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AIGC作品混入央美畢業展,真假難辨,歡迎閱讀。
AI 把藝術家逼到懸崖邊?
正經學藝術的央美畢業生們好像沒在怕的。
今年的央美畢業展上,有些嗅覺敏銳的應屆生沒等 AI 搶飯碗,就先下手為強,直接喊 AI 當助手,參與到今年自己的畢業作品制作流程中。
且這類作品數量比前兩年更甚,主要集中在AI 繪畫;用的 AI 工具也更新,諸如Stable Diffusion之類——前幾年的畢業展現場,出現過極個别作品讓 GAN 參與設計 / 制作流程。
有趣的是,比起 " 用 AI 做藝術類畢業設計不就是偷懶嗎 " 的零散聲音,更多的人因畢業展上的 AIGC 作品慕名而來,特地打卡。
讨論度最高的 AIGC 相關畢業作品之一,當屬《提詞商店 -Prompt lmagine Store》。
《提詞商店》的定位是一款設計工具,它整合設計相關的詞匯,用來幫助設計師進行準确的設計語言表達。
根據上手體驗,《題詞商店》有點類似設計師專用版的 Midjourney。
只需要輸入想要生成的主體,然後再在風格、視角、材料、光線、情感等門類中一通瞎選,就可以生成圖片。
比如喂進去馬一龍等提示詞,就能生成如下所示:
現場可打印生成的圖片,還是帶 prompt 的黑白版——據觀察,一天大約有 150 多名參展者會在《題詞商店》前駐足和互動。
△圖源作者金寶
在和作者金寶的交談中,他闡述了自己的設計理念,畢業作品本身是想構建一種設計師想象力化身的交易服務模式。
依托當下 AI 技術發展的背景,文字(prompt)成為了設計想象力的載體,作為一名設計師,如何準确地描述設計需求成為了設計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未來,設計的邊界可能不是技術高低,而是想象力的邊界。
AI 繪畫成 " 主材料 "
無獨有偶,在研究生畢業展和大學生畢業展現場,還能捕捉到不少别的利用 AI 生成的圖畫。
譬如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研究生馬志的畢業設計《1001 頁》,就由 1001 張 Stable Diffusion 生成的影像搭建了個帳篷般的巨大圓錐體。
據他本人所說,使用 SD 是因為它的使用方式更靈活,喂幾張圖就可以定向一個風格。
具體而言,馬志從頭到尾只采用了一句 prompt:從第一筆塗鴉到第 1001 頁,在 AI 編織的畫布上塗抹人類之手,共舞燦爛傳說。
利用這句 prompt,每次生成 20 張新圖,在新圖基礎上進行随心所欲的塗鴉,再喂給 SD 進行風格化訓練,然後重復這個過程。
用時 2 個月,最終生成 1001 張。
△塗鴉前後對比圖
用 AI 參與畢業作品,會不會受到導師的拒絕?
" 其實還好,我們算是比較開放的。" 馬志向量子位解答了這個疑惑," 完成作品時我考慮更多的是‘藝術别被技術奪舍’。"
他表示,不因 AIGC 浪潮的撲面而來陷入被動,并且還能深層挖掘 SD、Midjourney 的媒介屬性," 就是好的 "。
異曲同工将 AI 繪畫作品作為畢業設計主體的還有系統設計系大學生黎超群的《AI · I》,1000 張 AI 創作的畢業設計占據了那面牆上的大部分面積。
作者把它搭建的 AI 工作流(即 AI · I)定義為一個 " 幫助人建立多模态的發散性思維平台 "。
仔細觀察能發現,黎超群的中主要涉及兩個場景,一個關于組織,一個關于個人。
據他介紹,他收集了很多美術館、開源數據庫的作品信息,包括名稱、圖片、設計說明等,最後根據設計的需要還額外标注了幾個方面。
在進行數據聚類時,背後調用了GPT-2;生成圖片時,則調用了Stabble Diffusion的 API。
被 AIGC 點綴
上面提到的畢業作品,大多可以歸類為央美畢業生們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探索 AI 在藝術領網域的上限。
而現場的另一些作品,AIGC 誕生的作品只是整個設計中占比極小的一部分。
比如視覺傳達專業大學生畢業作品《小徑分叉的花園》," 将回憶中的色彩元素進行結構 ",最終呈現了一個粉色堆砌的作品展位。
展位上有兩本粉色遍布的圖片冊,有一頁引起了注意——那是一幅由 AI 生成的生長血管的蘋果——作者表示,這是她内心記憶花園的一隅。
另一個有 AI 參與的展台則有關。
(因為簡介中 AI 相關的介紹并不顯眼,量子位前後路過幾次,險些沒注意到《南橘北枳》有 AIGC 元素)。
牆上挂着的諸多圖片,表面貼着橘色為主,由 AI 生成的圖片;揭開表層,底下則是同一個主題(即同一句 prompt),人類所拍攝的圖片。
為了方便理解,用其中一張圖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作者王悅嘉拍攝了一張大橘睡覺的照片,為這張攝影作品取名為 " 一片卷曲的橘皮 "。
再将這個名字作為 prompt 輸入,得到 AI 理解的 " 一片卷曲的橘皮 ",而後把 AI 生成的圖片覆蓋在小貓睡覺照片之上。
如此一來,參觀者就能直接感知到人類視角和 AI 視角對同一句話理解的不同。
△《一片卷曲的橘皮》
△《一只紅通通的橘子》
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無關占比高低,央美畢業展現場有 AIGC 參與的作品,作者本人的創作與 AI 的生成能力交織,難辨主客,但總體而言,藝術成分要高于技術。
也就是說,畢業生們和 AI 一起完成了比較肉身的 " 人機協同 ",無論是 GPT 還是 Stable Diffusion,都被視為完成作品的工具、流程甚至是材料。
但與專業人工智能領網域的側重點不同。
設計領網域更注重系統的框架、對藝術邊界的探索和突破,對準确度的注重程度不及計算機學科。
包括一些畢業生自己也表達:" 如果 AI 參與的畢業設計作品要真正落地,還需要 AI 等專業的人來做。"
這裡額外提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畢業作品,叫做《歐帕茲 2023》。
作品展位上挂着一個個套裝,裡面都是歐帕茲影像修復事務所接手的破損底片,和修復後的打印出的高清照片。
△圖源作者孫溥鍵小紅書
作品簡介上這樣寫道:
30 年前,有一個照片修復公司歐帕茲,哪怕照片底片破損或者發黴,也能夠根據底片僅有的信息和對照片的口頭描述,将底片修復如初。
擁有這樣 " 穿越 " 級别技術的歐帕茲從不将技術對外公開,至今是未解之謎。
But!!
在展位背景板最右下角,有一行比廣告片中 " 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 " 還要小的字——
歐帕茲其實并不存在,照片中的人也不存在。
Bingo~
" 偽檔案形式 "" 一個不存在的公司 " 是作者包裹在這件作品外部的糖衣。
如果沒有細心發現這行小字,大概看展的朋友們以後想起,還會驚詫于 30 年前歐帕茲公司的超前性技術吧(狗頭)。
— 聯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