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蘇州80後上位,父子身家300億,歡迎閱讀。
從一位無資金、無技術的退伍通信兵開始,敢想敢幹的蘇商崔根良,用 30 年時間,成功打造出一個橫跨光纖、電纜、新能源、銀行、農獸藥等領網域的亨通集團。如今,随着權力向兒子崔巍轉移,亨通集團進入 " 二代掌權 " 的新時期,可如何解決眼前的麻煩,也成為擺在這位 80 後身上的難題。
作者 | 馮晨晨
編輯 | 劉肖迎
運營 | 劉 珊
蘇州老兵的 " 三板斧 "
蘇州,從來不缺少造富故事。
自明清時期至今,在蘇商文化的熏陶與發展下,孕育出不少富豪,登上歷史課本的張謇、波司登老板高德康,甚至被中國民間恭奉為 " 文财神 " 的範蠡,也有生于蘇州地帶的說法。
而一手打造了亨通集團的創始人崔根良也是其中之一。2023 年 10 月的《胡潤百富榜》上,崔根良與其子崔巍,以高達 300 億元的财富,再度穩居蘇州十大富豪之列,比上一年整整增加 80 億元,也成了崔姓首富。
崔根良的财富來源,是以亨通集團為核心的龐大資本版圖。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亨通集團總資產達 920 億元,不到 6 年實現翻倍,同期營收也達到 500 億元。憑借亮眼的表現,亨通集團長期成為中國企業 500 強等榜單的常客。
目前,亨通集團控制着 4 家上市公司,且為蘇農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市值合計超 500 億元。這些公司中,不僅有老牌光纖龍頭亨通光電,還有崔根良最近幾年不斷收于麾下的锂電池材料供應商盟固利,農獸藥廠商瀚葉股份,以及印尼上市的 PT VOKSEL ELECTRIC TBK,并共同組合出亨通集團。
不過,上市超過 20 年,且集光纖網絡、電網、海上風電、海底光纜建設等業務于一身,并位列光纖網絡領網域前三名的亨通光電,依舊是亨通集團最為核心的企業。2023 年前三季度,亨通光電實現營收 351 億元,達到亨通集團同期總營收的七成。相比之下,盟固利、瀚葉股份的合計營收不過 22 億元,甚至不及亨通光電的 " 零頭 "。
1 月 31 日,有近 20 萬股東的亨通光電發布最新業績預告,預計 2023 年實現淨利潤 20.58 億 ~23.75 億元,同比增加 30%~50%,扣非淨利潤 18.79 億 ~22.33 億元,同比大漲 22%~45%。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亨通光電的淨利潤雖達到 17.87 億元,但增速卻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近一半,因此第四季度出現明顯回暖。
至于亨通光電這位亨通集團核心的誕生,則與崔根良發迹故事中,成功打出的 " 三板斧 " 有關。
上世紀 90 年代,通信兵出身的崔根良,在退伍不久後,憑借多次為當地鄉鎮企業充當 " 救火隊長 " 角色,在幫助企業起死回生的同時,也積累下了一定的經驗、關系與信譽。随後,嗅到通信行業商機的崔根良,想在此發力,可奈何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如何創業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而一個 " 借力 " 的想法,在他腦海中誕生。
▲(崔根良)
他先是 1991 年,與江蘇省通信電纜廠合作,通過讓對方參股和技術支持的方式 " 借雞生蛋 ",第二年又與實力更強的武漢郵電科學院合資創辦公司,成功入局光纖生意,實現 " 借梯登高 "。到了第三年,實力大增的崔根良,獲得與日本企業商談的機會,不僅從美英等國家引進先進流水線,還為後續產品出海有所鋪墊,而這就是 " 借船出海 "。
僅三年時間,崔根良便通過上述 " 三板斧 ",迅速實現資本跳躍。而崔根良能夠成功,不僅是善于借助外界力量達到自身目的,更與能在時代背景下能夠抓住機會有關。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随着社會發展,國家開始對通信線路更新,并布設 " 八縱八橫 " 光纜幹線工程,迅速站穩腳跟的崔根良成功抓住機會,帶領亨通進入發展快車道,并做到通信電纜產銷量全國第一。不過,崔根良深知,光纖技術才是光纜通信行業的核心所在,但受技術困擾,崔根良一度只能 " 幹着急 "。
可崔根良想不到,就在自己一籌莫展之際,機會來了。
21 世紀初,一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到來,使得光通信行業受到重大衝擊,國内外一片哀嚎,又一次看到機會的崔根良,不僅迅速以 " 白菜價 " 收購設備與工廠,還借機網羅到不少人才,為攻克光纖技術打下基礎,而亨通光電 2003 年的成功上市,更是解決了資金難題。
萬事俱備,崔根良便帶領團隊,通過研究國外技術并加以改造的方法,不僅成功研制出價格相比國外,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光纖及相關配套,更是令亨通光電進入高速發展期。2004 年,亨通光電的營收還只有 6 億元,到了 2014 年便突破百億大關,并在 2017 年突破 200 億大關。
可就在亨通光電高歌猛進之時,一場危機也悄然而至。
大膽嘗試留下的隐憂
2019 年,61 歲的崔根良,迎來人生中的又一次考驗與抉擇。
由于 4G 建設進入尾聲,加之我國光纖用戶滲透率超過 90% 大關,使得光纜的需求大幅下滑,并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在招标價格下滑等影響下,亨通光電不僅營收下滑,淨利潤更是腰斬,從 26.47 億元降至 13.4 億元,并在 2020 年繼續出現 13.48% 的下滑。
受此拖累的亨通集團,營收也在 2018 年 ~2020 年,從 468.86 億元降至 457.24 億元。
其實,自 2016 年開始,亨通光電與亨通集團的營收與利潤的增速,便已達到頂點,并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只不過 2019 年達到一個低點。也正因此,身為亨通集團靈魂人物的崔根良,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并開啟新一輪的嘗試,而海洋業務就是一大主攻方向,主要平台依舊是亨通光電與亨通集團。
崔根良先是在 2019 年,通過亨通光電以 3 億元現金和發行 4764 萬股份,合計 10 億元的價格,拿下華為海洋 51% 的股份,增強在海洋通信行業的話語權,華為還因此成為亨通光電的第三大股東。但 Choice 數據顯示,華為方已在 2021 年第四季度退出十大股東行列,按同期第十大股東持股 0.52% 的情況來看,或已套現離場。
2020 年年底,亨通光電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增發,并獲得高達 50 億元的資金,而主要目的就是深遠海風電安裝平台以及跨洋海纜通信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後,可以繼續鞏固亨通光電在海上風電工程等領網域的份量,只不過,3 年過去,亨通光電依舊表示,平台還在建設中。
其實,除在海洋領網域的發力外,崔根良還通過亨通集團,不斷将版圖的觸角向外延伸。而亨通集團增資成為蘇農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正是 2019 年的事。
2021 年 5 月,亨通集團還出資 13.52 億元,競得主打農獸藥業務的上市公司瀚葉股份的 14.32% 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并在第二年 4 月,繼續通過集團旗下的蘇州亨通永旭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 8.7 億元的價格,獲得 10.34% 的股權,至此成為新東家。
可即便如此,這些動作也不過是崔根良布局的一角。據「市界」不完全統計,2019 年 ~2023 年,僅亨通光電的并購事件合計金額,就高達 140 億元,是上個 5 年的近 3 倍,給出的目的也多為多元化戰略。可以說,亨通集團能有如今的資本版圖,離不開崔根良的這次擴張。
不過,在崔根良豪擲千金的同時,問題也随之而來。
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亨通光電的貨币資金為 87.78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是 4.63 億元,僅短期負債一項就高達 96 億元,再加上 21 億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因此出現一定的資金缺口。作為 " 友商 " 的中天科技,則長期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态,同期甚至有超過 80 億元的 " 富裕 "。
其實,亨通光電當年募資的 50 億元中,除擴張業務所用外,還留下 14.5 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通過财報不難看出,亨通光電長期處于資金短缺的狀态,雖然在募資後過了三年 " 富裕日子 ",但新的資金缺口已經出現,不僅接近 20 億元大關,與上一年間產生的差值,也是近幾年來最大的一次。
對于崔根良父子而言,更大的困難來源于亨通集團。同樣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集團的貨币資金為 107.84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 13 億元,而短期借款一項就達到 186.55 億元,再加上 26.41 億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等指标,短缺金額可達近百億元。
Choice 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亨通集團的發債次數在逐年增加,從 2021 年的 2 次,合計 10 億元,增至 2022 年的 5 次 23 億元,到了 2023 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 9 次 36 億元,次數與金額均呈現增長态勢。自 2023 年 11 月至今的 3 個多月裡,亨通集團已連發 5 筆債券,似乎也在預示着資金緊張的加深。
"80 後富二代 " 接班,如何處理難題?
2023 年 11 月,亨通集團發生了一件大事,崔巍通過增資認繳 27 億元的方式,将在亨通集團的持股比例,從 41.3% 提升至 73%,代替父親成為集團新的實控人。這也意味着,身為 "80 後富二代 " 的崔巍,已接過父親的筆,開始書寫自己的資本故事。
在崔巍成為亨通集團實控人前,已進行過長達 10 年的鋪墊,從旗下一家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做起,一路成為集團副總裁,并在 2021 年擔任亨通光電這家核心企業的董事長。第二年,亨通集團成功入主瀚葉股份後,崔巍也随即成為其董事長。可接過權力的大棒後,崔巍得到的不僅是鮮花與掌聲,更少不了責任與壓力。
目前,雖然亨通集團在父親的鋪設下已格局初現,但還需要崔巍的進一步充實。如瀚葉股份這家主攻農獸藥的公司,雖然亨通集團耗資超 22 億元入主,但其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只有 4.4 億元,不僅難挑營收大旗,何時能得到回報也成問題。不過,雖然其目前看上去無足輕重,但不排除崔根良父子對其另有用處,集團最近将銅箔業務融入其中,似乎就是一個證明。
▲(工人在生產車間忙碌)
至于新能源電池領網域的盟固利,雖然在 2023 年 8 月成功上市,并為崔根良父子上演半小時暴漲千億市值的神話,但在強烈的行業 " 降價潮 " 衝擊影響下,在 2023 年前三季度迎來營收與利潤的雙下滑,降幅均超過 30%,并未交出上市後合格的首份财報。而不到 18 億元的營收,也難以在這頭部效應明顯的行業中,掌握話語權。
Choice 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盟固利在電池化學品板塊中的營收只能排在第 34 位,而第一名的湖南裕能,同期營收則高達 343 億元。但好在,上市後的盟固利,有了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創造進一步可能的資本,同時也能緩解崔巍與亨通集團的資金壓力。
對于需要多線作戰的亨通集團而言,拆分上市的确是一個應對資金壓力不錯的解決方式,而亨通光電耗資超 10 億元,從華為手中拿到的華為海洋,也在更名亨通海洋光網後,傳出分拆上市的計劃。
其實,相比于這些還在 " 雛形 " 中的企業,亨通光電的麻煩事,同樣不少。
除資金情況外,2022 年,亨通光電的智能電網業務實現收入 194 億元,占同期總營收比例的 42%,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可其毛利率卻是四大業務中最低的,只有 13.3%,主抓光纖業務的光通信板塊是 20.09%,海洋能源與通信板塊是 33.36%,工業智能板塊則為 13.68%。如何提高毛利率,也成為擺在崔巍面前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亨通光電近兩年來自于境内的收入增速正逐漸走低,境外增速則更加強勁。不過,2022 年,亨通光電的境外收入雖增長 20%,超過總營收增速的 12.58%,達到 71.44 億元,卻只占收入的 15.49%。跟随父親的腳步,繼續 " 走出去 ",也是崔巍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一個解決方法。
對于崔巍而言,一個新的發展契機也正在誕生。華鑫證券表示,随着全球海風建設加速,預計 2020~2030 年将新增 260GW 的海上風電容量。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總計不過 63.2GW,由于海外海纜龍頭產能相對緊缺,将給亨通集團帶來較大的發展潛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接過父親權力後,輪到崔巍寫出自己的答案了。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