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電池廠,出手挽救GPU獨角獸,歡迎閱讀。
背負 29 億商譽,南孚電池 " 電量 " 夠嗎?
又一家 A 股上市公司闖入創投圈,第一筆錢讓一只獨角獸起死回生!
近日,曾被證實陷入危機的重慶 GPU 獨角獸象帝先,公布最新一輪數億元的融資,正式宣告破局重生。在這場拯救獨角獸的行動中,上市公司安孚科技,浮現在公眾視野中。
安孚科技上一次在聚光燈下,是推進業務轉型時,通過一系列資本操作讓中國第一大消費類鹼錳電池廠商——南孚電池,實現上市夢想。如今,這節南孚電池為芯片企業續上了命。
對于此次跨界投資的安孚科技來說,盡管已經業績向好,但其仍背負着近 30 億元的商譽,投資主營業務以外的企業,到底是不是 " 不務正業 "?根據象帝先發布的公告,本輪融資中,象帝先與安孚科技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那麼,安孚科技與象帝先最終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而這筆投資的幕後推手、安孚科技掌舵人、号稱并購能手的袁永剛,再次用上市公司做投資平台,背後隐含怎樣的戰略規劃?
電池廠商化身獨角獸 " 救星 "
情人節這天,GPU 獨角獸象帝先正式揭開 " 白馬王子 " 的神秘面紗,其 " 救星 " 來自 A 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及多家知名創投機構。
來源:象帝先微信截圖
據公開信息,2024 年 8 月底,象帝先傳來噩耗,公司裁掉了核心團隊外的大約 400 名員工,公司進入休眠狀态。同年 11 月,象帝先和公司創始人唐志敏雙雙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标的金額為 24 萬元。唐志敏和公司甚至因此被執行了限制消費令。直到 2024 年底,象帝先才迎來曙光:新一輪融資取得了重大突破。
象帝先創立于 2020 年,主要研發适用于桌面、工作站、邊緣計算等領網域的高性能、低功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 CPU/GPU 及相關專用芯片產品。作為明星獨角獸,象帝先此前還一直活躍在 " 中國英偉達 " 的聚光燈下。
而安孚科技,卻是一家消費類電池研發商,名下資產為中國知名鹼錳電池品牌 " 南孚 "。根據官網信息,安孚科技業務分為消費電池、商用小型電池、數碼配件和新消費品。即便是為了完善產業布局,安孚科技也只是圍繞儲能行業需求,結合自身能力和資源,積極探索并拓展新能源業務,搶抓儲能行業發展機遇,積極拓展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參股投資儲能項目。
電池廠商,為何要投資一家 GPU 廠商?
象帝先在其公告中稱,其與安孚科技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安孚科技将依托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及高效管理體系,助力象帝先加速技術研發、拓展市場邊界。
幕後推手,早已布局芯片賽道
安孚科技與 GPU 的關聯沒有那麼強,但安孚科技的掌舵人卻關注芯片產業已久。
雖然安孚科技如今的業務是消費類電池,但其前身是 2016 年上市的安德利百貨,主要從事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百貨零售業務。只不過,安德利百貨業績連年虧損,公司不得不尋求轉型。
此時,操盤手袁永剛登場。
2019 年,袁永剛夫婦入主安德利百貨。雖然夫妻二人接手後積極調整戰略布局,但仍難擺脫收入下滑、虧損擴大的困境。公開數據顯示,2020 年、2021 年,安德利百貨營業收入分别為 17.66 億元和 16.77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了 6.96% 和 5.01%,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
2021 年 9 月,安孚科技以 24 億元現金收購南孚電池控股股東亞錦科技 36% 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南孚科技也完成了原有百貨零售業務的置出,主營業務從傳統的百貨零售轉為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名稱也變更為安孚科技。
但這場并購,只是袁永剛資本運作生涯中的一例。
袁永剛在業界很低調,很少出面接受采訪。根據公開信息,袁永剛的家族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蘇州太湖之濱的一家傳統的小型钣金工廠起步,一步步打拼到蘇州當地排在前列的民營企業。
2004 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第一股正式挂牌,這對袁永剛的父親和他本人都產生了巨大影響。2005 年,袁永剛從海外讀書回來後接手企業經營,在父輩們努力創造的基礎上繼續前進。
第一步就是向資本市場推進。2007 年,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經過 3 年準備,2010 年,袁永剛的家族企業——東山精密,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成功上市之後,資本的賦能讓東山精密準備再下一步大棋。上市時,正值中國智能手機蓬勃發展的元年,東山精密将產業拓展到了 3C 產業鏈,先後擴充了通信設備產品線,投資新增了 LED 封裝和觸控顯示模組產業。
也是在這期間,袁永剛開始征戰并購圈,追溯過往戰績,袁永剛在接手家族企業東山精密後,先後在 2016 年成功并購蘋果 FPC 供應商 MFLX 公司,2018 年并購跨國巨頭偉創力旗下主營剛性 PCB 業務的 Multek。上述海外并購案已成為商學院的經典教學案例。
并購之外,袁永剛也在布局投資版圖。
從多年前開始,袁永剛就已經入股不少基金當 LP。天眼查信息顯示,袁永剛如今擔任 22 家公司股東,其中就有 5 家投資機構和私募基金,包括吳中創投、漢虎資本、瑞氏泰來投資、深圳華鼎和金海匯基金等。
來源:天眼查
在芯片領網域,袁永剛也不是第一次出手。
中國資本在半導體領網域裡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起并購案,無疑是發端于 2016 年的安世半導體的并購。這場資本操作中,也有袁永剛的身影。
2018 年,東山精密曾公告稱,拟與袁永剛或其控制的公司、及其他資金方組成聯合收購主體,受讓安世半導體第一大投資人合肥廣芯所持有的股份。并且,袁永剛很早就在為這場并購做準備。
不過,前述并購被聞泰科技 " 截胡 ",袁永剛甚至發律師函,控告聞泰科技侵害了其在安世半導體重組交易中的優先權。
如今,袁永剛是控股東山精密、安孚科技、藍盾光電三家 A 股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借助上市公司進行投資也已是基本操作。
據悉,在 2024 年 4 月,袁永剛通過藍盾光電參與了 5G 基帶芯片設計企業星思半導體超 5 億元的 B 輪融資,藍盾光電出資 1.8 億元。
據近期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安孚科技透露公司子公司安徽啟睿創投有限公司近日注冊成立了安徽啟睿芯超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合夥企業将積極尋找投資與并購機會,旨在通過投資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且有發展潛力的标的,特别是在芯片等新質生產力領網域。
背負 29 億商譽,南孚電池 " 電量 " 夠嗎?
象帝先,是安孚科技在投資領網域出手的第一筆。但化身獨角獸救星,安孚科技實力如何呢?
在正式轉型後,安孚科技的業績主要由南孚電池貢獻。
财報信息顯示,2022 年、2023 年,安孚科技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33.83 億元和 43.18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 0.82 億元和 1.16 億元。
據安孚科技近期發布的 2024 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 2024 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1.58 億元到 1.78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4217 萬元到 6217 萬元,同比增加 36.41% 到 53.68%。
在完成收購的第一年,安孚科技業績實現扭虧為盈,并且之後業績不斷攀升。
不過,在收購南孚電池時,安孚科技淨資產僅為 6.13 億元,而南孚電池估值高達 99.03 億元。這是一場典型的 " 蛇吞象 " 式并購。安孚科技不僅耗費了大量資金,還產生了巨額商譽。
據悉,當前安孚科技控股子公司安孚能源收購亞錦科技股權确認商譽為 29.06 億元。對于安孚科技來說,只要南孚電池業務足夠好,就不會發生商譽減值,并且業績對賭的風險也在可控範圍内。
現金流為正,業績穩定,安孚科技投資象帝先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此外,上市公司向 GPU 賽道伸手,安孚科技并不是唯一一例。在 2023 年,GPU 廠商砺算科技也經歷過艱難時期,2024 年 8 月,上市公司東芯股份向砺算科技抛出橄榄枝。
當前的 GPU 賽道還在聚光燈下,安孚科技入局,看中了潛力,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南孚電池為象帝先續電,象帝先又能否為安孚科技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獵雲精選 ",作者:邵延港,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