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用AI技術為工廠實現智能制造更新,懿晗科技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歡迎閱讀。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袁斯來
36 氪獲悉,為工業行業提供智能解決方案的懿晗科技于近期完成 3000 萬元的 Pre-A 輪融資,投資方為中南創投和合鼎共資本。本輪資金将用產品研發、國内及海外團隊擴充和產能建設。
懿晗科技成立于 2022 年,公司通過整合生產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應用籌建成項目,覆蓋銷售、設計、供應鏈、生產、物流、管理等多個環節,目前重點產品包括工業領網域智能制造 IOT&AI 解決方案、PCB 領網域智能鑽孔設備及智能刀庫產品解決方案。
全球制造業轉型更新是大趨勢,對工業互聯網及智能設備有巨大需求;尤其對于離散型制造而言,降本增效是剛性需求。
受到國家政策支持以及數字化的不斷推行,中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規模破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9%。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 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規模将進一步增長至 3.92 萬億元。
智能制造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想象很美好,在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轉型的過程中,技術實現容易,業務應用難;系統上線容易,後期運營難,智能制造的落地往往會卡在後續的運營管理。
智能制造包含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個要素,通過工業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收集系統内產品、設備、車間和企業的運行狀态,這些數據經過處理後匯總到工業數據平台。傳統智能制造公司的數據智能主要呈現單個流程中的某些基礎數據,但工業制造中流程和數據的關聯性強,單一數據的呈現難以給企業帶來實際效益。
懿晗科技的核心產品優勢即體現在數據采集和數據應用方面,公司董事長兼 CTO 劉懿表示,公司團隊基于工業行業出身的背景,積累了豐富的產品及流程經驗,能夠從產品、流程等環節提煉關鍵數據和有效數據,數據應用則能将算法同客戶的數據相結合,分析出生產過程中無論是人、機、料、法、環的問題,并能夠提供優化的方案。
以懿晗科技的智能維保系統為例,該系統使用工業數據建模和分析來進行設備故障診斷,預判設備的狀态發展趨勢和可能的故障模式,提前制定維護計劃,降低計劃外停機時間,對設備運行狀态和耗材使用壽命的實時監測,智能派單,維修響應時間短,設備使用狀況,維修,耗材更換可以全流程追溯,同時通過 AI 算法,完成工程師經驗的累積,能夠将核心技術留在企業,降低企業人員流動對制造能力的波動影響。
" 我們這套系統導入之後,因為在實時采集數據,設備實時狀态的時候會告訴工程師,;第二,我們會通過 AI 把異常分析出來,是哪些地方有可能有問題,輔助工程師完成維修及保養,減少檢測和維修的時間;第三,在維修的過程,後台的 AI 也一直在深度學習,随着維修經驗的增加,後續預測會越來越準。維修的經驗也會被 AI 保留下來。" 劉懿告訴 36 氪。
制造業企業向智能工廠轉型的過程中,能源管理、節能減排也是重要的一環。懿晗科技的 E 節能智控系統使用第四代節能技術,将眾多空調,冰水站控制算法模塊化、AI 化,實現空調系統的按需供應、動态調節,在能耗上降低 20-50%。
劉懿告訴 36 氪:" 有頭部客戶使用後 E-SMART 系列產品後,人力成本、工程效率和設備保養等指标明顯改善。去年公司完成 3000 萬元的訂單。"
目前,懿晗科技的客戶以國内為主,同時布局海外,主要為消費電子和 PCB 行業。
團隊方面,核心團隊擁有近 20 年的制造業行業經驗,董事長兼 CTO 劉懿就職于富士康科技 18 年,曾任工業互聯網執行總監、制造運營及工程經理等職位;CEO 薛轶曾就職于 TDK、Justech 共計 17 年,全權負責對接電子行業 Top5 的客戶,并管理公司的戰略規劃、内部運營。CSO 邱志剛曾就職于英偉達、Motorola,領導亞洲技術運營團隊管理亞洲 EMS 或 ODM 制造合作夥伴,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