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果然動手的效果最明顯,遵義艦實彈環澳演習後,澳官員開始反思:盡快退出奧庫斯,歡迎閱讀。
果然動手的效果最明顯,遵義艦實彈環澳演習後,澳官員開始反思:盡快退出奧庫斯。
2025 年 2 月 21 日,中國海軍編隊在澳大利亞周邊國際水網域進行實彈演習的消息,引發了澳大利亞國内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海軍艦艇,包括遵義艦在内,先是在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之間的國際水網域完成了高強度訓練,随後繞澳大利亞一圈自由航行,抵達大澳大利亞灣。這一軍事行動合法合規,但澳方部分政界人士和媒體對此态度強烈,甚至将其上升為中澳關系緊張的新标志。
特别是在奧庫斯(AUKUS)防務聯盟背景下,澳大利亞内部對其現行外交政策尤其是奧庫斯的角色出現了更多反思。部分官員和專家認為,澳大利亞繼續參與奧庫斯可能加深其在地區局勢中的對立面形象,呼籲盡早退出以避免高額經濟代價與潛在的安全風險。
中國軍演的合法性與澳方緊張的邏輯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水網域及沿海國家專屬經濟區(EEZ)内的軍事行動只要未侵害主權,就是合法的海事活動。此次中國海軍在澳大利亞周邊的演習符合國際規範,且未對地區安全構成實質威脅。然而在澳大利亞,部分人對此反應激烈,認為這是 " 中國展示軍事實力 " 的信号,甚至被渲染為一種 " 威懾行動 "。
在事件發生後,中國駐澳大使肖千對此作出明确回應。他表示,中國艦隊的所有行動均遵守國際法,演習期間始終保持安全和專業操作。他強調," 所謂未提前告知演習通知 " 的指責毫無依據,因為國際法無此硬性規定。專家指出,這種指責更多源于澳方部分媒體過度解讀,從而放大了事件的敏感性質。
事實上,澳大利亞軍方和政府的态度相對冷靜。澳國防部長馬爾斯呼籲民眾在處理這一事件時保持克制。他指出,事實上澳大利亞艦艇前往中國周邊的次數遠高于中國艦艇靠近澳大利亞的頻率,這說明中方的行動并無特别針對性。同時,馬爾斯非常強調中澳之間的重要貿易依賴,明确表示兩國關系需要以和平與對話為基石。
國内對奧庫斯的争議擴大
中國艦隊活動,讓澳大利亞内部關于奧庫斯聯盟的争議再度升溫。奧庫斯是由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國在 2021 年成立的防務聯盟,核心在于讓澳大利亞引入核潛艇并加強海上軍事能力。但這一計劃自誕生以來就伴随巨大争議。
首先,奧庫斯在經濟上對澳大利亞是沉重負擔。戰略與情報前副部長保羅 · 懷特直言,這筆投資并不具有性價比。他建議,澳大利亞與其追求昂貴且難以交付的核潛艇,不如用更少的錢采購常規潛艇,這樣能更高效地保障國家安全。而奧庫斯的 " 核潛艇夢 ",反而會讓澳洲在地區緊張局勢中背上沉重負擔。
其次,從安全戰略的角度看,奧庫斯可能加劇澳大利亞卷入地緣政治衝突的風險。懷特指出,奧庫斯将澳大利亞納入了中美博弈的核心,而從被動的中立者變為積極的軍事參與者,可能使澳大利亞成為潛在衝突的目标。相較而言,一個退出奧庫斯的澳大利亞将有更多外交回旋空間,而不是面對持續加大的軍事化壓力。
最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濟關系被認為是奧庫斯政策的最大犧牲品。數據顯示,2023-2024 财年,中澳貨物貿易總額超 3200 億澳元,中國已連續 15 年成為澳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澳洲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意味着,任何激化的對抗都可能傷害本國經濟基礎。外長黃英賢在事件中多次強調," 不能開歷史倒車 ",澳大利亞需要通過合作和對話維護與中國的關系,而非繼續強化對立狀态。
反思與選擇:中澳關系的未來
此次事件揭示了中澳關系的矛盾,但也反映出澳大利亞内部正在推動的一種理性聲音。從執政黨到部分專家學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經濟高度依賴的前提下,澳大利亞不應片面追随美國的軍事對抗,而是需要尋求更平衡、更自主的外交策略。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試圖讓事件盡快平息,防止其對中澳關系帶來更大負面影響。以中國海軍繞航事件為契機,反思奧庫斯的代價與中澳關系的定位将是未來澳大利亞外交的重要議題。
澳大利亞是否會在未來調整策略,甚至退出奧庫斯,還需時間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理性務實的外交是維持地區和平與長期穩定的關鍵,而非武力與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