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股票ETF年内份額大增超3500億份,“長錢”加碼創業板,多家險資買進前十持有人,歡迎閱讀。
财聯社 9 月 1 日訊(記者 周曉雅)今年以來,股票型 ETF 持續吸金,備受市場關注。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30 日,全市場股票型 ETF 份額年内增超 3500 億份,其中,僅 8 月以來,基金份額已增長 977.5 億份,約 1503 億元資金通過 ETF 流入 A 股市場。從資金具體流向來看,寬基 ETF 頗受青睐。
以創業板指數相關產品為例,今年以來,跟蹤創業板指、創業 50、創業 300、創業大盤的 21 只 ETF 中的 17 只今年基金份額增長,占比超八成,合計基金份額增加 166.24 億份;其中,易方達創業板 ETF 被淨申購超 110 億份,華安創業板 50ETF 也被淨申購近百億份。
寬基 ETF 被大量申購的背後,哪些資金對上述 ETF 青睐有加?從近期披露的基金 2023 年半年報了解到,以險資為主的機構成為資金流入的主力,ETF 也成為長期資金參與 A 股市場的重要方式。而随着份額的增長,相應 ETF 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網域的持倉市值正同步提升。
三大領網域的持倉市值大幅增長
作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跟蹤創業板指的 ETF 基金,易方達創業板 ETF 基金持倉重點覆蓋創業板市場三大重點領網域(綠色低碳、先進制造、數字經濟)。
據該 ETF 的 2023 年中報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該創業板 ETF 共持有 30 只綠色低碳(電力設備、環保、公用事業)領網域标的,合計持倉市值 144.15 億元,股票市值占比 36.99%;持有 21 只先進制造(機械設備、汽車、國防軍工)領網域标的,合計持倉市值 31.74 億元,股票市值占比 8.14%;持有 39 只數字經濟(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領網域标的,合計持倉市值 79.68 億元,股票市值占比 20.44%。
與去年底相比,易方達創業板 ETF 在綠色低碳、先進制造、數字經濟三大領網域的持倉市值均大幅增長,增幅分别高達 68.54 億元、14.50 億元和 49.51 億元,主要得益于基金份額和規模的快速增長;占比變化方面,數字經濟領網域持倉占比大幅提升,從 14.66% 增至 20.44%,環比增幅 5.79%,綠色低碳和先進制造領網域持倉占比增幅分别為 0.26% 和 -0.23%。
而從行業來看,2023 年上半年末,該基金持倉集中在 TMT、醫藥生物、中遊制造三大行業板塊,持倉市值分别為 175.90 億元、79.68 億元和 72.20 億元,持倉占比分别為 45.13%、20.44% 和 18.53%;消費、金融地產、周期三個行業板塊持倉市值較小,均不超過 10%。
與去年末相比,易方達創業板 ETF 在 TMT、醫藥生物、中遊制造三大行業板塊的持倉市值增量分别為 49.51 億元、26.89 億元和 83.04 億元,持倉占比增幅分别為 5.79%、-3.49% 和 0.03%。
華安創業板 50ETF 的持倉則更明顯集中于新能源領網域。2023 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該基金在新能源、醫藥生物、數字經濟等三個領網域的持倉市值為 91.95 億元、52.11 億元、30.56 億元,持倉占比分别為 52.5%、20.8%、26.4%。
與去年末相比,前述三個領網域的持倉市值占比均有所提升。與易方達創業板 ETF 相似,持倉占比提升最多的是數字經濟領網域,較去年末相比,持倉市值提升 130.80%;另外,新能源、醫藥生物的持倉市值分别增長 55.11%、34.98%。
多只重倉股持倉市值提升
從重倉股的角度看,截至 2023 年中,易方達創業板 ETF 所持股票中,共有 7 只股票持倉市值超過 10 億元。寧德時代持倉市值高達 73.10 億元,占比 18.74%;東方财富緊随其後,持倉市值 22.57 億元,另有邁瑞醫療、匯川技術、陽光電源、溫氏股份、中際旭創 5 只重倉股持倉市值超 10 億元。
相比于 2022 年末,以上 7 只重倉股的持倉市值均增長超 5 億元,寧德時代和中際旭創持倉市值增長較多,分别為 39.53 億元和 10.27 億元。
寧德時代也是上半年華安創業板 50ETF 中,重倉股持倉市值增幅最大的個股,從去年底的 23.67 億元至今年上半年末的 42.65 億元,增長 80.18%;而陽光電源、東方财富、匯川技術、邁瑞醫療在今年上半年的持倉市值增幅分别為 65.30%、58.92%、51.66%、38.78%,最新持倉市值為 8.71 億元、10.94 億元、9.13 億元、13.18 億元。
險資等機構投資者買進前十大持有人
持倉市值增長的背後,相關 ETF 在今年上半年吸金效應顯著,機構投資者頻頻現身。财聯社記者了解到,ETF 基金的持有人分為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和聯接基金三大類,其中機構投資者可細分為國資、保險、公募、券商、海外、私募信托等類型。
易方達創業板 ETF 中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底,機構、個人、聯接基金的持有規模分别為 172.99 億元、144.93 億元 72.12 億元,占比分别為 44.35%、37.16% 和 18.49%;相比于 2022 年末水平,機構、個人、聯接基金持有規模環比增幅分别為 98.24 億元、70.84 億元和 14.93 億元,占比變化分别為 8.07%、1.20% 和 -9.27%,機構投資者的持有規模占比大幅上升。
具體到前十大持有人,2023 年中,創業板 ETF 的前十大持有人包括國資、保險、券商、私募信托 4 類投資者,其中保險投資者投資最為積極,共有 7 家保險公司 / 賬戶產品進入前十大持有人,合計持倉規模高達 50.34 億元,占比 13.26%,另有國資機構(中央匯金資管)持倉 12.01 億元,占比 3.16%。
拉長時間看,最近 3 期(2022H1、2022H2、2023H1),長期配置資金(保險 + 國資)對易方達創業板 ETF 的合計持倉規模分别為 19.97 億元、27.32 億元和 62.36 億元,占比分别為 11.75%、13.26% 和 16.42%,持倉規模及占比均穩步提升。
華安創業板 50ETF 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險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合計持有基金份額 17.36 億份,較年初增長 114.5%;折合市值規模 16.26 億元,較年初增長 123.56%。
多方資金入市 後市行情被看好
除了險資等機構資金以外,基金公司近期的自購行為也頗受市場關注。數據顯示,自 8 月 21 日至 29 日,共計 28 家機構宣布将運用自有資金認購旗下權益類、混合類產品,合計金額達 17.25 億元。
其中,券商及券商資管共 9 家宣布自購,金額合計 7.4 億,其中包括:國君資管、海通資管 2 億元;中信證券、東方财富 1 億元;财通資管 0.5 億元;國信證券、東方紅資管 0.3 億元;招商資管 0.2 億元;興證資管 0.1 億元。
基金公司共 19 家宣布自購,金額合計 9.85 億,其中包括:華商、睿遠 0.8 億元;易方達、嘉實、富國、華夏、匯添富、南方、招商、興證全球、廣發、中歐、鵬華、工銀瑞信、國泰、華安、鑫元、萬家 0.5 億元;博道 0.25 億元。
展望後期市場,華安基金認為,在新能源領網域,市場的悲觀預期和股價跌幅已有比較充分的釋放,產能過剩問題正逐步改善,需求恢復強度上升、供給釋放力度下降,或在明年二季度得到解決。
" 新能源車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減,下遊整車需求同比增長,產業鏈業績将再現成長性。光伏方面,主產業鏈中矽料、矽片價格跌幅有所放緩,光伏轉換效率提升,将帶來更多裝機需求的釋放,行業有望呈現量增價穩的運行态勢。" 他們認為,政策轉向疊加經濟企穩,投資情緒有所回暖,新能源板塊整體估值已在底部區網域,當前時點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
易方達創業板 ETF 中報提到,展望下一階段,疫後經濟復蘇進入下半場,在高質量發展政策引領下,中國經濟韌性強、空間大的特點将進一步體現。"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國内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改善,尤其是兼具產業更新和自主可控性質的科技創新產業,将成為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另一方面,随着經濟預期回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有望回升,将帶來資本市場整體估值提升。"
長期來看,在科技創新、制造強國、自主可控的發展戰略指導下,高端制造、新能源、醫藥、芯片等產業将蓬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創業板指數以高端制造為核,對新經濟賽道覆蓋全面,長期配置價值随着時間推移而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