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頂級女團,驚為天人,歡迎閱讀。
愛嗑 CP 的都知道,這一樂趣最忌諱把性别卡得太死,要不然,你至少會失去一半的快樂。
" 姬圈天菜 " 這個詞,大約就是為嗑學家們而生的。誰能同時拿捏住風姿綽約與風流倜傥,誰就能斬男又斬女。
陳麗君,新晉姬圈天菜,最近着實收獲了一大幫迷妹。
● 《新龍門客棧》劇照
她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以下簡稱浙百)的女小生,在《新龍門客棧》中,她飾演的賈廷與搭檔李雲霄飾演的金鑲玉,可把人給迷死了。
一個是人稱 " 玉面修羅 " 的東廠太監,一個是風騷入骨的黑店老板娘,這倆在舞台上對戲,很難叫人保持理性。
就在前些日子,演員們在演出結束後返場,陳麗君臨時起意,單手抱起搭檔轉圈圈,台下尖叫聲一片,觀眾發出來的視頻更是火上了熱搜。
什麼叫男友力,這就是了。更何況,陳麗君劍眉星目,風度翩翩,氣質足夠吊打古偶劇一眾男神。
可誰又能想到,私下裡的陳麗君是個軟糯的甜妹呢?
● 陳麗君
陳麗君火了之後,網上總有人說 " 中國人終于有了自己的天海佑希 "。
這話看似褒獎,實則不咋好聽,它透露出來的事實是:在過去的百年時間裡,國人把女子越劇丢進角落了。
直到陳麗君的出圈,很多人才驚覺,原來咱們一直都有個隐藏款的 " 頂級女團 " 等待着人們去發現。
幸好她們火了,她們早該火了。
越劇離我們已經很遠了。
鼎盛時期,除了西藏、廣西、廣東等少數地方之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的存在,包括海峽對岸的台灣。而如今,越劇的職業劇團僅存于浙、滬、閩、蘇四地。
日常生活中,偶有老年粉絲對其津津樂道,年輕人對其興趣寥寥。漸漸地,越劇被冠以 " 傳統 " 之名,安放在神壇。
作為曾經的全民愛好,有關越劇的種種本無需贅述,而在當下卻成了必需,哪怕是最基本的小知識。
如今的越劇多以女性為班底,但是在誕生之初,它是屬于男性的,直到 1923 年,女子越劇才正式出現。
彼時的女性解放浪潮開始興起,城市化產業的發展為平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于是女性不再囿于閨房和廚房,她們開始走進職場,靠自己謀生成為可能。
像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顯然是越劇成長的理想土壤,于是早一輩的女班從浙江嵊州出發,闖入大上海,征服了無數太太小姐們。
在越劇女演員中,唱女小生的尤為關鍵,對演員的要求也更為苛刻。
因為扮演的是男性角色,所以她們的身高要有明顯優勢,聲音還得夠沉夠厚重,一個優秀的女小生,往往是萬裡挑一。
大家所熟知的寶冢劇團的天海佑希,是整個劇團的扛把子,而浙百的陳麗君,亦是劇團的掌上明珠、扛票房的吸粉擔當。
● 天海佑希
這姑娘原本專攻花旦,還拿過金獎,但在進了小百花班後不到一個月,老師就建議她改小生。
陳麗君個兒高,性格活潑,長相可攻可魅,頗有點林青霞那意思,既演得了東方不敗,也演得了瓊瑤女主,完全就是女小生的不二人選。
但彼時的陳麗君很不樂意,花旦的扮相多好看啊,更何況自己也做出了點成績,所以她兩次都果斷拒絕了。
可到了第三次,沒人管她意不意見了,老師把她訓了一頓後,直接給改了,只留下陳麗君杵在那兒哇哇哭。
花旦轉小生,可不只是換身妝造,換個劇本的事,手眼身步法,細到每根手指頭怎麼放,都有講究。
打碎自己從頭再來,往往比從零開始更難。但真正走上了小生這條路,卻讓陳麗君越發覺得有趣。
劇團對她的培養,也幾乎是傾盡全力,大名鼎鼎的茅威濤老師,即便再忙也依然會教她們上課,對陳麗君在細節上的糾正更是手把手。
● 茅威濤
幾年的磨砺下,陳麗君終于成了一角兒。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五女拜壽》中的鄒士龍:
《陳三兩》中的陳奎:
《新龍門客棧》中的賈廷:
英俊潇灑,風流儒雅,端得是從戲文裡走出來的人兒。
人間難得。
浙百人均卷王,陳麗君更是卷得最瘋的那個。
1992 年,她出生在浙江嵊州,這裡是越劇的發源地,父親向來是越劇迷,所以自出生起,她就浸潤在越劇的氛圍裡。
小學剛畢業,陳麗君就确定了未來的志向——成為一名越劇演員。
父母很反對,希望她能像正常孩子那樣,按部就班地上學。許是天生骨子硬,父母終究拗不過她,于是 13 歲那年,她就獨自去了嵊州藝校。
成為藝人的苦,遠超想象,但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候,她也沒有跟父母哭訴過一句,因為選擇這條道路時,她就對父母放下狠話:" 絕不後悔!"
實在苦吃夠了,她也只能在洗澡的時候允許自己哭,迎面灑下的水好像給自己多了一層偽裝。
陳麗君對于越劇,有種直入心扉的熱愛,這種狂熱甚至連她自己都匪夷所思。
跟同齡人一樣,陳麗君小時候也很喜歡打遊戲,但一碰到跟專業有關的事情,她就能立馬停下,再大的瘾說戒就戒,自制力強到可怕。
在學校裡,她最愛待的地方就是練功房,日復一日的訓練本是枯燥無味,但她偏偏能樂在其中,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句唱詞,她也會不厭其煩地打磨。
在演一個餓得不行,只能靠吃雪充飢的角色時,為了能更好地進入角色,她當真跑到北方去吃雪。
有時候在戲裡需要大聲笑,偶爾笑得不夠好,她在公交車上都會琢磨,靈感乍現時幹脆旁若無人地大笑。
有時半夜一兩點,突然想到一句腔沒唱好,也會不自覺地唱出來,寝室的姐妹背後一涼,瘆得慌。
● 陳麗君彩排練功
但即便如此用功,陳麗君依舊會惱自己不夠優秀:" 我好像一直都沒有對自己滿意過,每次都覺得自己發揮得不夠好。"
2017 年,省裡面舉辦了 " 新松計劃 " 青年戲曲演員大賽,陳麗君作為團裡的代表參加,備賽的那段日子,如今回想起來 " 水深火熱 ",從眼睛一睜練到半夜十二點,當時正逢腿受傷,每一次壓腿前都得深呼吸,才能忍受撕裂般的痛。
老師們疼在心裡,總寬慰她:" 輸了沒關系的,回來老師請你吃飯。"
● 2017 年,陳麗君參加 " 新松計劃 " 青年戲曲演員大賽,表演《周仁哭墳》
陳麗君心裡暖暖的,訓練比以前更嚴苛,她對自己說:" 怎麼樣都拼了,死了都沒關系。"
那屆比賽,陳麗君一路過關斬将,拿下金獎。
電影《霸王别姬》裡有句台詞:" 他們都成角兒了,得挨多少打啊!"
● 《霸王别姬》截圖
這是每一個站在光環下的演員,最難直面的一句話了。
但舞台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此,忘記自己,走進人物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真正融進人物的那一刻,心裡的狂喜也絕非常人所能體會。
一路走來,陳麗君遇到過無數次 " 放棄 " 或 " 堅持 " 的艱難抉擇,所幸的是,她每次都選擇了後者。
● 陳麗君(前排右)出演《何文秀》
有些演員,注定就是為舞台而生的吧。
陳麗君是浙百眾多演員的縮影,只是她們的關注度不夠,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所幸的是,一個好作品是能自己說話的。
今年 3 月,《新龍門客棧》正式在劇場演出,上座率從 80% 漲到 100%,直至當下,一票難求。
8 月 6 日晚,劇目首次在抖音上直播,便吸引了 925 萬人次觀看,廣大的粉絲群裡,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陳麗君與李雲霄這對 CP 固然吸粉,但她們這甜齁了的配合,說到底還是靠背後艱辛的打磨,和數年來合作的默契。
● 陳麗君(左)和李雲霄
跟陳麗君一樣,李雲霄也是個視戲如命的狠角色,戲台上的她舉手投足間盡是妩媚撩人。
她們相互欣賞、相互鼓勁,有着高手間的極限拉扯,也有着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
觀眾們嗑的是糖,而她們磕的,是作品如何能完美無瑕。
● 陳麗君(左)和李雲霄
距離女子越劇誕生的 1923 年,如今剛好 100 年過去。從時間上看,它已經久遠,但從戲曲上看,它甚是年輕。
《新龍門客棧》的主創團隊,多為 90、95 後的年輕人,他們共同努力,在為越劇這個傳統戲曲尋找現代化的表達。
" 我們越劇就是不斷吸收别的東西回來為我所用 ",抱着如此心态的陳麗君對舞台有着無比的敬畏,她永遠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這個行業、這門藝術的儲備不夠,所以她始終在追尋。
● 《新龍門客棧》劇組
2018 年,徐峥在《我就是演員》裡評價任素汐說 "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 ",其背後影射的根本是:觀眾的審美上來了。
所以,女子越劇的出圈看似偶然,但在内容為王的當下,亦是必然。
提起陳麗君們,網友總是會拉出一幫流量演員來吊打,高下立判。貴圈烏煙瘴氣了多年,偶像終于回歸了偶像應有的樣子。
流量如潮水,潮來之時會把一切都衝到大眾面前,好的壞的,叫人眼花缭亂。
但潮退之後,人們撿起來的,永遠是粗糙砂礫中精美的寶貝。
說來挺有意思,越劇這種雅致的藝術,竟是通過大俗的嗑 CP 火了起來,但陳麗君卻開朗地回應:很歡迎大家磕我們這對舞台 CP,這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
如果你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而從此愛上越劇,那也是個極甜蜜的開始吧。
年輕人玩兒藝術,太會 " 勾引 " 了。
我喜歡這樣的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