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預見2025:《2025年中國車路協同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争格局和發展趨勢等),歡迎閱讀。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四維圖新 ( 002405 ) ;千方科技 ( 002373 ) ;金溢科技 ( 002869 ) ;萬集科技 ( 300552 ) ;合眾思壯 ( 002383 ) ; 經緯恒潤 ( 688326 ) ;華測導航 ( 300627 ) ; 文遠知行 ( WRD.O ) ; 小馬智行 ( PONY.O ) 等
本文核心數據:自動駕駛滲透率 ; 發展規模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
車路協同是基于無線通信、傳感探測等技術進行車路信息獲取,并通過車車、車路信息互動和共享,實現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智能協同與配合,達到優化利用系統資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堵的目标。
車路協同行業主要包括四個領網域,分别是智能車端、智慧路側、通信網絡和雲端平台。
智能車端基于 LTE-V2X 和 5G NR-V2X 技術實現車車之間、車路之間、車人之間和車雲端之間的全面信息互動。智慧路側對路側信息進行收集,整合智能車端信息,提供危險駕駛提醒、車輛違章預警、道路異常提醒、道路擁堵分析、交叉路口、協調調度等功能。通信網絡負責提供車與車、車與路間實時傳輸的信息管道,通過低時延、高可靠、快速接入的網絡環境,保障車端與路側端的信息實時互動。雲端平台承擔着 " 指揮者 " 的角色。雲端平台由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組成,其中雲端基礎平台為智能車端、智慧路側、管理及服務機構等提供車輛運行、基礎設施、交通環境和交通管理等動态基礎數據 ; 雲端應用平台提供各種應用能力,增強智能網聯駕駛服務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傷亡概率,減少交通擁堵時間,提升交通效率。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分布領網域廣泛
中國車路協同的產業鏈涉及到車載設備和智能交通系統、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處理和管理、服務提供商以及車輛制造和技術供應商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協作和協同發展,以推動車路協同的實現和應用。将車路協同產業鏈分為基礎層、平台層和應用層,分布領網域廣泛。其中基礎層主要為設備與終端,主要包括芯片、攝像頭、雷達、雲計算、高精地圖、軟體系統等領網域 ; 平台層主要為雲計算平台與通信運營環節 ; 應用層主要為主要應用場景。
基礎層企業數量較多,可分為車端、路端設備以及高精地圖 ; 平台層主要為平台與運營環節,主要企業包括阿裡雲、百度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規模較大的企業 ; 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公交、自動泊車、城市物流等,其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業化程度比較高,代表企業眾多,包含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
行業發展歷程:政策不斷支持,行業進入全面推廣與融合階段
中國車路協同行業經歷了起步探索、政策推動與試點、快速發展及全面推廣與融合等階段。2000 — 2010 年為起步階段,主要進行課題研究 ;2010 — 2020 年政策推動與試點,技術突破初現 ;2020 — 2025 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技術應用拓展 ;2025 年至今為全面推廣與融合階段,政策支持持續,技術創新深化,市場規模增長。未來,車路協同将與 5G、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提升國際競争力。
政策引導是推動中國車路協同發展的關鍵。自 2010 年前後,國家重視車路協同技術,并在重大科技專項和地方政府支持下開展研究與試點。" 十四五 " 期間,國家大力支持智慧交通建設,推動車路協同系統應用。未來,将重點發展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完善标準,拓展應用,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頻出支持車路協同行業的發展
國家規劃大力推動智能汽車和車路協同領網域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标綱要》框定了以智能交通為首的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的具體範圍,作為構建數字社會、提升政府數字治理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态的重要指引。綱要提出要發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推廣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建設智能鐵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慧停車場。
行業發展現狀
1、車端發展現狀:車端設備產品種類多,技術類型豐富
車載單元 OBU 作為整個系統的車輛接收端,是整個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數據源頭也是信息傳遞的終點。車端硬體包括控制器、CAN 卡、全球定位系統 ( GPS ) 、慣性測量單元 ( IMU ) 、感知傳感器等,目前成本較高,量產以後有降低價格的可能。如果技術成熟,對于智能駕駛汽車而言硬體是剛需,未配置相關硬體的單車面臨更新換代的可能。除了智能駕駛必備的軟硬體外,車載信息系統也處在行業的上升期,集中度低,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從其功能上主要解決娛樂、連接、導航三大主要功能,并向平台化更新,是實現智能汽車的必要載體。随着智能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可以實現如控制家庭空調 / 窗簾 / 燈 / 門鎖等功能,各類應用軟體可直接安裝在汽車端,形成汽車 - 手機 - 家庭 - 服務互聯互通服務。
在車端設備技術特性較高的技術路線中,OTA 遠程更新是應用成熟度最高的技術,而高等級自動駕駛 L5 是應用成熟度最低、突破難度最大的技術。在車端設備技術特性較低的技術路線中,V2X 交通燈與限速預警、緊急情況自動呼叫是應用成熟度最高的技術,而停車場自動泊車是應用成熟度最低的技術。
2、路側發展現狀:路側產品技術相對成熟
中國路側設備包括路側單元 RSU、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邊緣伺服器和交通信号機,技術相對成熟,規模商用存在可能。2022 年開始,在典型城市和高速公路開始擴大路側設備的建設範圍。國内 RSU 的部署基本配合電子收費系統 ( ETC ) 一起推廣,在收費站等區網域先行普及。作為全國車聯網的 " 通信網絡 " 的重要基礎設施載體,RSU 在未來有望加速普及。
3、車路協同應用:自動駕駛車輛滲透率逐漸提升,試點城市逐步落地
2024 年 7 月 3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布了智能網聯汽車 " 車路雲一體化 " 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包括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沈陽、長春等 20 座城市。這一舉措标志着我國在智能交通領網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車端來看,中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目前及将來一段時間内還将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因此目前中國還處于自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期,目前還是以技術研發為主,預計随着國外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升,國内各車企參與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積極性将水漲船高。
從滲透率來看,樂觀預測到 2030 年,中國 L0 級别、L1 級别、L2 級别、L3 級别、L4 級别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分别達到 7%、11%、51%、20%、11%。
行業競争格局:市場參與者規模較小,競争程度較低
從企業維度分析,車路協同企業主要分為四大陣營:以 BAT 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 ; 以華為為代表的 ICT 企業 ; 以德賽西威、均勝電子為代表的汽車供應商 ; 以千方科技為代表的車路協同集成商。中國車路協同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将會有更多參與者進入,行業競争格局未定。而檢驗企業能否占據競争優勢的最核心标準即其車路協同技術方案是否能夠商業化落地。
中國車路協同行業涉及領網域較廣,主要包括基礎通信、無人駕駛、交通系統、交通信息服務和車路協同平台等領網域。通過對比車路協同主要參與者的業務布局,可看出,華為和中國移動在車路協同的布局較全。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發展趨勢:向着系統化、智能化、市場化等方向發展
在發展節奏上,國家政策将進一步出台,車路協同核心技術将獲得進一步發展,車路協同行業将依照技術應用、标準建設、技術研發、示範應用路線向前推進,未來 3-5 年,行業将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從政策推動、商業落地、市場發展、建設體系等維度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車路協同發展将呈現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2、市場空間:車路協同行業規模将快速增長
車路雲一體化為未來車路協同的發展方向,其中車路涉及汽車、交通、通信等產業領網域,市場滲透率加速,市場規模巨大。具體來看,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當前約 4 億元,至 2030 年快速發展并預計超過 6.5 萬億元。根據賽迪的數據,2022 年中國智能網聯車市場規模接近 6000 億元,随着智能網聯技術的進步,產品迭代更新與普及率的提升,2030 年有望突破 5 萬億元。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成快速發展趨勢,預計 2030 年将突破 2 萬億元。預計到 2030 年," 車路雲一體化 " 相關市場規模超 14 萬億元,市場規模巨大。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車路協同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 咨詢 / 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 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