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注意!數字人騙局,正在割商家韭菜,歡迎閱讀。
店播商家被數字人 " 割韭菜 "
每個新風口的到來,總是伴随着套路和騙局。
今年伊始,店鋪直播的風潮愈演愈烈,不僅京東給出了店鋪直播激勵政策,就連美團也在悄悄發力。
1 月 4 日,美團直播界面進行了改版,拟将直播界面以往的多 feed 流變成單列 feed 流,也就是改得像抖音快手一樣,刷一下就能進入下一個直播間。目前該改動正處于小範圍測試階段,只有部分用戶可以看到。
美團之所以頻繁加碼直播,是因為直播給其帶來了新的增量。自去年 7 月上線以來,美團直播業務 GMV 飛速增長,目前單月 GMV 已超過 20 億。出乎很多人意料,美團居然真的把直播做起來了。
外賣店鋪直播的興起,以及平台的大力扶持,讓部分餐飲行業的商家嗅到了商機,試圖從中分一杯羹。但外賣商家和電商商家不同,缺乏天然的互聯網基因,他們一沒有主播,二沒有場地,三不懂内容,再加上外賣直播也是方興未艾,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于是,一些供應商察覺到了他們對于直播的需求,向店鋪商家們推薦起了 " 物美價廉 " 的數字人。所謂數字人,就是以真人為原型構建或是自動生成的虛拟形象,外表與真人無異,可以按照設定的文案念白,作出相應的動作,高級一點的還能與彈幕交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某外賣商家數字人直播 圖源:美團
起初,數字人成本比真人低、可以 24 小時直播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商家入局,嘗試以此代替真人直播。但用了一段時間後虛拟人的弊端才暴露出來,大呼上當受騙。
比如廣州一外賣商家林某,發現不少 " 吃貨 " 喜歡在深夜下單,而且能接受較高的客單價。但能 " 上夜班 " 的主播往往價格不菲,于是打起了用數字人直播的主意,花了 3000 元買了半年的數字人直播服務。
但使用過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數字人漸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口型對不上、動作僵硬、無法自動回復彈幕等問題。更嚴重的是,由于播放的内容較為重復,基本是一些關于菜品的介紹,林某的直播間被平台判為錄播,反復封禁了幾次。
試水數字人直播失敗的不只是外賣商家,還有電商商家。杭州的電商公司老板徐某去年想學大廠 " 降本增效 ",裁了幾位業績較差的帶貨主播,嘗試用數字人直播帶貨。于是他托熟人找了一家較為靠譜的供應商,花 4 萬買了一套數字人服務,在非黃金時間段直播。
徐老板原本以為數字人直播雖然賺不了大錢,但至少能起到維持流量、賺點小錢的作用,但沒想到使用數字人直播時平台給予的流量格外地少,投流效果也不佳,下單人數不到真人直播時的五分之一。算上操作員工資和維護費用,每個月還要往裡虧 1 萬多塊錢,最後只能用回真人主播。
某商家使用數字人反饋 圖源:小紅書
都說數字人是大勢所趨,但為什麼到自己這只有被收割的份?難道數字人乃至所謂的 AI 賦能,都是偽風口?
别只看到機遇,更要重視風險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包括數字人在内的 AI 無疑是一大風口,否則就不會有上百家大企業投入研發大模型,就連馬雲都說:"AI 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 , 也是挑戰。"
然而,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 " 機會 ",卻忽視了 " 挑戰 ",也就是其中隐藏的風險。
之所以這些入局者會失敗,直接原因是缺乏對數字人的認知,不懂得其适用的場景。
數字人的概念其實非常寬泛,從二次元造型與捕捉真人動作相結合的 " 虛拟主播 ",到使用真人形象卻是 AI 内核驅動的 " 數字假人 ",都可以算作數字人。概念的寬泛,就給了不法之徒 " 鑽空子 " 的操作空間。
更重要的是,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數字人也有優劣之分,不同價位的數字人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目前,市面上的數字從幾百塊到幾萬塊都有。低價位的數字人,只能滿足短視頻的需求,用來制作口播視頻,等于是一個批量 " 念稿 " 的工具,無法勝任直播。
不同價位的數字人服務 圖源:小紅書
價格稍高一些的數字人,則有着更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說話時語氣會抑揚頓挫,音色、建模也更為自然,可以用于需求較低的直播場景。但在交流上仍有不足,只能根據預設的關鍵詞做出機械的回答。
如果肯花大價錢,以現在的技術可以以真人為原型定制數字人,能有眨眼、轉頭、微笑等微表情,并接入大模型從而智能地與彈幕互動。觀眾長時間觀察才能發現其并非真人。
所以,有些商家花幾千塊就以為能實現幾萬塊才能達到的效果,自然覺得被割了韭菜。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供應商以次充好,拿劣質虛拟人服務欺騙商家。
那麼,為什麼這些不法之徒能招搖過市呢?這就涉及到根本原因:缺乏完善的行業規範。
生成式 AI 興起本就是近幾年發生的事,數字人對于行業來說也是新鮮事物,由于時間太短尚不足以形成成熟的體系和完善的規範。很多商家對于多少錢能買到什麼質量的數字人服務,是完全沒有概念的,這就給了他人可乘之機。
所以,并不是說數字人是一個騙局,或者是一個偽風口,而是行業發展初期,從業者良莠不齊,交易不夠透明,存在嚴重的信息差。此外由于技術尚未成熟,即使是高價的服務也難以滿足商家的需求,因此產生了被欺騙感。
等到技術和行業體系都進入成熟的階段時,才将迎來數字人商用的爆發期。現在入局,或許還為時過早。
數字人會取代真人主播嗎?
那麼,數字人的興起,最終會代替真人帶貨主播嗎?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直播帶貨行業有個大致了解。
簡單來說,當前的帶貨直播主要分為兩種,一種以 " 人 " 為核心,圍繞個人 IP 和信用背書構建賣點,賺取服務附加價值,我們可以稱之為内容型電商。
像李佳琦、董宇輝,都是内容電商的典型代表。李佳琦直播間的賣點是 " 專業 " 和 " 經驗 ",雖然價格可能貴一點,但有李佳琦的專業背書,同時也能學到一些美妝技巧。董宇輝(東方甄選)直播間的賣點則是 " 知識 " 和 " 情緒 ",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受到董宇輝的文化熏陶,也可以被 " 小作文 " 感動,獲得情緒價值。
圖源:抖音
内容型電商,是幾乎不可能被數字人取代的,因為個人 IP 具有不可復制性,連真人模仿者都無法替代,更不用說數字人。數字人說到底只是工具,不具備自然人的屬性。
另一種則以 " 貨 " 為核心,圍繞選品和供應鏈構建賣點,走薄利多銷路線,我們可以稱之為貨架型電商。
直播行業廣泛存在的 " 店播 " 大多可以算作貨架型電商。貨架型電商會弱化個人的存在感,拔高品牌的存在感,用貨品質量和低價打動消費者,經濟價值較為顯著。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主播的替代性是比較強的,往往更強調 " 矩陣 " 或是 " 團隊 "。
所以,貨架型電商更容易被數字人取代。就像超市裡的自動收銀機漸漸取代收銀員一樣,可能未來只會留下少部分的真人主播用作采樣和應急,日常的店播将被數字人占領。
從數字人對電商行業的影響中,我們可以看到,想要不被 AI 所替代,需要有一種 " 稀缺性 ",或者說是獨特性。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在 AI" 批量生產 " 的強大能力下,只有不可復制的東西才更具價值。個人如此,企業更是如此。
作者 | 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