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落後掉隊,外媒曝奧迪要向中國車企買技術!,歡迎閱讀。
據德國 Automobilwoche 報道,奧迪正在考慮首次從其中國競争對手那裡購買電動汽車平台。據稱原因是母公司大眾集團的 SSP 平台被推遲,而奧迪顯然已經 " 等不起 "。上述媒體在報道中指出,奧迪希望加快電動汽車開發速度,因為她必須繼續提供新的電動汽車以在競争激烈的中國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這就是為什麼它現在正在考慮從中國競争對手那裡購買平台。
據報道,奧迪監事會可能會在 7 月 11 日召開特别會議,讨論此事。而據說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 · 布魯姆 ( Oliver Blume ) 已經批準了該項目。而德國奧迪則對外回應說,并不知道這些計劃。但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奧迪已經與多家制造商進行了談判。
根據此前的安排,大眾汽車的全新電動旗艦項目 Project Trinity 将成為首款基于 SSP 的車型,預計要到 2029 年才會推出——一些報道甚至說會延遲到 2030 年——這意味着奧迪首款基于 SSP 的車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根據大眾集團原計劃,Project Trinity 将于 2026 年首次亮相。
奧迪目前在中國提供 Q4 e-tron、Q5 e-tron、 e-tron 還有 e-tron RS GT 等產品,但從市場層面來看奧迪還沒有打開市場——至少和在燃油車時代的奧迪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奧迪及其合資夥伴一汽正在中國建設一家電動汽車工廠,從 2024 年底開始生產基于高級電動平台(PPE)的車型,包括奧迪 A6 e-tron 和 Q6 e - tron。
與 MEB 平台相比,PPE 平台上的產品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例如 800 伏的系統電壓,但奧迪需要 SSP 架構來實現自動駕駛、軟體和生產的下一個大飛躍。但與寶馬和梅賽德斯不同,奧迪在過去兩年中沒有對其車型系列進行任何重大補充。按照計劃,奧迪 Q6 e-tron 将于 2024 年正式推出,這是奧迪首款基于 PPE 電動平台架構的產品。但此前,Q6 e-tron 最初的發布時間是在今年。
由于中國銷量下降和電動汽車產品推出緩慢,奧迪還在 6 月 29 日意外地解雇了 CEO 馬庫斯 · 杜斯曼 ( Markus Duesmann ) 。在中國市場,奧迪已經連續三年落後于寶馬奔馳,奧迪在中國的管理和策略似乎已經出現問題。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奧迪目前正在與哪些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但上述媒體指出有幾家企業已經提供了可以對外銷售的平台,包括吉利和富士康、比亞迪等。其中,吉利在其 SEA 電動汽車平台首次亮相時表示,希望将其作為開源解決方案提供給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而合同制造商富士康則願意基于其 MIH 平台為第三方生產電動汽車。
比亞迪還為其第三方業務建立了 FinDreams 品牌,這将使其能夠向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提供電力驅動器和電池——盡管不是完整的平台。
不過,考慮到吉利的平台目前正在和沃爾沃、集度等進行合作,而比亞迪的技術也已經在與奔馳聯合打造的騰勢上進行使用。這兩者似乎可能性并不大太大。而至于富士康,本身的技術還有待檢驗。但實際上,外界對奧迪在中國購買其他品牌的平台并不看好。
比如集度,目前面臨着解釋 " 出身 " 的難題。此外,使用了比亞迪技術的豐田,也面臨着對品牌的質疑——為什麼不直接購買比亞迪,價格還更便宜?對奧迪而言,在購買其他品牌的平台之後,顯然對其品牌存在嚴重的傷害,這不僅對銷量于事無補,更會傷害其在未來的發展。對于這一步棋,奧迪還是要慎思之。
奧迪目前也在進行劇烈的調整,除了更換 CEO 之外,奧迪也在重新進行產品的規劃。這與大眾集團的内部整合相關。按照最新的品牌集群規劃,斯柯達、西雅特和大眾這樣的量產品牌将被劃分至核心品牌集群,奧迪、布加迪和蘭博基尼等高端品牌則被劃分至進取品牌集群,保時捷作為獨立品牌不在集群中。
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将給予各品牌更大自主權,并調整區網域戰略,尤其是中國市場。這似乎也為奧迪直接購買新平台打開了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