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遇到這種情況,請立刻!馬上!開始獨處,歡迎閱讀。
你有沒有遇到一點點小事情就很煩躁呢?
1. 聽到一點小動靜就無法再專下心來;
2. 遇到一點點小事就感到很煩躁;
3. 被别人碰了一下突然就怒火中燒;
4. 對方沒有秒回復馬上就信息轟炸……
很多人把這些表現稱為感官過載,認為自己心理上的種種過度敏感和反應是由于自己的感官很容易超負荷而導致的。感官過載到底是什麼?真的會讓我們對這麼多事情都高度敏感嗎?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什麼是感官過載?
在心理學中,感官過載指的是大腦通過個體的五種感官(視 / 聽 / 味 / 嗅 / 觸覺)接收到的信息超過它所能處理的程度,從而引發人體自然的戰或逃反應。例如表現得攻擊性很強,或避之不及等,有時候還會引發凍結反應,即在受到威脅時表現出來的靜止狀态。
此外,當人們感官過載時,可能還會體驗到:
1. 焦慮或情緒激動,甚至會崩潰;
2. 易怒、壓力、恐懼或恐慌;
3. 身體緊張不适,大量出汗;
4. 煩躁不安,難以集中注意力;
5. 失眠,睡眠質量低和疲勞等。
一般來說,感官過載并不是一種心理障礙,而是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經歷的現象。任何一種感覺的過度刺激都可能會導致感官過載,例如嘈雜的聲音、惡臭味和強光等強烈的感覺刺激。但這顯然不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現象。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實際上,低于正常範圍的刺激也可能會引起感官過載。這可能是因為有些人的感覺阈值較低,容易覺察到細微的環境刺激,也可能是信息處理能力較低,即使是細微刺激也難以處理。
但需要澄清的是,感官過載現象僅限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超出了負荷的情況,而對于 " 一點小事就很煩躁 "" 沒有秒回信息而生氣 " 等非感官信息所導致的不适感,則不是感官過載。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所以,我們在一開始所提及的各種現象,并不只是感官過載。準确來說是人們對一些 " 小事物 " 而產生的過度反應,這些 " 小事物 " 可能是一些低程度的感官刺激,也可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過度反應是高敏感性的表現
現在,很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感覺處理敏感性(SPS)是一個人身上穩定的人格特質,大約有 20% 的人是高敏感者,另外 80% 的人群則是不太敏感的。
對于高敏感人群來說,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過度刺激,因為他們的感知阈值較低,更容易注意到細微的環境變化,從而發生感官過載的現象。并且,高敏感人群在認知上處理刺激的程度比其他人更深層,這意味着他們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兒也會有更深層的認知和情感處理,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通俗來說就是會想得比較多,表現得更有同理性,情緒化也會更強一些。所以,高敏感者會比較容易 " 小題大做 ",例如對方沒有秒回信息就馬上轟炸、因為一些無心之言而失眠等。
過度反應的本質是情緒問題
諸多研究表明,高敏感者更有可能經歷負面的心理狀态,如抑郁、焦慮和壓力等。例如一篇發表在《澳大利亞心理學雜志》的研究招募了 157 名志願者進行量表評估,結果發現敏感性越高的人,焦慮、抑郁和壓力症狀越高,越難适應情緒痛苦,情緒調節能力也越差。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高敏感者更情緒化,又容易消極應對,難以控制衝動和集中注意力,這使得他們即使是面對一些瑣事,也會心煩意亂,反應劇烈。當然,即使是低敏感人群,也可能會因為處于焦慮、壓力、睡眠不足等狀态下,變得和高敏感者一樣情緒化,容易過度反應。
所以,無論是高敏感者還是低敏感者,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對一些瑣事的過度反應很可能代表着自己當下情緒狀态不佳或情緒調節能力較差。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當發現自己經常對一些瑣事反應很大時,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去關注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态,而不是僅僅歸因于一些客觀現象。
無需為自己身上的消極情緒感到沮喪失望,或羞于表現而極力将其掩蓋起來,情緒反應是我們人體神經生理系統很正常的反應。
積極的情緒會給我們帶來激勵和動力,而消極的情緒更像是大腦發出的一種求救信号,希望我們從自己的一些異常行為中,注意到自己現在情緒不佳、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狀态,從而采取行動來關愛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如果經常處于比較高負荷的狀态,人也會變得比較脆弱,獨處能讓自己緊張的狀态松弛下來。能夠讓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1. 經常寫寫情緒觀察日記,培養情緒覺察能力;
2. 親近大自然、練習正念冥想,能夠療愈情緒,增強對消極情緒的耐受能力;
3. 保證充足、規律的睡眠,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4. 健康營養的飲食,多進行有氧運動,良好的身體狀态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狀态。
參考文獻
[ 1 ] Aron, E. N., & Aron, A. ( 1997 ) .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introversion and emoti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 ( 2 ) , 345.
[ 2 ] Boterberg, S., & Warreyn, P. ( 2016 ) . Making sense of it all: The impact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on daily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2, 80-86.
[ 3 ] Greven, C. U., Lionetti, F., Booth, C., Aron, E. N., Fox, E., Schendan, H. E., ... & Homberg, J. ( 2019 ) .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 critical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genda.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98, 287-305.
[ 4 ] Brindle, K., Moulding, R., Bakker, K., & Nedeljkovic, M. ( 2015 ) .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ory ‐ 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affect mediated by emotional regul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7 ( 4 ) , 214-221.
策劃制作
作者丨 ACC 心理科普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相關推薦
2. 經常吃 " 冷米飯 ",能降血脂、降血糖低,甚至脂肪肝也變好了?
3. 家人們,這種大過雞蛋的 " 棗 " 正當季,真的很絕!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