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又見公開打假“挂靠央企”,6月來已有多家國企、機構發文提示,假央企緣何如此猖獗,歡迎閱讀。
面對越來越猖獗的假央企,又有一家知名國家級事業部門出面打假。
7 月 23 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發表聲明稱,近日湖南中投綜合控股有限公司冒用該部門名義,将其注冊登記為持有該公司 100% 股權的股東。研究所與該公司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将就此事進行調查取證并向有關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 6 月以來,至少有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信集團、中央結算公司等 10 家央企、部委部門針對挂靠央企或者偽造央企等行為進行公開打假。
6 月以來多家央企、機構公開打假
财聯社記者梳理發現,今年 6 月以來,已經有多家央企或者部委下屬部門發聲明打假此類偽央企或者提示冒名詐騙行為。
比如,6 月 28 日,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發布嚴正聲明稱,近日有人假冒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的名義,成立項目指揮部,謊稱與有關公司合作管道項目,進行招标活動,實屬違法違規行為,甚至構成犯罪。以上行為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了不利影響,影響了公司商譽。
6 月 29 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官網表示,近期國家電投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方式,将中電投城市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公司注冊為國家電投集團下屬公司的子公司。經過核實後,這些公司及其設立的系列子公司與國家電投并沒有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
6 月 29 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網站發布消息稱,近期糧科院發現社會上有不法分子冒用中戎軍糧供應服務中心名義投資注冊公司,以國企名義多地行騙。但中戎軍糧供應服務中心自 2013 年 3 月起已停止一切營業活動及對外投資行為,中心已無工作人員,中心公章、執照等均已交還工商機關銷毀,沒有下屬企業。
7 月 4 日,中信集團在官網發布公開聲明稱,有不法分子冒用中信集團子公司名義設立公司,并列出深圳中騰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 18 家 " 假中信 " 公司的名單。中信集團表示,這些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公章和籤字等手段,提交虛假材料,并采取欺詐手段隐瞞事實真相,将北京中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中信企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登記為他們的股東。
7 月 7 日,中央結算公司發表聲明稱,近日,有市民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稱偽造 " 全國 12315 平台 "APP、發布與教育部聯合處理教育退費等虛假消息,并通過 " 實時回款管理系統 " 等渠道進行投資欺詐。此行為嚴重侵害公司聲譽,構成侵權。對此,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7 月 20 日,國務院國資委官方公眾号發文稱,央資監理產業發展(内蒙古)有限公司冒用該部門名義,将該部門注冊登記為其公司唯一股東,并可能存在偽造該部門事業部門法人證書、印章、負責人籤名、假冒該部門下屬企業名義開展不法活動的情形。提醒有關個人及組織,辨識不法分子假冒該部門下屬企業名義,或可能偽造該部門證照、印章從事的不法行為,謹防上當受騙,避免造成損失。
此外,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日前均發文表示,不法分子冒用公司領導和幹部職工身份,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進行詐騙活動,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假央企為何如此猖獗 專家稱造假成本低所致
為何假央企如此猖獗?對此,某券商宏觀分析師認為,客觀來看央企體系龐大,參股控股的企業所涉及的行業眾多,一般人難以核實。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民眾對于央企的信任度,利用各種手段冒充央企以謀利。有些人是為了招标的方便,也有很多人一開始打的就是詐騙他人錢财的算盤。" 比如前一段時間較為轟動的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石頭記’騙局,就是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央企的信任用一堆石頭獲取了大量貸款。"
" 偽造材料成本不高,或是導致這些詐騙分子、民營企業利用各種手段冒稱假 " 央企 " 的原因之一。"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财聯社記者表示,客觀來看,對于這種依靠虛假注冊等方式注冊為央企子公司的行為,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審核不嚴,才是輕易讓騙子過關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清輝進一步表示,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備案實行的是 " 形式審查 ",即材料的真實性完全由申請人負責,監管部門只做形式上的審查。這種審查形式或是導致假央企現象一直存在,沒有斷絕的原因。
為何目前央企基本都是發聲明打假,沒有親自去追求詐騙企業的責任?對此,宋清輝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假央企數量太多,不計其數,導致央企以及公安部門根本沒有精力或積極性下場打假。客觀來看,有關部門應當對此類現象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
" 不過,徹底斷絕假央企的現象,根源可能還在于營商環境的徹底優化,也就是說,當一家企業不用打着‘央字頭’旗号也能拿到好項目或者順利融資的時候,自然就不必假冒央企了。" 宋清輝最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