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研學遊野蠻生長,中產家庭後悔入坑,歡迎閱讀。
Tech 星球(微信 ID:tech618)
文 | 習睿
封面來源 | 圖蟲創意
今年暑假,氣溫 40 度的北京街頭,湧現一批批身穿統一襯衫的研學團學生們,他們被大巴拉去一個又一個景點。與名校或者博物館的合照,被發到家長群裡,讓遠在千裡外的家長們得以安慰。
研學,今年暑假逃不過的熱詞。疫情三年不便旅行的孩子們,幾乎都出現在今年的研學團裡,家長們早在 5 月就開始操心暑假的研學之旅。
三年也憋壞了旅遊從業者,他們紛紛從傳統旅遊行業轉到研學領網域,希望分一杯羹。
需求井噴的背後,卻是一地雞毛。熱鬧過後,家長們才從 " 靠研學改變孩子 " 的幻想中醒悟過來," 研學只不過是性價比更低的跟團遊 "。
研學的爆火
盡管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今年暑假到北京參加研學的人數,還是遠超麥田家旅行創始人徐泊梧的預期。為了錯峰出行,麥田家的北京研學團選在了 7 月 1 日至 7 月 6 日,但這時的北京已經遍地 " 研學團 "。
今年,研學團的爆發來得迅猛,而且比業内人預計得更早一些。
" 今年大家的覺醒格外早,5 月大家就已經開始預訂,8 月研學團的位置就已經全部被訂完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
今年是徐泊梧從事研學行業的第五年。麥田家專門針對于 8 歲到 18 歲青少年研發研學產品,相比 2019 年,今年需求的大爆發讓麥田家的業績已經翻了好幾倍。
" 今年光暑假這兩個月,就有 300 萬的流水,2019 年的暑假,只有 70 多萬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 這可能也跟公司的發展有關,幾年時間我們也在不斷壯大。"
麥田家的确是一個縮影。同程旅遊發布的《暑期旅行趨勢報告》顯示,2023 年 7 月以來,同程旅行平台 " 研學 " 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 203%。其他 OTA(在線旅遊平台)的數據顯示,暑期通過平台預訂遊學、研學產品的人次同比增長近 1 倍。
在國内,内蒙古、青海、甘肅、北京、四川的產品在其他 OTA 平台上銷量排名靠前。而根據 OTA 平台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遊學、研學產品報名人次相較疫前增長 198%。
" 壓根搶不到票 ",有旅行社負責人告訴 Tech 星球。今年到北京旅遊的人暴增,要給研學團所有人都預約搶票難倒了所有人。故宮、國家博物館是北京研學團必打卡的景點,旅行社每天 12 點要守在電腦前搶票。
" 精品跟團遊只需要搶幾個人,研學是需要同時約成功十幾個人,這難度大多了 ",有旅行社負責人告訴 Tech 星球。
很多家長和蔣欣一樣,沒時間陪孩子出遊成為他們給孩子報名研學的關鍵原因。而過去三年時間,孩子都沒辦法利用暑假外出。" 很多家長不想讓孩子錯過可以玩的時間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
而相比跟團遊,研學團在旅遊的基礎上疊加了教育的概念,這也牢牢抓住了家長們的心理。去一趟北京,逛一圈名校,樹立遠大理想,成為家長們對研學的期待,因此也甘願為研學付出高昂的費用。
有 OTA 平台告訴 Tech 星球,多日遊產品人均價格在 6000 元左右,較 2019 年暑期有兩成左右漲幅。而徐泊梧也預估過,相比跟團遊,產品大致一樣的研學團價格要高出 2-3 成。
5-7 天的多日跨省研學產品的價格至少在 6000 元左右,平均一天的預算要在 1000 元左右。而海外研學的價格至少在 15000 元。
蔣欣就給上小學的女兒報名了新加坡的 7 日研學遊,費用在 2 萬。" 研學的價格比自己帶孩子出國玩貴多了,主要是自己沒時間帶孩子出國那麼長時間 ",蔣欣告訴 Tech 星球。
但暑假即将結束,滿懷期待的家長們對研學更多的是失望。
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研學還不如小團遊
" 學生幾乎反饋都不怎麼樣 ",在私立學校任職的老師蔡晶告訴 Tech 星球。
她所在的私立學校和北京當地旅行社組織 7 天的研學活動。而作為老師,她需要帶隊,帶領學生前往北京。
7 天的行程基本囊括了北京所有熱門景點,故宮、國家博物館、長城、清華大學、科技館以及環球影城。在蔡晶看來,這趟研學和北京 7 日遊沒有區别,甚至教學意義還可能不如小團遊。
在北京 7 天,旅行社給超 80 位初中生只配備了兩名導遊,他們要負責所有景點的講解。在故宮,一名導遊要負責超 40 位學生,這無法保證導遊能對每位學生負責。并且在氣溫直逼 40 度的北京,學生們對講解的關注度只能維持幾十分鍾。
" 講解非常看導遊本人,有個導遊講得很好,學生聽得更專注些,而另一位專業度一般,跟着他的學生壓根聽不進去 ",蔡晶告訴 Tech 星球。3 個小時,在炎熱的北京,對于注意力本就無法特别專注的學生而言,這場故宮研學之旅只是走馬觀花。
相比跟團遊,實際上研學團還需要配備研學老師、随隊醫、教官、班主任等師資資源,以保證學生安全以及研學的質量。但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研學都無法保證充足的師資配比。
有從業者告訴 Tech 星球,很多研學團的人員和學生的配比都在 1 : 10 左右。而由于需求暴漲,很多旅遊社甚至找沒有導遊證的大學生兼職來帶隊研學團。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研學機構沒有類似 " 研學資格證 " 的官方認證,市面上的研學產品都不一樣,所以家長們的試錯成本很高。
而現在研學行業吸引了各路人,傳統旅行社、教育機構、教培組織等等都想在研學領網域分一杯羹。
柳江給小孩報的研學團就是孩子所在的舞蹈學校組織的,研學更多是為了能在人民大會堂表演。" 舞蹈學校的牆上有以前他們去表演的照片,想讓小朋友也體驗下,北京她也沒有去過,就當旅行了 ",柳江表示。
4 天 3 晚,不含來回路費,小朋友收費在 5499 元,家長收費 2899 元," 其實知道這個價格不如報旅遊團,但為了能參加組織方聲稱的在人民大會堂表演 ",柳江表示。
柳江告訴 Tech 星球,舞蹈學校随意改變行程,導致自己定好的行程只有被迫取消。而無論在住宿還是餐飲上都很差," 真不敢想如果是娃娃自己單獨跟團會變成啥樣。"
最關鍵的是,在臨走前,舞蹈學校才通知表演場地不在人民大會堂,在中央歌劇院。作為補償,學校可以退 1000 元的團費。最後,柳江收獲的不是孩子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高光時刻,而是一肚子怨氣。
而即使是旅行社組織的研學也依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坑。在北京研學中,家長最看重的便是 " 清北遊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借此機會和清華北大名校學姐、學長對話。
而有行業從業者告訴 Tech 星球,今年暑假有至少八成的研學團沒有真正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只是在校門口拍照打卡。
" 學校一天只開放幾百個參觀名額,你要想保證全員進入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用一些特殊方法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
" 孩子坐幾個小時大巴,就為了在學校門口拍個照或者去清華美術館轉轉 ",徐泊梧告訴 Tech 星球," 研學更多是旅行社給家長演的一場戲。"
行業野蠻生長,研學口碑崩了
早在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研學旅行已經被納入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而研學概念真正被大家廣泛認知是在 2018 年。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今年 3 月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統計,2019 年我國研學旅行增長至 480 萬人次,2021 年達 494 萬人次,2022 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 600 萬人次。
需求在增長,市場也在不斷擴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統計,2021 年研學機構已突破三萬家。但這些所謂的研學機構大多是旅行社、教育機構轉型而來,更多是為了分得研學的紅利。
在徐泊梧看來,研學和旅遊的本質區别在于,研學并不是在服務于孩子,是陪伴孩子成長。更多的在做旁觀者,而不是做主導者。
但事實上,市場上并沒有對研學產品有明确的規定。研學的產品更多是傳統旅遊項目再加上一兩項所謂的教學講座。" 真正到了市場裡,從業者都在制造所謂的噱頭來滿足了家長的功利心,讓他們把旅行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 ",有從業者告訴 Tech 星球。
在 Tech 星球訪談過程中,無論是學校、旅行社組織的研學最後都與跟團遊無太大差異,對于孩子們而言,研學只是一場旅行。
柳江未來不會再給孩子報名遠距離的研學遊,除非是本市的一日遊。而讓孩子去了一趟新加坡的蔣欣,明年也不打算讓孩子再參加學校組織的研學團。在她看來,研學除了讓孩子和同學一塊出遊外,沒有任何收獲。" 孩子跟小夥伴吃住在一塊當然開心,但研學本身真的很不值,明年打算自己帶孩子出國玩。"
在社交平台上,不止有一位家長在吐槽研學團。對研學滿懷期待的他們,卻讓孩子收獲了不如跟團遊的體驗。需求井噴的背後,是行業野蠻生長,一地雞毛。
這也是徐泊梧不想看到的結果,他不希望一個暑假就讓研學的口碑崩盤。" 市場還是急需準入标準的 ",他告訴 Tech 星球," 現在行業還在非常粗放發展的階段。"
目前,研學市場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明确研學與旅遊之間的區别,研學的重點在于 " 學 "。實際上,從產品設計到路線規劃都與旅遊不同。真正設計出一個合格的研學產品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源,而在落地過程中,組織者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員。
即使研學行業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業者也依然看好這一行業。每個領網域的起步階段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明年暑假,家長們還會不會為今年這樣的研學產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