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湯姆·克魯斯也不行?好萊塢懵了:為啥中國人不愛看了,歡迎閱讀。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 7 月 22 日 11 時 54 分,2023 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 100 億元,刷新了中國影史暑期檔最快破百億的紀錄。
其中國產影片表現搶眼,截至完稿,《消失的她》票房超 34 億暫列暑期檔票房榜第一名,《八角籠中》票房已超 18 億,而近期大火的《長安三萬裡》票房也已突破 10 億,達到 11.46 億元。
此外,烏爾善打磨多年,号稱投資超過 30 億的超級巨制《封神》系列的首部電影《封神第一部》、沈騰領銜的開心麻花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于近日上映,票房表現均不俗。還有黃渤、王一博主演,定檔 7 月 28 日的《熱烈》亦蓄勢待發,目前點映及預售總票房已超 4500 萬元。
國產影片表現亮眼
《長安三萬裡》後勁十足
今年暑期檔已行至過半,多部國產影片表現超預期,并帶熱了今夏暑期檔。
從實時總票房來看,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懸疑片《消失的她》自 6 月 22 日上映以來,已累計獲得逾 34.6 億元的票房,位列今年票房總榜第三名。該片也為暑期檔開了個好頭。
7 月 6 日上映的《八角籠中》亦走勢強勁,已斬獲逾 18.25 億元票房,位列今年票房總榜第四名。随後 7 月 8 日上映的《長安三萬裡》,憑借逾 11.46 億元票房成績已跻身今年票房榜第七名。
上述三部影片暫位于暑期檔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在口碑發酵之下,《長安三萬裡》後勁十足。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這部時長達 168 分鍾的動畫電影有着不錯的口碑表現,影片由一首首唐詩串起,呈現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數十位 " 頂流 " 詩人群像,也将觀眾帶至大唐群星閃耀時。
目前豆瓣電影上已有超過 22 萬人評價了《長安三萬裡》,超過 39% 的觀眾打出 5 星,該片當前豆瓣評分為 8.2 分。
22 日中午,在上映的第 14 天,《長安三萬裡》總票房正式突破 10 億元。
在今日票房榜上,上映已近半月的《長安三萬裡》仍是處于領跑位置,力壓兩部重磅新片《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有望再摘日冠。
此外,烏爾善打磨多年,号稱投資超過 30 億的超級巨制《封神》系列的首部電影《封神第一部》、沈騰領銜的開心麻花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于近日上映,票房表現均不俗。《封神第一部》上映 4 天票房破 3 億,而《超能一家人》上映 3 天票房已近 2 億。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美媒:就連湯姆 · 克魯斯 也無法吸引中國影迷去看好萊塢電影
今夏暑期檔,國產影片爆款接力,好萊塢進口大片則表現相對平淡。6 月初接連上映的《蜘蛛俠:縱橫宇宙》、《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目前累積票房分别約 3.6 億元、6.5 億元。
而由湯姆 · 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 7:致命清算(上)》也未能影響國產影片走強的趨勢,該片上映 10 天,僅獲 2.86 億票房,且最新排片占比已降至不足 3%。而作為對比,2018 年的《碟中諜 6:全面瓦解》上映首日即斬獲 1.6 億票房,總票房超過 12 億。
《碟中諜 7:致命清算(上)》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據環球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7 月 20 日發布文章,題為:就連湯姆 · 克魯斯也無法吸引中國影迷去看好萊塢電影。過去十年來,上海退休人員方先生對好萊塢大牌逐漸熟悉起來:詹姆斯 · 邦德、湯姆 · 克魯斯和《速度與激情》。但最近,他發現自己國家制作的電影比美國電影更有吸引力。
方先生說,"現在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荒誕,像蜘蛛俠和美國隊長這樣的超級英雄太膚淺了,我甚至不會去 3D 電影院看。" 大量中國影迷正迫使好萊塢高管們面對一個令人擔憂的新現實:這個曾經擁抱好萊塢電影的國家現在正在漸行漸遠。
今年夏天,美國電影業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經歷了一場慘敗,而中國消費者多年來對國產電影的青睐得到鞏固。電影咨詢公司 Artisan Gateway 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6 個月,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總票房收入為 5.9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42.6 億元),遠低于 2019 年上半年的 1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36.6 億元)。
上世紀 90 年代,好萊塢電影首次進入中國時,它們讓好奇的中國影迷得以一窺西方的生活。《泰坦尼克号》《阿凡達》等大片的票房收入高達數億美元。39 歲的工程師馮先生說,可口可樂、耐克和 iPhone 在中國已不再稀缺,人們對好萊塢電影不再着迷。與此同時,中國觀眾轉而推動了本土電影大賣。
影視技術公司 IMAX 首席執行官理查德 · 格爾豐德說,中國政府似乎致力于幫助影院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他說," 他們引進了更多的好萊塢電影,感覺就像往常普通的一年。" 然而一旦進入中國,電影公司就必須面對經濟挑戰。
也有一些樂觀的方面。中美合拍片《巨齒鲨 2:深淵》将于 8 月上映。制片人貝拉 · 艾弗裡表示,這部電影将中國明星和中國主題融入影片,避免重蹈西方電影制片公司以往的覆轍,即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中國影迷買票。她說,"那種自以為是的傲慢日子已經過去了。"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燈塔電影專業版、貓眼電影專業版、證券時報、環球時報、公開資料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