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蘋果入華30周年,中國成就iPhone傳奇,歡迎閱讀。
2023 年 8 月 18 日,蘋果公司 CEO 蒂姆 · 庫克更新了一則博文,慶祝 Apple 進入中國 30 周年。
(圖源:微博)
除了這則賀文之外,北京三裡屯 Apple Store 作為中國首家蘋果官方直營店,也将展開一系列紀念活動。1993 年,蘋果公司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雖未真正進入到消費市場,但這也是蘋果與中國「蜜運」的開始。
2009 年,iPhone 3GS 在中國聯通的推動下,成功開售。這是蘋果公司在中國發售的首款 iPhone。
(圖源:Apple)
上周,市場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 公開了一則數據: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 iPhone 最大的市場。
三十年,于蘋果、于中國,都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在過去三十年時間裡,蘋果公司在這片土地付出汗水與努力,如今也換來了回報。
1995 年,蘋果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支持 AV 視頻接入 / 導出的電腦 Power Macintosh 8500,高水準的視頻 / 音頻效果,使其成為專業制作人的摯愛。
(圖源:Apple Wiki)
這一年,是蘋果公司設立北京辦事處的第三年。
在 iPhone 誕生之前,蘋果公司的核心零售業務一直是電腦,Power Macintosh、iMac、Power Book,廣泛布局主機、一體機及筆記本市場。千禧年前的中國,居民消費水平不算太高,面對售價昂貴的「蘋果電腦」,很難在行動上支持。
蘋果公司為了在中國推廣業務,選擇與當時小有名氣的聯想合作,後者不僅成為了其中國地區的代理商,雙方還合作舉辦過不少活動。直至 1998 年發售的 iMac G3,蘋果電腦才算真正被部分中國消費者熟知。
(圖源:Mac World)
十年後,蘋果公司在北京三裡屯開設了中國第一家 Apple Store,店内上架的產品包括 MacBook Air、iPod shuffle 以及 iMac。次年,全球大熱的 iPhone 4 登陸中國市場,引起搶購浪潮。
《洛杉矶時報》曾報道了蘋果新品首銷時的景象:為搶購 iPad 2 發生踩踏事件、籤約兩年購買一台 iPhone 4、為打擊「黃牛」不得不采用實名制購機。數據顯示,上海首家 Apple Store 開業時,光周末兩天的客流量就突破十萬。
事實上,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對中國市場并不看好,盡管前幾代 iPod 已經在中國南方的代工廠裡生產,但這些產品最後都會銷往香港。庫克上任後,中國對于蘋果公司的意義徹底改變,飛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在 2008 年就被預估或潛在超 10 億消費者。
中國對于蘋果公司而言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消費市場。蘋果公司在 2022 年披露的 188 家合作供應商中,有 94 家來自中國,例如富士康、京東方、欣旺達等。這些合作企業,有些負責整機組裝、有些提供核心零部件,還有的在物流與零售上提供支持。
(圖源:Apple Newsroom)
其中,最經典的例子是富士康。
2010 年,在蘋果的支持下,富士康于河南鄭州設廠。彼時鄭州全市出口貿易額僅 34.56 億美元,十年後,該市的出口貿易額增長了 5 倍,總額達 202 億美元。鄭州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也在這十年間翻了 25 倍。
不難看出,蘋果公司和中國市場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最佳案例,蘋果前期在資金、技術上喂養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成功換來如今 iPhone 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
調查數據顯示,2022 年,iPhone 為蘋果公司帶來了 1917 億美元的收入,占總收入 52%。
在智能手機市場寒潮之下,蘋果仍能再創佳績,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市場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 在報告中提到,2023 年第二季度,iPhone 共計出貨量 4310 萬部,市場份額為 16%。其中,iPhone 出貨量最高的國家為中國,一舉刷新蘋果在單季度、但國家 / 地區的出貨量記錄。
今年 3 月,蘋果公司 CEO 蒂姆 · 庫克訪華,在北京釣魚台參加了 2023 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與會期間,他表示:我們在中國有龐大的供應鏈,我們的應用商店也在蓬勃發展。這句話也揭示蘋果和中國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供應鏈上,蘋果公司公開的 188 家合作企業中,有 94 家來自中國;制造與生產部分,Technode 的數據顯示,蘋果合作的中國工廠占總數的 48%,接近一半。而軟體與服務,中國市場擁有優渥的土壤。
國際咨詢公司 Analysis Group 在最新的《Apple App Store 生态系統的持續增⻓與韌性》報告中提到,中國中小型開發者占全球開發者總數約 23%,其營收在 2020 年 -2022 年期間增長了 59%。
此外,報告顯示,2022 年,開發者通過 Apple 平台提供的服務營收創下了 1.1 萬億美元的新紀錄,其中 90% 收益歸于開發者及其所屬企業。
中國市場為蘋果公司旗下的產品創造了新的機會,在廣泛布局的 iOS、iPadOS 以及 macOS 中,帶來更多優質的開發者,這些開發者利用良好的生态環境,源源不斷地貢獻了高質量的應用程式和服務。
而說到服務,中國市場對蘋果公司開發的服務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014 年,蘋果公司推出移動支付服務—— Apple Pay。這項以 NFC 為基礎的移動金融服務,于 2016 年登陸中國市場,其最重要的使用場景,正是快捷出行。得益于中國的交通基礎建設優勢,Apple Pay 上線支持公交卡服務後,現已支持近 30 個城市的交通服務,使用率遠超美國本土。
貝恩金融曾在一份報告中表示,Apple Pay 在中國的使用率為 17%,而在美國的使用率僅 9%。生活習慣的差異,使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推行的部分服務更容易得到用戶的支持,相較之下,全球大多數國家 / 地區都更「保守」一些。
不得不說,中國為蘋果公司貢獻了良好的軟、硬體條件,優秀的市場環境,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這是雙方關系緊密的重要基礎。而蘋果公司選擇在中國市場仍蓄勢待發之時就押下「賭注」,無疑也是慧眼獨具的表現。
今年初,「果鏈」兩巨頭富士康、和碩陸續宣布了東南亞的擴張計劃。
和碩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兩個國家已有工廠,但此前還未承接生產蘋果產品的任務,在今年的擴張計劃完成後,将開始生產部分產品。同樣,富士康也宣布在美洲和東南亞地區擴充產能。
消息指出,蘋果要求「果鏈」公司增加除中國以外國家 / 地區的工廠,主要是為了規避風險,以确保產能。在 iPhone 14 系列上,這件事已經得到側面的印證。
部分用戶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自己今年購買的 iPhone 14、AirPods 等產品,產品包裝盒上标注產地來自印度尼西亞,而非中國。
「果鏈」逃離,對于中國市場來說,确實不算好事。不過,中國依然拿捏住最大的籌碼。
回顧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打造「果鏈」的歷程,不難發現,富士康工廠生產的 iPhone,備貨前期的良率也不算太高。雙方經過數年時間的磨合,才創造了優秀的產品質量。這正是消費者所擔心的。
不少收到來自越南生產的 AirPods 的用戶,都曾反饋過做工不良的問題。
(圖源:小紅書)
當然,熟悉蘋果公司的朋友,自然明白其一貫的作風: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早在 iPhone 5 時期,蘋果就同時選用了多家螢幕面板供應商,這樣的方案一直延續至今。傳聞,為了構建完全可自控的產業生态,蘋果自研螢幕面板的計劃也将加速。
從長遠看,蘋果公司想要用自研技術逐漸取締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符合企業發展規律,但新鮮技術仍需要成熟的制造商提供幫助,時機未成熟前,中國供應商仍有優勢。
目前,中國依然是蘋果公司旗下產品的主力消費市場,即便是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低迷時期,仍貢獻驚人的需求量。但「果鏈」轉移,可能產生的問題正是產品質量不佳、生產效率低下等情況,這樣一來,給競争對手們提供的機會也就變大了。
回顧過去三十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逐漸成為消費者們有口皆碑的品牌,除了市場因素之外,其投資眼光、對當地文化的尊重以及鋪墊良好的生态均缺一不可。
自 2018 年,蘋果每年春節都會奉上與知名導演合作的「春節影片」,盡管出發點是宣傳 iPhone 強大的攝影能力,但對中華文化的敬重,也讓其頗受好評。
事實就是如此,蘋果公司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之上,并非單純的利益考量,這才讓雙方的合作如虎添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中國仍是蘋果公司全球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