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最低調的吃辣大省,去了都被虐哭,歡迎閱讀。
轉眼又到了一年的小龍蝦季,盡管如今小龍蝦已經和燒烤一樣成了各地都能吃到的常見夜宵品種 , 但要想吃到最新鮮、口味最地道的小龍蝦,還得去湖北。
橫跨長江,坐擁千湖的湖北省,每年小龍蝦產量超百萬噸,位列全國第一,幾乎每兩只小龍蝦就有一只來自湖北。
△湖北潛江被評為 " 中國小龍蝦之鄉 "。/ 圖蟲創意
在湖北夏夜的小龍蝦大排檔上,總能看到慕名而來的食客們圍着一盆紅彤彤的小龍蝦吃得紅了眼眶——
不是好吃得哭了,而是辣哭了。
大概由于周邊都是聲名遠揚的吃辣大省,西連川渝,南接湘贛的湖北人 , 對辣味的偏好并不顯山露水。也正因如此,湖北菜總能讓外地遊客大呼上當。
△大排檔裡的小龍蝦。/ 圖蟲創意
在湖北吃小龍蝦,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辣度的時候,我勸你量力而行。
小龍蝦這麼紅,一半得靠重口味
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能迅速在長江下遊扎下根來,并順着發達的長江水系溯流而上,靠的是極強的适應能力和繁衍速度。
上世紀 90 年代以前,小龍蝦在中國還是一個不太受待見的生物。它們不僅會在稻田裡啃食秧苗,還喜歡在水下打洞,對溝渠和堤壩造成危害。
△作為入侵物種的小龍蝦最開始并不受中國人待見。/ 圖蟲創意
南京及周邊地區雖然很早就開始嘗試把小龍蝦搬上餐桌,不過由于小龍蝦本身土腥味重,而當地的飲食習慣又較為清淡,烹饪小龍蝦時只加入蔥姜鹽等基本調料,這種口味的小龍蝦實在說不上美味。
因此,在當時小龍蝦充其量就是低配螃蟹,在江浙人眼裡其地位也就和田螺不相上下。直到江蘇盱眙縣發明了十三香小龍蝦,讓這一食材在江淮一帶的夜市上紅極一時,盱眙也被稱為 " 小龍蝦之鄉 "。
△十三香小龍蝦。
不過,真正讓小龍蝦變成國民級夜宵的,還得是重口的湖北人。
傳聞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潛江江漢油田的工人家屬們已經開始嘗試用大蔥和啤酒燒龍蝦,這就是潛江油焖大蝦的雛形。
今天你去潛江,要是讓老板推薦,那一定還是傳統的油焖大蝦。
△潛江油悶大蝦。
油焖大蝦的精髓在于用重油将各種作料爆香,三斤龍蝦就要耗一斤油。待龍蝦殼變紅,再用啤酒代替水焖燒半小時以上,出鍋裝進不鏽鋼盆注入靈魂。
潛江油焖大蝦的紅油看起來威懾力十足,但在湖北人的小龍蝦宇宙裡也就只稱得上是入門級辣度。
與湖南接壤的荊州,則以麻辣和蒜蓉小龍蝦聞名,作為湖北小龍蝦的主產地,荊州小龍蝦的產量占到全國 27% 以上,包攬湖北省產量的半壁江山。
荊州的小龍蝦殼軟肉多,太長時間的烹饪反而會讓肉質變柴。只需加入辣椒、花椒,再加入少許清水燒熟收幹就可出鍋。
要是想吃蒜蓉的,就再淋上荊州特色獨頭蒜炒制的蒜蓉醬,馬上就能讓你體會到龍蝦在嘴裡打人的快樂。
△蒜蓉與小龍蝦的搭配讓人回味無窮。/ 圖蟲創意
在省會武漢,你可以吃到省内各地不同口味的小龍蝦,不過要說武漢人最鍾愛的,還得是本地的麻辣蝦球和滷蝦。尤其是看起來很鮮亮溫潤的滷蝦,用了貴州的小米辣、廣西的陳皮、四川的花椒,先小火煮熟,再在滷水裡浸泡入味。
武漢人管吃龍蝦叫 " 嘬蝦子 ",一個字生動地總結了吃武漢龍蝦的畫面。抓起一只小龍蝦掐頭去尾,再狠狠嘬上一口,讓麻辣鮮香的滷汁在舌尖上綻放,還沒等反應過來,又有一絲龍蝦的鮮甜蔓延在唇齒之間。
△鮮香麻辣的小龍蝦。/ 圖蟲創意
滷辣," 辣味刺客 "
如果要為中國各地的辣味貼上一個最具辨識度的标籤,那麼川渝地區是麻辣,西南地區的廣西、雲南、貴州是酸辣,湖南是香辣,江西是鮮辣,湖北則是滷辣。
雖然在整體辣度上,湖北的滷辣算不上辣度最高的,卻因為其在明面上看不到一顆辣椒,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備。滷辣,就是千裡不留行的 " 辣味刺客 "。
在湖北,萬物皆可滷。傳統的滷法,就是以醬油為主,佐以其他調味料制成滷汁,将食材放入滷汁中小火慢炖。
△在湖北,萬物皆可滷。
聽起來簡單,但在湖北,每一家經得起消費者考驗的老店都有着自己的獨門滷味,其復雜程度堪比中藥湯劑,而辣椒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調料。
△制作滷味使用的香料 / 圖蟲創意
湖北的滷辣是一種相當豐富的口感,開始幾口往往并不覺得辣,反倒是滷汁的香味讓人食指大動。吃着吃着就會感覺胃裡騰起一團火,火焰翻湧燎過喉嚨,再從舌尖湧出來,變成一聲聲身不由己的嘶哈嘶哈。
這時候再也忍不住抄起一杯冰可樂或者冰啤酒狠狠澆上去,辣味就徐徐消散,變成額頭上一層薄薄的汗。
每年都要經歷嚴寒酷暑的湖北人也确實算得上把滷味當保健品吃,夏天吃涼滷祛溼,冬天吃熱滷祛寒,春秋吃滷味進補,總之一年四季,總能找到犒勞自己肚腸的理由。
△湖北街頭的滷味。/ 圖蟲創意
湖北的辣滷不是浮于表面,而是沁入食材的肌理。
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食材,只消扔進滷汁裡浮沉幾許,便能變成一盤讓人吃一口就停不下來的滷味。哪怕是一鍋同樣的滷水,不同的食材也能滷出不同的口感。
△滷味的熬制過程。 / 圖蟲創意
在滷味店每一樣買上一點,配成一份滷味拼盤,才是湖北滷味的正确打開方式。鴨脖、雞架、鴨掌、豬順風、雞爪、鴨腸這些邊角餘料在滷水的滋養下,都成了消磨時間的利器。可以說沒有滷味和冰西瓜的湖北夏夜,是不值得過的。
随着周黑鴨走向全國,滷鴨脖也成了湖北滷味的标志,不過為了适應全國市場,今天的滷鴨脖已經不怎麼辣了,甚至在湖北人眼裡,只能勉強算個餐前甜點。真正能讓本地人心服口服的滷辣無冕之王,必須是辣得跳。
△武漢鴨脖走向全國 / 圖蟲創意
所謂 " 辣得跳 ",就是滷牛蛙。至于為什麼叫辣得跳,有人說是吃了就辣得跳起來;有人說,是吃進嘴裡辣到感覺牛蛙在嘴裡仰卧起坐。
辣得跳起源于武漢漢口,今天有些網紅店會使用加了印度魔鬼椒、辣椒精等調料的滷汁,辣确實更辣了,但只能讓人感覺嘴裡全是科技和狠活。
傳統的武漢辣得跳,還是以花椒、幹椒、小米辣為主,慢熬出味後将牛蛙放入其中浸泡煮熟,上菜前再淋上一層浮在滷汁表面的紅油。牛蛙肉質緊實細膩,爆出的汁水則讓人在痛苦和快樂間反復橫跳。
△滷牛蛙。
哪怕你同樣來自吃辣大省,也得在辣得跳面前折戟沉沙。
湖北菜的辣椒,從不亂來
湖北人愛吃辣,但并不靠辣椒下飯。辣椒炒辣椒、辣椒配白飯這種離譜操作,在湖北是見不到的。在那些不該出現辣椒的地方,湖北人仍然尊重食物本身的規律。
在湖北,蒸菜是重要的一環。足夠新鮮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清蒸就能釋放最醇厚的風味。
清蒸武昌魚雖然有名,但湖北仙桃的沔陽三蒸才是湖北蒸菜的集大成者。傳統的三蒸就是蒸肉、蒸魚、蒸菜,近年來沾滿糯米的珍珠丸子也頗受食客喜愛,俨然成為新晉蒸菜頂流。
△粉蒸肉。/ 圖蟲創意
當然了,如果你能吃辣,則更能體驗到湖北菜對辣椒的靈活運用。與其說湖北人嗜辣,不如說湖北人擅長用辣味激發出食材的鮮香。坐擁江漢平原、長江水系的湖北不缺食材。無論是江鮮還是湖鮮,點綴上一絲不喧兵奪主的辣味,反而能讓味道的層次感更上一層樓。
作為湖北美食名片的武昌魚,除了清蒸,另一種常見的做法就是紅燒。湖北人燒魚,也少不了辣椒。将武昌魚燒熟後,撒上切碎的紅辣椒,夾起一塊魚肉再配上一兩粒小米辣,既能提鮮又能解膩。
△著名的武昌魚。/ 圖蟲創意
如果你最近去湖北,一定不要錯過酸辣藕帶,五六月正是吃藕帶的最佳時節。藕帶,别名 " 藕苫 ",是荷花的根莖,藕帶生長速度極快,萌發後十來天光景就能長到筷子長短,手指粗細。
湖北鄂東地區普遍出產,是湖北春夏季餐桌上的常見時令菜肴。采食藕帶,自古有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便有一篇《蓮藕》記載," 五六月嫩時,采為蔬茹,老則為藕稍,味不堪食 "。
藕帶講究的就是一個鮮嫩爽口,因而适合清炒。只需簡單焯水後同紅辣椒、姜絲、蒜片快速翻炒,出鍋前淋上香醋,便成了一盤白裡透紅的酸辣藕帶,辣椒與藕帶搭配更加突顯了藕帶的清甜。
如果錯過了季節,吃不上新鮮的藕帶,還可以點上一盤泡椒藕帶,稍微加熱一下就可上桌,雖然比不上剛從荷塘裡拔出來的新鮮,但腌制過後的藕帶更添一份爽脆,配上泡椒的酸辣,也是湖北人鍾愛的消暑小菜。
△武漢黃鶴樓。/ 圖蟲創意
作為九省通衢,湖北菜的肌理深受周邊省市的影響。雖然湖北菜也因此經常被吐槽沒特色,但正如湖北人對辣椒和小龍蝦的接納一樣,湖北菜的特色或許就是從不拒絕任何一種美味,無論你南來北往,只要好吃,就可以被改良進湖北人的菜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