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用“追殺”和綠色炸雞催你學習的多鄰國,或許是最好玩的手遊,歡迎閱讀。
因為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是外語大師
幾個月前,編輯部的中等偏下老師要去東京出差參加 " 東京電玩展 2023",為了避免 " 在異國他鄉連飯都不會點 " 的尴尬境地,他提前一個月在手機的多鄰國 APP 裡添加了 " 日本語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着唯一學到的一個單詞 " 私密馬賽 " 和全世界人民通用的 " 指點型 " 手語,他成功地在松屋吃了五天的牛肉飯定食,回避了餓死在日本街頭的可能性。
雖說最後在結果上實現了殊途同歸,但是這裡面的槽點也确實是有點太明顯了——一個月就只學了一個單詞,恐怕是科幻小說家也不敢輕易采用的設定。但 " 存在即合理 ",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我終于找到了他的多鄰國使用體驗,跟别人的看起來大不相同的原因:
他沒打開消息推送。
對多鄰國的用戶來說,接受推送與否,堪比天堂與地獄體驗的分界線。如果打開推送,那麼這只綠色的貓頭鷹吉祥物 "Duo",就會從一只人畜無害的小可愛,變成徹頭徹尾的催命鬼。
比如,如果你在手機桌面上加入了一個多鄰國的小組件,那 Duo 就會每天變着花樣和形狀來提醒你,不要忘了今日份的學習。
但是,假如說我就是鐵石心腸,對螢幕裡充滿怨念的 Duo 視而不見,那怎麼辦呢?這樣的話,Duo 就會瘋狂地用消息推送甚至是短信來提醒你。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使是 23 點也不例外——畢竟,如果再不打卡籤到的話,過了 24 點就要斷籤了。
由于信息推送太過于頻繁,Duo 獲得了一個 " 偏執跟蹤狂 " 的設定,并且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
從這個設定出發,網友給吉祥物 Duo 制作了一個又一個離譜的梗圖。比如,當家裡門口的監控信息,正好和多鄰國的 " 勸學 " 信息一起被推送到手機上時,結合一下 Duo 這個有點黑暗的二次設定,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 " 它是不是來抓我去學習了 "。
當然,這并不是關于 Duo 的所有黑暗梗圖的終點——既然 Duo 能為了一節沒上完的外語課 " 很快就到你家門口 ",那它為了 " 勸學 ",不惜把用戶的家裡人綁走當威脅,不也很合理麼。
在多鄰國裡,有很多機器生成的習題,這些習題中的句子有時候并不是很具有邏輯性,單純是為了幫助你記單詞用的。但結合起前面提到的設定,有一些句子就會變得别有意味,這讓網友杜撰出來的二次設定,變得更加具有可信度了。
以至于,即使是被娘化成二次元萌妹,Duo 也依然保留了這個設定,頗有一種 " 反差萌 " 的意味。
并且,Duo 的 " 勸學 " 威脅不只停留在現實層面。即使是到了 " 動物森友會 " 的世界,它也會化身傅達和傅珂的兄弟 " 傅習 ",提醒你今天不要忘了上線。
就算是專門收割過氣梗圖的死神來了,也得先拼寫出鐮刀的西班牙語說法,不然不讓走。
或許,這就是這個梗一直火到今天的真正原因
在這些梗圖的影響下,Duo 那 " 為了督促你學習不惜采取極端手段 " 的二次設定變得非常深入人心,這使得多鄰國的官方推文都被籠罩上了一層恐怖驚悚的氣質。
與官方給出的普通小綠鳥形象相比,網友更熟悉這個拿着一把手槍,表情仿佛在說 " 你甚至不願意上一節外語課 " 的 "Duo · 科裡昂 "。
梗圖裡的 Duo 看起來挺恐怖,但其實網友們并不是真的讨厭它。自發給它做了這麼多梗圖,也是出于對它的喜愛之情。雖然,多鄰國在 APP 裡明确給了一個 " 關閉推送 " 的選項,但實際上卻沒有人會真的把它關掉。
畢竟,學語言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能自覺做到固然好,但如果自控能力沒有那麼強大,那就只能靠 Duo 的連環推送來幫一把了——這聽起來有點抖 M,但仔細想想,學習本身不就是一件充滿了抖 M 體驗的事嗎?
時至今日,網友們依然在用梗圖表達自己對 Duo 督促自己學習的喜愛之情,而在多鄰國官方那邊,他們似乎也知道自己很有梗。他們不僅沒有拒絕這些在互聯網上流傳已久的二次設定,反而還把它收編成了官方設定,來了一出 " 官方逼死同人 "。
并且,在 TikTok 火遍全球後,他們趁熱打鐵地推出了自己的 TikTok 賬号,力圖讓這個 3D 化的小綠鳥吉祥物達到模因污染的地步。
除了 " 恐怖追殺 " 這種時不時就會上演一遍的 " 經典老番 ",在多鄰國的官方 TikTok 上,你更多時候能看到的,是這個 3D 現實版的 Duo 呆呆地站在鏡頭前面,什麼也不做。雖然此舉看起來很沒有意義,但它卻總能在人們不斷下滑刷視頻的過程中,賺到一絲存在感。
除了在公司内部 " 發癫 " 外,多鄰國的 TikTok 運營也絲毫不忌諱把模因污染帶到現實世界裡去。在多鄰國的 TikTok 首頁,你經常能看到 3D 現實版 Duo 走到大街小巷,抛頭露面。而在不久之前的聖誕節,他們甚至整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大活——多鄰國配色的綠色炸雞。
當然,從理性的層面來講,這是多鄰國作為一個商業產品,為了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而做出的營銷行為。但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一些别的東西。這些看起來很無聊也很營銷、沒什麼意義的短視頻,卻動辄就能獲得 TikTok 上百萬級的點贊——人們是真的喜歡這只小綠鳥,以及它帶來的 " 催命 " 推送。
在之前的專欄文章裡,我們曾經講過美團外賣評審團讓人掏錢上班的 " 遊戲化設計 " ——其實,多鄰國的做法也差不多。每日籤到、榜單排名等等措施雖然因為叨擾人而誕生了很多吐槽梗圖,卻也真的靠這種虛拟獎勵給人培養了每天打開 APP 的習慣。
而實際上,對于鄰國是否真的在學語言上管用這一點,在它問世後的十年以來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2017 年,一項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中使用了多鄰國的小學生,與沒有使用的對照組相比 " 并無明顯差異 "。而多鄰國練習中邏輯不那麼通順的語句,也未必能真的在與外國人的非母語交流中幫到什麼。
多鄰國給人帶來了很充實的使用體驗,但它終究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是無法代替正襟危坐的外語教育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你無法真的靠多鄰國在海外獨立完成一次點單,但這種充實感,依然是其他給人塞奶嘴的 APP 難以比肩的。多鄰國就像一款手遊,會用每日籤到吸引人點進去,會用雙倍經驗吸引人再玩一會,還會用天梯榜單激發人的好勝心。人們對 " 多鄰國用處不大 " 這一點心知肚明,卻仍在堅持在 Duo 的催促下每天打卡,不是因為别的,就是因為這個過程本身足夠好玩。
更何況,在玩小遊戲的過程中,順帶還能了解一下 " 我愛小貓 " 的葡萄牙語怎麼說——對此,誰又能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