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天天9.9活動下線,庫迪卷不動了?,歡迎閱讀。
連鎖咖啡品牌們自年初開啟的價格纏鬥,終于迎來第一階段的結果。
" 始作俑者 " 庫迪咖啡閉店數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庫迪平均每半天關閉一家門店,閉店數占到了 18 家連鎖咖啡品牌閉店總數的 39%。
并且,自成立起就延續的 " 以低價換市場 " 的打法,也随着價格的再次上調,逐漸吃力。
繼 7 月初調價後,近日庫迪再次上調價格。不僅早期的 " 天天 9.9 元 " 活動取消,改為劃線價的 9 折優惠;新人優惠券也從 5 張 8.8 元變為 3 張 8.8 元。另外,7 月初還上線的抖音團購 9.9 元券也沒了,除 7 月新品外,大部分產品團購價已上調至 13.5 元、14.9 元。
而被動卷入 9.9 元價格戰的瑞幸,在近日公布了第二季度财報,取得了收入同比增長 88% 至 62.01 億元,超過同期星巴克的好成績。
當步入萬店規模的瑞幸已經站穩中檔市場生态位,後勁不足的庫迪,壓力顯然更大了。
規模未轉化為優勢,庫迪進退兩難
6 月底,太平洋咖啡大規模閉店的消息,宣告着中國咖啡市場已邁入新的競争周期。
2015 年,太平洋咖啡曾是門店數量超越 Costa、僅次于星巴克的 " 當紅炸子雞 "。只是,随着咖啡賽道的競争日益激烈,品牌終究沒能擺脫 " 花無百日紅 " 的命運。
根據紅餐大數據的消息,截至 6 月 26 日,太平洋咖啡在全國的門店數只剩下 317 家。極海品牌監測的數據顯示,品牌目前的市占率僅為 1.7%。
這期間,瑞幸憑借區别于星巴克等傳統咖啡品牌的價格區間,成功摸索出一條更适合國產咖啡品牌的發展路徑,一躍成為國内首個突破萬店的連鎖咖啡品牌。
但瑞幸越賺錢,也越招來更多觊觎咖啡這塊大蛋糕的投資者,各種新品牌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今年,随着咖啡加速内卷化,各咖啡品牌們不約而同走上靠低價營銷加速開店的道路。
這之中,又屬庫迪最為 " 瘋狂 "。
從最初的 9.9 元一杯到之後的 1 元一杯,庫迪不僅掀起了咖啡市場新一輪價格内卷,也讓品牌在開店速度上一騎絕塵。這個去年 10 月才開出首店的品牌,今年 7 月的門店數已達到 4000。
但規模能不能轉化為規模優勢,并不在數量本身,而是依托數量,建立起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高效的運營體系,從而在競争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
庫迪雖然在規模上已擠入頭部行列,但在供應鏈和運營體系的建設上,顯然沒有跟上開店的速度。此前就有不少加盟商在網上曝出常常訂不上貨等問題,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周邊庫迪門店的新品基本處于無貨可賣的狀态。
而建設起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運營體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但市場留給庫迪慢慢建設的緩衝時間,顯然并不那麼寬裕。
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在開店速度上領先同行的庫迪,今年上半年的閉店數亦是同賽道玩家裡的 " 佼佼者 ",達到 318 家。
而 7 月後,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庫迪轉讓、閉店的信息也變得越來越多。有的門店剛開業,日杯量曾一度達到 800 杯,也沒能逃過閉店轉讓的下場。
這直接指向的是,庫迪空有規模架子、缺乏實際效率的打法并不穩妥,還極容易将到手的優勢拱手讓人。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庫迪的對标選手,瑞幸在公布了營收、淨利雙增長,且收入超過星巴克這一亮眼業績的同時,還宣布将每周 9.9 元的活動至少持續兩年的消息。
這意味着,将庫迪逼進了一個左右為難的戰略困境,繼續跟進價格戰,大量門店虧損還将承擔巨額補貼;但不跟進,杯量又面臨下滑,加盟商看不到盈利希望,很可能選擇止損走人。
加盟商難盈利,庫迪恐失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價格上漲,杯量下滑,對于庫迪來講已不是一個預言,而是被驗證兩次的事實。
四月初上調價格後,杯量就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這次 7 月價格上調之後,門店日杯量下滑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據騰訊數據顯示,庫迪 7 月 17 日當周日平均杯量已降至 215 杯。
某庫迪加盟商在相關讨論下留言,自從上個月取消部分低價促銷後,自己門店的日杯量已經降至 180 杯。不僅與周邊瑞幸的日杯量存在較大差距,和庫迪官方此前給出的門店盈利底線 300 杯,亦是相去甚遠。
加盟商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穩住杯量,回本可期。但他們卻忽略了,這得建立在庫迪已經找準盈利路徑的基礎之上。
從日杯量随價格上調迅速下滑來看,庫迪其實并未樹立起核心競争優勢,盈利路徑仍不清晰。
如開頭所述,庫迪近期或取消或降低了不少優惠活動,與年初一波接一波的低價促銷形成鮮明對比。這雖然不直接指向庫迪的現金流已經出現問題,但能說明總部暫時不願延續此前高額價格補貼的打法了。
缺少價格補貼,直接導致庫迪失去唯一擁有的價格優勢,消費者不願購買,日杯量持續下滑。
實際上,早在四月份第一輪價格上調的時候,就有聯營商吐槽過," 以前的 8.8 元 、9.9 元的顧客,沒有券就直接不來了。" 當時,不少門店的日杯量也由 300 杯左右下滑至 100 多杯。
價格上調就影響杯量,說明用戶復購不足,指向的是庫迪的品牌粘性并不強。
對奔着陸老板帶出三家上市企業的名聲、想在咖啡賽道上掘金的加盟商來說,這并非好消息。
據一位已經加盟過庫迪門店的老板表述,開店前,拓展跟他說的是只需要 17 萬左右,但實際開店過程中的花費,卻幾倍于 17 萬。由于中間幾輪價格調整,門店日杯量一直上不去,他不願再陪跑,最終決定将這個運營僅兩個月的門店轉讓出去。
另一位小紅書的加盟商也表示,自去年首店開業至今,總部不斷調整加盟政策與產品價格,他眼看着門店的杯量起起伏伏,不僅對回本失去希望,也沒有信心再開第二家門店了。
與之相較的是已經跑出規模優勢的瑞幸。
随着瑞幸逐漸拉開與同行的差距,留給庫迪搶奪生存空間的時間也并不多了。
成立初期,庫迪曾大手筆籤約阿根廷足球隊做營銷,在央視投放廣告,後又持續性為門店提供高額價格補貼,現金流承壓程度可想而知。
基于陸正耀團隊此前财務造假的經歷,庫迪尋求資本支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缺乏外部資金支撐的情況下,庫迪本就只能寄希望于加盟商。
只是,從目前依然高企的閉店數來看,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很難樂觀的預判庫迪還能否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