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漩渦中的小林制藥:去年純利潤近10億元,曾是中國消費者必買品,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沐軒
據日本朝日電視台報道,被懷疑與日本小林制藥含紅曲成分保健品有關的死亡病例,已經增加至 5 人,而相關住院人數經調整達到 114 人。
在事件發酵的一周内,小林制藥先後公開致歉、嘗試召回所有涉事保健品,勸誡消費者停止購買,客服中心甚至承諾可以給擔心風險的用戶報銷檢查費用。
小林制藥社長小林章浩帶領公司高管公開致歉。(圖源:社交媒體)
在問題處理态度上,小林制藥似乎拿出了不少誠意,但風波還遠遠未結束。
風波甚至震動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他敦促小林制藥盡快查明原因,并表示政府考慮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類似事情再發生。
直到 3 月 29 日,該公司仍然表示 " 尚未發現服用該公司保健品的使用者死亡的原因 "。據日本衛生部統計,該公司已收到約 12000 份與涉事保健品相關的健康問題報告。
最終,小林制藥決定對含有紅曲成分的 3 款產品進行召回,并呼籲消費者立即停止服用這些產品。外界質疑該產品的隐患源自小林制藥生產的紅曲原料,而獲得過這批原材料有 200 多家公司,相關產品全部召回幾乎不可能。
日本厚勞省大臣武見敬三透露,截至 28 日,召回產品 " 紅麹膽固醇顆粒 " 已回收 4350 袋,召回率僅為 0.4%,其他 2 種產品的回收數量為零。
相比之下,國内的消費者和代購們受到的影響似乎有限,更多是後怕。
" 還好已經不買了 "
據富士電視台報道,一名 45 歲日本男子自今年 1 月起,天天服用小林制藥的紅麹膽固醇顆粒,但在 3 個月後卻被醫生告知腎髒出了問題," 腎功能下降至與 80 歲老人一樣 "。
日媒《NNN》采訪到的一名 30 多歲的男子也表示,他在 1 個月前開始服用涉事保健品,但感覺身體 " 莫名地沉重 ",還頻繁起夜去廁所。
類似的事例已經在日本社交媒體上瘋傳,引起不少恐慌。
涉事的小林制藥產品。(圖源:小林制藥官網)
由于小林制藥召回的產品并沒有在中國大陸官方渠道銷售,目前國内還沒有出現受影響的病例。
曾經用過小林制藥退熱貼的寶媽謝雨表示,幾年前就不再給孩子用小林制藥乃至日本的感冒藥,而如今自己家中來自小林制藥的唯一產品,是除臭劑。
謝雨對小林制藥乃至日本藥品的改觀,來自于幾年前醫生朋友的建議。對方曾表示,盡可能少用那些被互聯網熱捧的日本退燒藥和感冒藥,那些藥物的功效,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有效成分劑量的過量添加,不适合兒童使用。
" 醫生這麼說,我就不敢給小孩用了,還好已經不買了。" 謝雨表示。
事實上,小林制藥雖然名字裡包含 " 制藥 ",但卻并不是因為藥品出名。
在小林制藥的淘寶和京東旗艦店上,按銷量排行,最暢銷的幾款產品也是除臭劑、小兒去熱貼和暖寶寶,其官網上的旗艦產品也主要是這些日用品。
小林制藥在官網上的暢銷產品。(圖源:小林制藥官網)
小林制藥前社長、被譽為 " 日本商界傳奇 " 的小林一雅在其分享經營秘訣的《小池大魚》一書中曾表示,公司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就放棄了與醫藥大企業在醫藥產品上的競争,轉而追求做小眾需求中的爆款。比如把膏藥做成液體的 " 安美露 ",把創可貼也做成液體的小林液體創可貼。
2016 年,小林制藥的消臭元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液體芳香除臭劑,還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
但面向大眾市場的保健品一旦存在風險,比小眾日用品的影響更大。
護士嘉欣在懷孕期間脫發,在焦慮中被朋友圈的代購推薦了小林制藥的魚油。
她表示," 吃了一段時間感覺不錯,還曾展示給家裡人看這個進口藥的療效。" 但在與母親和同事争論後,她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當初也沒有深究其成分和來源,現在想來有些後怕。
肆意擴張
2015 年,一則 " 赴日必買 12 種神藥 " 的清單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被瘋傳,其中包含安美露、液體創可貼等五種小林制藥產品。
社交媒體的紅利給小林制藥帶來了切實的利益,該公司在這一年被日本資本市場評為 " 入境消費品牌 ",同年小林制藥的股價增長了 40%。
這種增長差點止步于 2020 年,赴日遊客的驟減讓小林加快了電商渠道的建立,最終成功延續了其連續 26 個财年的利潤增長。
日本藥品和保健品深受中國消費者歡迎,日本也以此進行產品宣傳。(圖源:社交媒體)
該公司的 2023 财年顯示,小林制藥的全年銷售額為 1734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82.7 億元),純利潤為 203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9.7 億元)。小林制藥還計劃到 2030 年,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擴大要到 3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14.3 億元)。
如今,小林制藥已經将銷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其產品也逐漸消失在代購圈。
時代周報記者咨詢多名日本代購人士獲悉,自從小林制藥在中國主流電商平台開設官方銷售渠道以來,其產品在代購渠道的流通出現明顯下降。
做了 7 年日本代購的遙遙表示," 五、六年前還有人會找我買小林的除臭劑和退熱貼,現在消費者最喜歡的是某品牌的維生素、潤喉糖和膏藥。至于出事的那三款產品,屬于保健食品,可能比較難過國内審批,所以沒有上架。"
已經在日用品領網域站穩腳跟的百年企業小林制藥,如今卻在保健品上翻了車,這與日本保健品行業監管标準的放開密切相關。
作為安倍經濟學 " 第三支箭 " 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為提振增長乏力的日本經濟,日本消費廳在 2015 年推出了一個新的保健食品門類,命名為功能性标示食品(FFC)——正是小林制藥涉事三款產品所屬的門類。
政策的推出确實刺激了日本健康食品行業整體規模的增長,卻也讓準入門檻越來越低。和此前保健食品的審批标準相比,FFC 食品無需行政審批和強制臨床試驗,僅需企業進行單方面申報信息,審批後即可上市售賣。所謂的審批流程還不包括對產品安全性的嚴格驗證,這部分 " 由經營者負責 "。
新标準出台後,大量企業湧入這個行業。據日本市場研究公司 Fuji Keiza 發布的數據,2022 年日本 FFC 市場估值為 5462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260.6 億元),同比增長 24%。
行業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的亂象,海量号稱降血糖、減肥、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的 FFC 食品申請上市。盡管日本消費廳表示,只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最終能夠獲批上市,2015 年新标準推出至今日本只有 6800 多種 FFC 食品,但制度的漏洞還是時有出現。
在小林制藥風波之前,2023 年一家名為 " 櫻花森林 " 的日本品牌推出了兩款聲稱 " 能顯著降低血壓 " 的 FFC 食品被消費者舉報,最終在日本消費廳的調查後被下架。
小林制藥風波發生後,日本立憲民主黨議員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質疑岸田文雄,"安倍政府時代将保健食品當做商機,推行寬松政策。現在死亡人數越來越多,政府是不是應該立即采取收緊監管?"
當地時間 3 月 29 日,日本厚勞省和消費者廳建立了對策小組,前往小林制藥在大阪的總部進行調查。
日本官方調查小組進入小林制藥的大阪總部。(圖源:社交媒體)
但對于其他生產 FFC 食品的企業,日本消費廳無法全部調查,只能依賴這些背負着消費者健康的企業們,期待他們能夠在利潤面前堅守道德。
日本消費廳秘書長荒井豐表示,已向 1700 家申報 FFC 食品的公司發送了一份調查問卷,要求這些企業自己申報產品是否對健康造成任何危害,以及企業是否有系統性收集健康危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