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滴滴繼續“瘦身”以聚焦主業,即将出售智能座艙相關資產,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8 月 27 日訊(記者 張晗)分析市場環境變化,梳理業務邊界,滴滴的調整還在繼續。
當地時間 8 月 26 日,據路 · 透社引用三位知情人消息,滴滴正在計劃将其智能座艙相關資產出售給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vInfo)旗下的子公司四維智聯(AutoAI),進而換取四維智聯的股份。作為交易的一部分,滴滴還計劃向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态的四維智聯投資超過 2 億元人民币。該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四維智聯從滴滴收購的智能座艙相關資產後續将進行批量生產;另一名知情人士補充道,如果此次資產出售和投資順利進行,滴滴将成為四維智聯的第二大股東。
四維智聯由四維圖新原智能網聯業務分拆成立,為汽車客戶提供智能座艙領網域的解決方案和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另外,消息人士指出,這份交易涉及的資產估值近 5 億元人民币,計劃在未來幾天宣布。
藍鲸新聞記者對此向滴滴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盡管交易雙方都未對消息做出回應,但消息本身已經在資本市場顯示出一定的威力。8 月 27 日,四維圖新短線拉升漲超 5%,截至午間收盤,四維圖新報 7.32 元 / 股,上漲 2.81%,總市值約 174.05 億元。就在前一日,四維圖新剛剛收獲一個漲停板。今年 2 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向四維圖新提問:請問滴滴打車的地圖是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嗎?公司回復表示:雙方為合作夥伴,公司一直為其提供數據及相關技術支持。
去年年初恢復 App 上架之後,滴滴便開始進行了業務調整。一個很重要的事件是去年 8 月 28 日,滴滴放棄自己的造車夢,以 58.35 億港元的價格将其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出售給了小鵬汽車。這筆交易也意味着滴滴開始收縮業務邊界,重新規劃發展路徑。結合滴滴前一段時間以來釋放的種種消息來看,網約車業務将是滴滴現階段的重心所在。
據《晚點 LatePost》2023 年 10 月消息,滴滴未來三年對中國出行業務分别制定了日單量增長目标:2023 年計劃增長 45%,2024 年和 2025 年每年分别增長 10% — 15%。這是滴滴自 2020 年提出 "0188" 目标之後再次對外重提增長計劃。
在滴滴披露的财報數據中可以看到,交易額和訂單量正是其想要突出向外界展示的亮點。
按照滴滴上周最新發布的财報數據,2024 年第二季度,包括中國出行和國際業務在内的核心平台交易量為 38.75 億單,較去年同期增長 17.4%,中國出行業務日均單量為 3300 萬單;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總交易額為 963 億元,同比增長 14.7%,淨利潤從去年同期虧損 3 億元轉為盈利 14 億元。在披露 2023 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時,滴滴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程維表示," 進入 2024 年,我們将繼續專注主業,推進國内國際業務健康發展,推動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更好地服務乘客、司機和生态夥伴。"
滴滴誕生于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初期,早期在資本的扶持下,靠着燒錢大戰赢得市場,也坐上了出行市場 " 老大哥 " 的位置。但在 2021 年其 App 一度下架之後,像高德地圖這樣的網約車聚合平台,和曹操出行等背靠傳統車企的網約車平台等快速搶占市場,再次回歸之後的滴滴面臨着更加緊迫的市場競争局勢。
今年 5 月 19 日,程維發布全員信宣布其多年老搭檔柳青的職位變動,信中提到,程維決定升任柳青為公司永久合夥人,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和總裁。這封内部信上的人事調整,也意味着滴滴新一輪變化的開始。
在路 · 透社報道滴滴出售智駕和座艙資產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滴滴也同步在進行着網約車服務的更新調整。8 月 9 日,滴滴公眾号發文稱滴滴包車開始在全國 44 座城市陸續上線,滴滴包車提供經濟 5 座、舒适 5 座和商務 7 座三種車型,每種車型共有 6 種套餐選擇,包括 4 小時 50 公裡、4 小時 100 公裡、8 小時 100 公裡、8 小時 200 公裡、10 小時 125 公裡、10 小時 250 公裡。以蘇州為例,滴滴包車經濟座 4 — 10 小時的各類套餐,價格在 269 元 -686 元之間。另外,滴滴在 7 月初發起過公眾評議會 " 您希望滴滴提供哪些功能 " 的話題投票,包括女乘客可選女司機、拉車異味、寵物快車等,藍鲸新聞記者了解到,選定女司機功能已經于近日開啟了小範圍的内測。
抓緊網約車大盤,在更加合适的位置上發展其他業務,或許是滴滴認為更重的事情。以此次出售智駕和座艙資產為例,按照知情人的說法,若此次資產出售和投資順利進行,滴滴将成為四維智聯的第二大股東,這可以幫助他們在包括網約車和智能駕駛在内的多個領網域探索戰略合作。同時,四維智聯的母公司四維圖新是寶馬和梅賽德斯 - 奔馳等汽車制造商的客戶,同時也是地圖數據和其他軟體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主要和百度與騰訊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