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成龍“代言魔咒”無一幸免?廣汽三菱終究錯付了,歡迎閱讀。
∨
"
近日,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發布了《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中說廣汽三菱 6 月份已經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目前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優化。這也就意味着廣汽三菱大概率要告别中國市場并進行大量的裁員。
"
撰稿|星辰
編輯|周展
視覺|慢慢
果然,哪怕是曾經頂起過中國燃油車發動機半邊天的廣汽三菱也沒能逃脫掉成龍大哥的 " 代言魔咒 "!這麼看來代言人還真挺重要的,有的代言人一個接着一個的倒掉了,品牌還在,比如 Prada。有的代言人還在,品牌一個接着一個的倒掉了。
幹掉三菱的可能不止是成龍,還有廣汽集團?
在逐漸發酵的事件中,有位網友的評論很有意思。
" 廣汽先後坑慘了與它合資的合作夥伴‘标致 / 讴歌 / 三菱 / 菲亞特 / 克萊斯勒……’與廣汽合資的豐田本田都在簡配降質,進口豐田本田加價賣也是廣汽開的頭。甚至連廣汽旗下五羊本田摩托車都在簡配本田原廠電噴…… "
Q1: 真的像網友說的那樣,廣汽的合作夥伴們都要挂掉了嗎?——當然不是。
提到廣汽的合作夥伴,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 " 兩田 " ——豐田、本田。在與 " 兩田 " 的合作中,初期的廣汽借助 " 兩田 " 的影響力和技術在國有汽車集團中後來追上,而如今的廣汽與 " 兩田 " 的合作也是雙方共赢的,至少從近一年的銷量上看,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的銷量還是榜上有名的,看不出一點挂掉的迹象。當然,豐田與本田也成功打入了中國市場,這也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Q2: 接二連三倒下的合作夥伴,廣汽集團要不要背鍋?——也不完全。
如果非要說廣汽集團的夥伴們接二連三的倒下,這個鍋讓廣汽集團來背的話。那只能說錯就錯在了最初的選擇。一方面,在廣汽集團相繼倒下的合作夥伴中,菲亞特和三菱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選擇合作的時候都處于一個比較弱勢的地位。
另一方面,當時比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已經和國内其他的汽車集團進行合作,勢力也在不斷壯大,别無選擇廣汽集團在想壯大自己的同時選擇了 " 弱弱聯合 ",但和這種先天性發育不良的企業合作明顯後勁不足,很難不為後期的發展埋下隐患。如今的停產也是為自己最初錯誤的決策買單。
除此之外,其它倒下的合作夥伴也不能說都要廣汽集團來背鍋,就比如 1985 年與标致汽車合資推出的标致 505 轎車,由于受到當時國内很多方面的限制,廣州标致車上大部分零件只能采用進口,最後造成了這款合資車型 " 買得起修不起 ",因此很快就走向了絕路。
經過 20 多年的沉澱,如今的廣汽集團已經擁有了可以自發研究技術的資本,并且順應國家十大新興產業振興規劃致力于研發新能源汽車,斥資 100 億專注研發自主品牌 " 傳祺 "。從市場反饋來看,廣汽傳祺的產品已經進入了在售車型前沿的行列。除此之外,廣汽旗下的埃安在今年最新的 6 月的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三。
從自身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廣汽集團對外企的依賴性已經逐漸減少,自主品牌的盈利也非常客觀了。并且對于廣汽三菱為了扭轉局面,股東方已向廣汽三菱先後輸血超 28 億元。但目前來看,巨額資金收入後收效甚微。
如果純粹的從資本方的角度來考慮,不盈利就只有放棄喽。自己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又何必再為 " 三菱們 " 分心,到頭來自己才是真大腿!
曾撐起中國汽車市場半邊天,為何也會衰落?
單看三菱,其涉足的領網域可不是一星半點,可以說是漫山遍野遍布各行各業,不誇張的說也許汽車只是其 " 有點興趣 " 的副業,三菱汽車是三菱集團旗下企業,1970 年的時候從三菱重工業公司獨立出來。雖單飛,但三菱集團所擁有的優秀的造車技術和豐富的制造經驗還是一同打包帶走了的,因此三菱汽車在 70 年代發動機引擎技術與四驅技術等方面是很突出的。
不但如此,1997 年三菱與中國生產發動機的企業進行合資,三菱是為數不多的願意分享發動機技術的外資品牌,即便分享的可能是落後的技術,對于當時的中國企業也無疑是雪中送炭,幾乎所有的燃油車都使用過三菱的發動機。
在與廣汽集團合作之前,其實三菱汽車和國内很多車企也都合作過,就比如 1985 年和柳州微型汽車廠合作生產 L100 型微面、1995 年與福建汽車合資成立東南汽車生產的經典車型東南得利卡、2003 年與北汽合作生產的歐藍德等等,都曾經創造過不錯的成績。
但随着後來一次又一次的醜聞,以及從 2001 年到 2008 年曾三次召回帕傑羅汽車。消費者的不買賬讓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開始逐漸邊緣化。2012 年三菱汽車與當時影響力較大的廣汽集團合資成立廣汽三菱,極力在中國市場力挽狂瀾。
回過頭來繼續說廣汽和三菱的這即将落下帷幕的合作。在當時這場合作對于廣汽集團來說是為企業注入了技術支持,使發展更上一層樓。對于三菱汽車來說也可以說是在懸崖邊上拉了一把,直到 2019 年廣汽三菱的銷量還不錯,但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廣汽三菱 2019 年到 2022 年的銷量分别為 13.3 萬輛、7.5 萬輛、6.6 萬輛、3.3 萬輛。并且今年 5 月廣汽三菱產銷量均為零。
從 2019 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迅速崛起,國有品牌的汽車接連不斷的為消費者帶來驚喜。也許是這些合資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也許也是它們低估了中國國有品牌發展的速度,反正這些固步自封的合資企業正在為自己的判斷買單,廣汽三菱可能是它們的縮影,也許也會成為它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