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豐田不向中國市場妥協,忘記它的電動車和加價行為,它應該是你的下一輛汽車,歡迎閱讀。
⬆️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在大眾和通用等跨國車企加速推出純電動汽車的背景下,豐田還在努力地推廣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而 bZ4X 和 bZ3 兩款全新純電動汽車,已經讓豐田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蒼白一覽無遺。
在 2023 成都車展,豐田除了沒有統一的展台,也沒有全新技術和產品發布。
雷克薩斯、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展台上,只是 RZ450e 和鋒蘭達等現有車型貼上了熊貓貼紙,看得出豐田對 " 成都新能源車展 " 的冷漠。
一汽豐田在成都就有一座工廠,生產亞洲龍和考斯特,2024 年還将生產全新的普拉多,豐田為何不向中國市場妥協?
漢蘭達和賽那作為廣汽豐田的高端車型,它們的加價行為已經被市場所制止,如今漢蘭達破天荒降價,賽那原價就能入手,中國用戶教會了豐田做人。
作為豐田加價的代表,雷克薩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量持續下跌,與其全球市場的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如此,其加價行為讓其成為了成都車展最火的跨國品牌,沒有之一。
說實話,許多曾經是市場上唯一選擇的神車,随着車市内卷越來越嚴重,同級别細分市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加價是市場行為,買與不賣,也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何必以民族情緒為名?
曾記得在股市、房市和車市火熱的那些年裡,随便一個新品牌和新車型就能輕松實現月銷量過萬輛,畢竟人人手上有錢,什麼都可以随便買買買,買車更是小事一樁。
随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每一分錢恨不得掰開兩半花,買車成為了一件大事。
不管是謹慎花錢,還是未來置換車輛引申的汽車保值率問題,認真選好品牌和車型顯得極其重要,這算是一筆投資,誰也不願意投資失利。
豐田的汽車從來都不是以性能、功能和智能為賣點,過去不是,未來也不會發生改變,它銷售的是質量、品質和服務,也就是俗話說的傳三代的價值觀。
簡單到日常用車場景,省心、省時、省事和省錢,依舊是大部分購車人士的一大要求;
在忙着日常搬磚、額外賺外快的忙碌生活中,汽車更不應該成為需要用戶操心的身外之物,而是與平淡生活融為一體的無感存在,不要時不時來個異響,或者大維修。
這就是豐田口中的為用戶 " 量產幸福 "!
不管是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懈怠,還是雷克薩斯的加價行為,前者是豐田作為一家全球車企對行業發展的自我理解;後者更多的是當地經銷商的商業行為,都不應該成為對豐田汽車產品的否定。
對于豐田來說,市面上的電動智能汽車已經非常豐富,不差豐田這個品牌,但是燃油車和油電混動汽車,這是豐田的主業,它致力于為這個市場的用戶做到最好,我們也相信豐田是這個細分市場首要的選擇。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擁有最活躍的汽車市場氛圍,但誰也不知道,抛開政策傾斜和流量影響,新能源汽車是否真的如此火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對比燃油車的成熟和穩定,新能源汽車幾乎每天都有新產品和新技術誕生,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市場會讓車企的投入成本被無限放大,而這樣的發展 d 在很大程度上還無法掌握在自己手裡。
豐田在電動汽車的全新制造工藝和成本遞減方法,以及固态電池等新技術的研發上,也讓其看到當下的新能源汽車,還遠遠未到達成熟和穩定的狀态,此時的大量投入很大可能會打水漂。
豐田眼中的電動汽車,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它應該與燃油車沒有差異,包括售價、安全性、補能以及自動駕駛等等,這些都不應該成為汽車的賣點,而是應該看品牌、品質和服務。
曾經有人說豐田的汽車皮薄,不安全,豐田解釋說有 GOA 吸能車身,還有人不認賬,如今我們吐槽豐田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不作為,甚至還能在當下的車市加價。
退一萬步而言,我們無需糾結豐田在電動汽車和加價行為的不妥協,而應該看到能代表豐田品牌的燃油車和油電混動汽車,以及由此帶來的汽車高品質、高耐用性和高可靠性。
試着讓豐田成為你的下一輛汽車,或許會發現汽車的另一片天地,無關燃油還是電動,也無關降價與加價。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眾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