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萬科首次不分紅,直言“非常艱難”!郁亮:做好極限壓力測試,決不躺平,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3 月 29 日電 ( 張澍楠 ) 萬科披露年報,除營收、淨利雙降外,公司打破連續 31 年分紅慣例,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監事會主席解凍也自願降薪。
營收、淨利齊降
3 月 28 日晚,萬科披露年報顯示,2023 年營收同比下降 7.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 下稱淨利潤 ) 同比下降 46.39%;每股基本盈利 1.03 元,同比下降 47.3%。
萬科 A 年報截圖
萬科表示,行業深度調整給公司經營帶來巨大壓力。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結算毛利率下降,部分開發項目計提了減值。
分業務類型看,營業收入中,來自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營業收入為 4297.5 億元,占比 92.3%;來自物業服務的營業收入為 294.3 億元,占比 6.3%。
扣除稅金及附加前,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毛利率為 15.4%,較 2022 年下降 4.4 個百分點;其中開發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 15.7%。
萬科提到,2023 年集團實現合同銷售面積 2466.0 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 3761.2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 6.2% 和 9.8%。
3 月 29 日,萬科 2023 年年報業績會上,公司董秘朱旭表示,在 2023 年 11 月 6 日與金融機構的交流溝通會後,深圳國資委采取了 4 大類措施,以市場化和法制化方式幫助和支持萬科,包括幫助萬科處置流動性比較低的不動產和長期股權投資;協調金融資源支持萬科等。
" 目前這些項目進展情況是有的已經完成,有的已經支付誠意金,還有的正在逐步落地過程中,這些項目如果全部落地完成,預計可以幫助萬科釋放流動性在百億規模以上。" 朱旭如是說道。
郁亮等自願降薪,打破 31 年分紅慣例
萬科年報同時披露,自報告披露之日起,董事會主席、總裁、監事會主席自願領取月薪稅前 1 萬元。
這已經不是萬科集團管理層首次 " 降薪 "。
2021 年萬科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從 415 億元降至 225 億元,降幅 46%,萬科面臨上市三十年來第三次利潤下滑,郁亮當年自願放棄其 2021 年度全部獎金,當年領取稅前薪資 154.7 萬元。2023 年,郁亮在萬科領取的薪資為 127 萬元。
此外,2023 年萬科拟不派發股息,不送紅股,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這也是萬科上市以來首次不分紅。
朱旭在業績會上表示,萬科連續 31 年分紅,歷史平均分紅率 33.3%,也是萬科歷年股權融資的 2.8 倍。基于這一背景,董事會在考慮取消 2023 年分紅時非常艱難。
朱旭表示,當前行業還在深度調整中,整個市場的信心還在恢復之中,經營的不确定性也還存在,基于此,萬科也跟債權投資人和股權投資人事先做了一些溝通發現,投資人在是否分紅方面存在分歧,如債權投資人希望公司不要分紅或者減少分紅,保留更多現金儲備,應對未來債權償還;股權投資人分為兩類,一類能理解,希望公司不分紅,保留更多現金儲備,确保經營安全,另一類希望公司能延續以往的分紅政策。
朱旭提到," 綜合債權投資人和股權投資人意見,董事會基于非常深入的讨論,決定在 2023 年度取消分紅,幫助公司更好地應對特殊時期的不确定性,保障經營安全。"
" 部分投資判斷過于樂觀 "
業績會上,郁亮還重申了 " 房地產市場短期超跌 " 的觀點。他表示,未來住宅需求建設維持在 10 億平方米左右的中樞值,2023 年住宅新開工面積不足 7 億平方米,較 2019 年高點下降 59%,從這點上講,應該是超跌了。
萬科在年報 " 致股東 " 一節中提到,2023 年,面對市場繼續下行,萬科積極主動适應,保障現金流安全,保持經營正常有序。與此同時,公司利潤承壓,資金存量、現金短債比等指标出現下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短期壓力仍然存在。一是,規模過快擴張時期,部分投資判斷過于樂觀,這些項目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二是,盡管公司經營服務業務的能力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經營性不動產天然存在資金回收周期長、占壓大的難點,有關融資機制成熟後才能完全解決。
郁亮在業績會上坦言,要 " 活下去 ",光業務能力還不夠,公司還需要強化底線思維,做好極限情況下的壓力測試,做出更充分的準備。
面向未來,萬科将着力在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包括一是确保安全底線。公司将落實主體責任,在銷售端将堅守跑赢大勢目标,保持經營層面現金流為正。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确定性預估更充分,通過大宗資產、股權交易兌現 " 蓄水池 ",大規模增厚安全墊。2024 年實現交易回款不低于 300 億元。二是堅定降杠杆。未來兩年削減付息債務 1000 億元以上。全面主動融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主動推進融資模式的轉型等。
郁亮還強調,萬科管理團隊堅決不躺平,一定會跨過這個關口。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