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稅風暴之下,中國為什麼這麼有底氣?,歡迎閱讀。
中國死磕到底!
中美史詩級關稅戰,已經全面拉開序幕。中方的意思很明确,這場關稅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美國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這既是一場關稅對決,也是一場國運之戰。特朗普三番五次不斷緊逼,越南可以妥協,泰國可以妥協,日本、韓國都可以妥協,但中國不能妥協。
很多人至今都不理解,為什麼中國要正面硬剛?怎麼就不給特朗普一個台階,各讓一步呢?關稅風暴之下,全球股市崩盤。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中國公司又該如何突圍呢?
仔細回顧起來,這場關稅戰早在 2017 年就開始了,至今已經延續 8 年之久。要說變化,只是在于,原來是局部對抗,如今更新到全面對抗了。
可這場為期 8 年的關稅戰,很多人仍舊沒被打醒,他們仍舊心存幻想,覺得可以議和,大不了給美國送去一些 " 歲币 ",以減少貿易逆差。只要維持貿易往來,中國憑借強大的工業優勢,仍舊有賺頭。
可美國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中國讓步,就能填滿美國的欲壑嗎?特朗普設定層層關稅壁壘,究竟在害怕什麼?美國副總統萬斯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他在一場科技峰會上,公然抱怨中國的企業 " 不守規則 "!怎麼 " 不守規則 " 呢?竟然搞起了產業更新,不斷嘗試自研突破,試圖打破西方的核心技術壟斷,跻身全球產業鏈上遊了!
在萬斯看來,按照西方設計的國際分工體系,中國人就應該永遠在產業鏈下遊踩縫紉機,縫制衣服,鞋子,襪子,用 8 億件 T 恤去換一架波音飛機,去買歐美汽車品牌把控的豪車,永生永世給美國人打工。
可中國不按劇本來,打破了這種分工體系,從產業鏈最底層,一步步攀登,竟然與西方平起平坐了,要瓜分產業鏈上遊的利潤。這豈不是虎口奪食?中國人也開始搞 5G 通信,造高鐵,造大飛機,造高端電車,研發智駕芯片,還造航母了。甚至,在 AI 領網域,即便被美國全面封殺圍堵,中國仍舊打出了 "DeepSeek" 這一張王炸,掀起美股驚濤駭浪,英偉達一夜蒸發上萬億市值。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關稅戰。但實質上呢?它是要全面限制中國工業,打壓技術突圍,高速出海,進軍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可事實一再證明,美國越打壓,中國越強大。
光是今年以來,中國就已經拿出多個重磅級創新,深刻地颠覆了全球技術格局。像 DeepSeek 一鳴驚人,《哪吒 2》登頂全球動畫電影榜第一,大疆無人機、華為鴻蒙以及中國行政旗艦轎車蔚來 ET9 的交付等,都在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嚴重被低估的就是蔚來 ET9 了。為什麼呢?
前不久,蔚來 ET9 迎來了首任車主: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這場交付儀式上,李斌與方洪波的一場對談,引起網絡熱議。
其中,方洪波就提出,想要突破長期被歐美品牌壟斷的市場,就必須實現技術創新的領先。
那美的等中國品牌作為後發的本土家電品牌,是怎麼打破歐美壟斷的呢?其實沒有太多的秘訣,就是埋頭搞技術。今天,我們看美國全球封殺華為 5G 芯片。可很少人知道的是,美的也曾面臨芯片之困。
2010 年,美的第一次營業總額突破 1000 億,可利潤率卻不到 5%。為什麼會這樣?錢都被誰賺走了?關鍵就在于,核心零部件依賴于海外供應。像 IPM 智能功率模塊,MCU 微控制器單元等,幾乎被英飛凌所壟斷。這兩個部件極為關鍵,一個相當于 " 心髒 ",另一個相當于 " 大腦 "。那英飛凌呢?就是功率芯片領網域的高通、英偉達。
為了擺脫對英飛凌的依賴,美的開始全力自研,耗時 9 年,才實現 IPM 和 MCU 兩大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芯片年出貨量上千萬顆。
從研發歷程看,作為新勢力中的佼佼者,蔚來同樣在技術研發領網域的探索從未停歇。
為什麼隊長說,蔚來被嚴重低估?因為對于造芯,蔚來也是認真的。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蔚來 ET9 搭載的 " 神玑 NX9031" 芯片,比英偉達的 Orin 芯片算力更強。英偉達 Orin 芯片算力才 254TOPS,而蔚來的 " 神玑 NX9301",算力飙升到了 1000TOPS,是英偉達 Orin 的 4 倍。算力大的好處是什麼?是安全冗餘非常強。
因為英偉達下一代的 Thor 芯片遭遇難產,至今沒有上市,這就讓蔚來 " 神玑 NX9301" 成為了全球算力芯片之王。
ET9 也打破了西方行政旗艦轎車技術領先的刻板印象。若是英偉達芯片對中國公司斷供,中國車企至少有兩大備胎:一個是華為海思麒麟,另一個就是蔚來 " 神玑 " 了,它們都能幫助中國車企,扛起中國芯片自主的大旗!
為什麼大部分車企都不願意自研芯片?就兩個原因:
一是,投入太大了,造不如買。
二是,在算力上的投資,用戶往往是看不到的。可越是這些看不到的核心技術,卻越需要中國企業去集中突圍。
蔚來 ET9 的另一個不外顯的隐秘大招是,它配置了一套獨立自主的 " 主動懸架系統 "。這項技術的核心優勢就在于,它在復雜路況下,都能如履平地。
2019 年,美國有一家名為 "Clear Motion" 的技術公司,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但李斌敏銳地察覺到,這家公司的技術非常關鍵,果斷投資入股。這筆錢不僅救活了 "Clear Motion",也讓這套差點失傳的 " 主動懸架系統 ",跨越太平洋,用在了蔚來 ET9 上。這就讓蔚來 ET9 獲得了能和歐美車企行政旗艦掰手腕的行駛質感。
" 中國汽車品牌以前不太敢去做行政轎車,以前都是歐洲 BBA 邁巴赫奧迪保時捷,現在我們中國品牌向行政旗艦去做突破,做這件事是對的。" 李斌在對談裡感慨道。
其實很多人一提到蔚來,就馬上想到它的服務,可蔚來的技術卻被嚴重低估了。
在造車新勢力中,蔚來的研發投入長期位列第一。成立十年以來,蔚來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 600 億,相繼打造了 " 神玑 " 芯片," 天樞 " 作業系統,全主動懸架系統以及中國首款線控轉向系統等。這些技術積累,既要長期的資金投入,也要堅定不移的耐心。
其實,從華為到 DeepSeek 等一大批中國優秀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守正出奇。
華為在 5G 專利登頂全球第一之前,在通信行業埋頭苦幹了 40 餘年。寧德時代趕上電動汽車風口之前,也研發電池技術 30 年。蔚來呢?服務是面子,技術才是裡子,要以君子之道,守正出奇,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發奮努力。
DeepSeek 被譽為 " 改變國運 " 的技術創新,一舉打破國人對美國 AI 技術領先的認知。一個產品,一個公司,打動人心的底層邏輯終究是技術,還是得從技術出發,從底層技術投入開始。
李斌和方洪波的對話裡就認真談到," 對科技的投入,一定要在技術和產品領先上站在行業的前沿,推出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給用戶帶來增值。技術創新才能突破天花板,避免低效的内卷 "
中國人怎樣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怎樣才能避免關稅戰下的打工人内卷?其實,這個答案萬斯早就說過了。那就是一個個中國公司,死磕核心技術,打破西方的高端壟斷,集體向全球產業鏈上遊突圍。像蔚來一樣的中國車企,想要把技術做好,把服務做好,想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裡,除了自主創新,沒有捷徑可走。
中國人想要獲得更多的高薪工作,中國品牌高端化這條路,也只能死磕到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牲產隊 ",作者:牲產隊長,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