理解的時刻,雖然他也不需要被理解。
最後的結局,觀眾或許會遺憾,但是李蓮花本人是沒有遺憾的。我很高興編劇把人物内核貫徹始終,不為網友的眼淚而心軟,堅定地 BE。
而且這劇有 " 回環結構 " 的味道,可以把第一集腦補成為最後一集的番外,李蓮花又躲起來了,可能改名李菊花,還在好好生活,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