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短劇出海爆發式增長,爆款20萬成本撬動3500萬收入,歡迎閱讀。
2024 年,中國導演、旅程娛樂創始人高峰執導的短劇《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離婚的億萬富翁繼承人)在三個月内達到了 2500 萬美元的票房,目前票房已突破 3500 萬美元。刷新 2024 年的短劇行業紀錄,位居北美短劇市場第一。而該劇成本約 20 萬美元。
第一财經記者近期多方調研了解到,短劇出海有巨大商機,且市場增速極快,但同時也伴随高風險,文化适配、本地化成本、合規挑戰成為行業隐憂。從數據驅動的精準運營到細分市場的藍海争奪,中國短劇如何真正撬開海外觀眾的錢包?
出海
《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這部風靡美國、創下歷史的短劇背後的制作團隊,竟是因為疫情的機緣巧合而發展起來的。
2019 年末,高峰來美國旅行。誰也沒想到,一場疫情将原本短暫的旅程拉長,還意外讓他撞上了短劇出海的 " 滔天巨浪 "。" 當時本來沒想過要在美國發展。" 高峰後來回憶道," 但既然走不了,就得想辦法活下去。"
疫情初期的美國,影視行業幾乎停擺。2020 年,高峰這個科班出身的導演,不得不放下攝影機開始送外賣。不僅如此,他還在修車公司兼職做修車師傅。
2021 年,轉機終于出現。高峰開始重操舊業,拍攝紀錄片。2022 年,也陸續拍攝了廣告片。後來,當時國内興起的短劇開始嘗試出海,高峰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The Divorced Bilionaire Heiress》在紐約拍攝,拍攝期間,中國農歷新年的喜慶氛圍在這裡并不明顯,但一支由中國團隊主導的拍攝組卻熱火朝天地忙碌着。
場務小跑着調整燈光,演員們用英語念着台詞,導演的指令此起彼伏,但細聽就會發現,對講機裡傳來的大多是中文。
金發碧眼的 " 霸道總裁 " 正對女主角 " 壁咚 ",用帶着美式口音的英語說出台詞。這個場景,中國短劇觀眾再熟悉不過了。但此刻,它正以全新的面貌在美國短劇市場生根發芽。高峰說:" 内核是中國網文的爽感節奏,外殼是歐美觀眾熟悉的演員和場景。"
夜幕降臨,劇組收工。高峰的手機裡不斷彈出國内親友拜年的消息。他笑了笑,轉身走向剪輯室——那裡,又一部 " 中美混血 " 短劇正等待誕生。
三年前,高峰還在為生計發愁,如今卻成了這股短劇出海浪潮的弄潮兒。從外賣員到短劇公司創始人,他的經歷就像他拍的劇一樣——充滿戲劇性。
與大多數同行選擇代工模式不同,高峰意識到堅持要掌握原創能力。當時,市面上很多公司只做短劇代加工,就像富士康做手機一樣。而高峰想有自己的核心創作能力。
為此,他做了三個關鍵決策。首先是重資產投入,購買拍攝設備、車輛等固定資產。" 小場景可以租得起,大場景不劃算。購買攝影機的費用可能只有 3 萬美金,兩個月到三個月的租期就可以回本。其次還要建立劇本中心,培養本土化創作團隊;最後,設立原創中心,這意味着擁有版權能力。" 高峰給第一财經記者算了一筆賬。
漸漸地,公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投資機構開始主動找上門來。高峰也知道,這意味着公司需要開始 " 打領帶、穿西服 " 了。
" 盡調過程就像扒層皮。" 高峰對第一财經記者回憶道," 财務、法務、稅務、公司架構等每個環節都要規範。整個盡調過程中,全公司幾乎有半個月到一個月不能工作。"
但正是這種規範化運作,讓公司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如今,高峰的公司成為了短劇出海領網域的頭部企業,已經在納斯達克 IPO 的籌備進程中了。
一家公司一年制作 100 部出海短劇
短劇市場的興起不僅讓演職人員獲得更多工作機會,也讓幕後制作團隊迎來商機。
馬一丁是上海伫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曾在美國留學,專業學習電影制作,原本也在海外參與影視劇制作,然而疫情使得諸多項目取消,合拍片也減少,加之家中有事務需要處理,于是馬一丁在 2017 年回國。
從 2023 年末開始,馬一丁發現短劇出海非常有潛力,而他所創辦的上海伫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有大量員工都有海外留學、影視制作等背景,非常适合做出海短劇的後期制作,于是馬一丁和他的團隊開始進入短劇賽道,專門進行出海短劇的後期制作。
" 出海短劇本身原創内容來自國内,因為國内團隊溝通起來時間成本低,拍攝可以在全球合适的地方進行。我們會在劇方出劇本的時候就參與研讨,等劇方拍攝完畢後把素材給我們,進行素材整理、剪輯、翻譯、機位對位、調色、時間軸對位、粗剪和精剪等。和長劇不同,我們對于出海短劇的剪輯并不會與導演一起看片和剪輯,而是根據場記單上的導演标注來制作,然後再根據劇方要求來逐幀反饋和修改。" 馬一丁告訴第一财經記者。
一部出海短劇大約在 60 集~80 集,馬一丁的團隊 2 周可以剪輯完成一部短劇,團隊會同時進行多部出海短劇的剪輯,每個月可以完成 10 部左右短劇的制作。盡管工作量不小,但馬一丁不主張通宵工作和加班,一般他和團隊一天的工作時間都控制在 10 小時内。" 去年我們一共剪輯制作了 100 多部出海短劇,播放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澳大利亞等。" 馬一丁對第一财經記者透露。
在馬一丁看來,今年會是短劇出海爆發的一年,就自己公司而言,2025 年的業務量估測會超過去年。
馬一丁和高峰的案例是行業縮影,短劇出海正逐漸成為文化交流與商業拓展的新領網域。據 eMarketer 數據,2023 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共 23.2 億,2024 年海外移動視頻用戶在整體網民中滲透率達 64%,約 15 億,此數量将随着時間推移而不斷增長。這為出海短劇的推廣儲備了大量潛在的目标用戶。
在商業模式和内容題材上,短劇出海與網文出海更為接近。
短劇自習室發布的《2024 年中國短劇出海行業報告》指出,網文出海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千禧年之後國内網文作者開始把版權賣給國外發行商,在 2004 年後達到高峰;第二個階段是 2014 年前後,越來越多海外粉絲自發翻譯中國武俠、戰神等題材小說并建站,培養了又一批用戶。第三個階段是 2020 年,全球大範圍居家生活帶來網文數據飙升,真正把中國網文打造成中國特色文化輸出。當時有人稱短劇就是 " 動起來的網文 ",内容同樣是快節奏、強情緒,推廣方式同樣是買量投放,變現方式同樣是付費解鎖後續内容。
《2024 年中國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 年 8 月到 2024 年 6 月,已有 100 餘款海外短劇應用上線,累計下載量 1.48 億次,總内購收入達到 2.52 億美元。
短劇出海,有何不同?
" 我一直在制作出海的短劇,在劇情選擇和演員方面與本土短劇還是不同的。出海短劇的演員大多是選擇外國人,由于我的業務主要針對歐美市場,所以更多的短劇題材不能只局限于中國文化,而是要有普世性,一些劇情和情感必須是全球觀眾都能接受的。" 短劇制作人張女士告訴第一财經記者。
短劇資深從業人員劉金龍表示,随着中國影視作品的出海,海外觀眾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度已經有了一定提高。古裝、仙俠類型的題材在東南亞市場越來越受歡迎。海外市場仍然傾向于具有普适情感的題材,比如都市愛情、豪門、職場,具有復雜的中國文化理解門檻的劇,海外觀眾是不太能理解的。
《2024 年中國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顯示,對比出海短劇和國内短劇的區别,就會發現兩者相同點在于内容都有快節奏、強情緒的特點,推廣手段都以媒體平台買量為主,但兩者在商業模式、流量來源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别。比如出海短劇采取的是 App+ 多渠道引流 + 多元化變現模式,而國内本土短劇則是采取小程式生态 + 投流主導 + 充值變現模式;平台方面則是出海短劇主要在 Meta、DSP 等,本土短劇主要在抖音、騰訊和快手等;制作方面出海短劇周期更長、成本更高,本土短劇更集群化、周期短且成本低。對比兩者的發展歷程,國内短劇始于 2020 年,出海短劇始于 2022 年,2024 年兩者齊驅并進,相互促進。
廈門恒星動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導演、制片人廖梓熙表示," 海外觀眾更依賴會員訂閱和單集付費解鎖(如 ReelShort 用戶需付費 15.99 美元解鎖 60 集),廣告變現(IAA)占比相對較低。此外,歐美用戶付費習慣成熟,訂閱轉化率更高,平台抽成壓力較小(如 TikTok 暫未對短劇抽傭)。"
廈門恒星動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制片人吳曉晶和記者分享了她的生意經:" 對于海外短劇市場,我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秉承的是‘數據驅動 + 本土試錯’雙軌策略。在前期調研階段,我們會分析目标市場的用戶畫像,通過平台尤其本土平台的用戶數據。 借助第三方數據工具(如 TikTok for Business 白皮書、DataEye-ADX),也會與本地團隊合作,挖掘文化共性和差異化需求(從劇本内容和拍攝制作不同方向)。如《Billionaire's Blind Mix-Up》的拍攝,除了導演廖梓熙之外,全部班底都來自韓國本土影視行業。"
當然,吳曉晶和他的團隊也會通過實踐經驗試錯迭代。" 前期我們會通過小規模制作投放幾個不同方向的產品,得到實際的市場反饋再進行復盤調整。如今年我們正在籌拍的兩部劇分别瞄準了韓國和東南亞市場,也根據當地市場的喜好準備了現代復仇和古裝武俠内容。目前兩部劇的劇本正在修改中,不日即可投入拍攝。"
出海短劇淨利潤可達成本的 3~5 倍
前海像樣(HuntMobi)短劇負責人 Dream 給短劇自習室的信息顯示,單從投放的爆發性來說,一部爆款小說在初期的單媒體投放金額只是 5000 美元,到 3 萬美元就差不多能打平投資回報率(ROI),爆發時可能超過 10 萬美元,而短劇爆發時能夠去到 100 萬美元。短劇的市場容量和市場滲透率至少是網文的 100 倍,非常可觀;未來的 3 到 5 年,短劇的收益、投放等數據會持續、快速增長,其普适性比網文更高。
" 海外短劇的淨利潤可達成本的數倍,部分爆款甚至可達 10~20 倍。而國内短劇因競争激烈,ROI 普遍在 1.1~1.5 倍,海外市場整體利潤空間更高。" 廖梓熙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廖梓熙目前正投身于熱門的短劇出海賽道,他執導、在首爾完成拍攝的短劇《Billionaire's Blind Mix-Up》目前正在韓國制作中,并将在韓國 RIDI 平台等播出。
廖梓熙觀察到,目前各大公司重點布局的海外市場主要聚焦于北美(尤其是美國)、日韓、東南亞(如菲律賓、印尼)市場。而從市場規模,用戶付費意願以及回報率來說,最優的還是北美市場。北美作為短劇付費意願最高、用戶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達 4.7 美元的成熟市場,是核心增長引擎。
而恒星動能短劇出海的市場重點放在了潛力較大的東南亞。廖梓熙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東南亞憑借人口紅利和用戶高黏性(日均手機使用時長 8~10 小時),成為了潛力賽道。
談及各海外市場的 ROI,廖梓熙透露,北美市場 ROI 表現極好,頭部爆款短劇的回報率可達 200% 以上,平均回報率約 120%。" 相比之下,東南亞市場雖增速快,但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較低(約 2.3 美元),目前依賴廣告變現和免費模式補充收入。"
劉金龍也有相似的洞察。" 北美是最大的海外市場,用戶 ARPU 高,東南亞市場表現也很強勁,用戶基礎龐大、增長快且文化接受程度高。海外短劇平均淨利潤可達成本的 3~5 倍,部分爆款項目可達 10 倍以上。國内競争激烈,利潤率普遍是 2 倍左右。其實雖然海外市場的 ARPU 較高,但投流成本、制作成本都比較高,本地化成本也需要扣除,用戶基數也沒有國内這麼龐大,利潤率沒有比國内高太多。"
從用戶端觀察,經過 Netflix、Spotify 等流媒體平台約 20 年的市場教育,歐美消費者已形成穩定數字内容消費心智。根據貝哲斯咨詢的調研,2024 年全球視頻流市場規模為 3647 億美元。
短劇淘金如何可持續
爆款短劇固然可以一夜造神,但只有持續產出爆款,才能避免成為流星。對海外短劇賽道的從業者們來說,雖然海外市場整體利潤空間更高,但制作和運營壓力并不小。
" 海外投放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是文化适配:需要本土化劇本(如歐美偏好狼人、吸血鬼題材,東南亞偏愛中國傳統題材),避免觸犯文化禁忌(如中東對女性角色的限制)。 還要面臨合規風險,歐美版權保護嚴格,内容審核門檻高。 此外還有成本壓力,海外制作成本分地網域而論,北美最高,東南亞接近或者低于中國成本,而日韓相較國内大概 2 倍。這是和每個國家、區網域的人力和匯率成本分不開的。" 廖梓熙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吳曉晶認為,市場飽和度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包括中東、拉美在内的新興市場,因用戶增長快、競争低,成為新的藍海;日韓市場因文化與中國接近,并有韓流等影響力可能快速崛起。 而北美等成熟市場接近紅海,但細分題材(如逆襲類男頻劇)仍有空間;東南亞則供給不足,預計 2~3 年内進入穩定期。
而從平台的角度來看,吳曉晶認為,目前海外市場競争格局比較穩定,但依然不排除新玩家挾優質内容和資本之力打破格局。ReelShort 等頭部平台占據 50% 以上市場份額,形成 " 三巨頭 " 格局,但本地化能力決定長期優勢。 而新玩家通過 AI 技術降本和差異化題材,仍可切入細分市場。" 我們認為,海外短劇市場尚處爆發期。盡管有挑戰,但百億美元級藍海潛力與高回報率仍吸引資本持續湧入。" 吳曉晶告訴第一财經記者。
" 雖然頭部的三家公司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小型公司如果有能打的爆款產品也能在競争中突出重圍,這需要持續穩定地產出爆款,不然也是昙花一現。" 劉金龍表示。
在業内看來,未來短劇出海能否持續繁榮,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能否真正扎根海外市場,用 " 本地化思維 " 而非 " 中國經驗 " 征服觀眾;二是能否在内容創新和商業模式上突破,避免陷入同質化内卷。這場跨文化的 " 短劇淘金熱 " 才剛剛開始,誰能笑到最後,或許不取決于誰跑得最快,而是誰更懂海外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