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多花5萬+選裝,但很多人都說它雞肋,“智駕”輔助真有那麼不堪嗎?,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 EV 智行 ,作者周文紀
最近使用了問界 M5、小鵬 G9、阿維塔 11 等車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關于到底該不該花錢選裝智駕功能,以及這些功能用起來是不是雞肋?這些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有必要跟大家聊一聊。
這錢花得值嗎?
新能源汽車是與智能挂鉤的,而智能又分為人機互動以及智能駕駛兩個方面,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智能駕駛。
了解新能源汽車的朋友都知道,這類型的汽車分為普通版以及智駕版,智駕版是在普通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感知硬體、更高等級的芯片以及更新了駕駛輔助軟體系統。
以具體的車型舉例,問界 M5 智駕版搭載 1 個激光雷達、3 個毫米波雷達、11 個高清攝像頭及 12 個超聲波雷達;并搭載華為 MDC 610 芯片,算力達 200TOPS;更新到了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華為 M5 智駕版與普通版車型價格相差 2 萬元左右,智駕版增加了激光雷達、3 個攝像頭、MDC610 芯片,以及增加了高速領航輔助、遙控泊車等軟體功能。
如果你想要更高階的城區智駕領航輔助、代客泊車輔助、城區車道巡航輔助增強功能,還得花 36000 元買斷軟體。
不僅是問界 M5,其他品牌、其他車型同樣是這樣的玩法。
阿維塔 11 采用了 34 顆智駕傳感器,包括 3 顆激光雷達、6 顆毫米波雷達、13 顆高清攝像頭、12 顆超聲波雷達;并搭載華為 MDC 810 芯片,算力達 400TOPS;目前搭載 HUAWEI ADS 1.0,未來可更新到 2.0.
阿維塔 11 全系車型标配這些硬體,當然這些硬體也體現在車價上。目前阿維塔 11 高階駕駛包的買斷價為 32000 元。
小鵬 G9 搭載 31 個感知元器件,包括 2 個激光雷達、12 個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傳感器;配備雙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算力達到 508TOPS;系統為自研的小鵬 XNGP。
小鵬 G9 普通版(Pro 版)與含激光雷達版(Max 版)的價格相差 2 萬元,但目前 Max 版已經包含 XNGP 訂閱包的價格,相當于立省 3.6 萬元。
還有其他品牌的車型,智駕硬體的價格是 2-3 萬元不等,訂閱包的價格普遍在 3 萬以上,有的全價購買,有的贈送或者折扣購買。
這錢花得值嗎?硬體的部分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激光雷達、攝像頭、芯片也确實有點貴。但軟體部分我覺得還得再斟酌一下,畢竟軟體的功能還不完整,現在買只能算買個期貨。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軟體需要付出人力、物力開發,付費訂閱也是無奈之舉。個人認為可以取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打折訂閱(最好是免費),以此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功能用起來怎麼樣?
前面說到我試駕了問界 M5、小鵬 G9、阿維塔 11 等車,我發現它們能夠實現的輔助駕駛功能都是差不多的,那就以問界 M5 智駕版舉個例吧!
問界 M5 智駕版能實現高速智駕領航輔助 ( Highway NCA ) 、城區車道巡航輔助 ( City LCC ) 、高速車道巡航輔助 ( Highway LCC ) 、遙控泊車輔助 ( RPA ) 、交通信号燈識别 ( TLR ) 、并線輔助 ( LCA ) 、哨兵模式、透明底盤、360 ° 全景環視 ( AVM ) 等功能。
高速以及城市快速路的領航輔助功能這裡不過多解釋了,已經十分好用,特别是激光雷達的加入後,車輛對錐桶、靜止的車輛識别準确,從而避免事故。
下面來聊聊城區領航輔助功能:
問界 M5 智駕版能夠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跟随前車行駛,此時由于車流復雜,它不會進行變道;只有當車流量小,且後面無車加速的情況下才會變道超車;
當跟随前車時,它能夠迅速地跟車或者制動,電門的控制比較好,車内人員不會有眩暈的感覺;
當兩側有車加塞進來的時候,它的邏輯是進行避讓,也就是進行制動,讓别入的車輛安全通過;這個過程舒适度有待提高,有時候無需避讓,但它為了安全,也會進行制動,有點莫名其妙;
遇到紅綠燈時,在儀表盤上會有讀秒,車輛可緩慢通過紅綠燈;無保護左右轉路口,它同樣可以安全通過,如果遇到行人或者非機動車,會進行禮讓,然後再通過;
有所局限的是,遇到突然的改道,或者施工,問界 M5 城區 NCA 就會失去作用。在使用手冊裡,官方提到這一點,需要人為接管,但是系統的提示還不夠強烈。
增強型 LCC 功能可以尋車迹線行駛,遇到障礙車輛會進行躲避,未來會開放無圖功能,也就是可在無圖的情況下實現自動變道超車或左右轉。
總的來說,城區領航輔助功能的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但它目前無法做到像人一樣幹脆、果斷,因而某些路況的感受并不是那麼好。
相較于高精地圖下的領航輔助,無圖 BEV 才是未來,問界 M5 智駕版将會在 Q3 季度開放。阿維塔 11 的 ADS1.0 将更新到 2.0,也能實現無圖 BEV 功能;小鵬也将在今年年底開放無高精地圖城市 NGP 功能。
但我想說,即便是有高精地圖的情況下,城區領航輔助功能也不是那麼好用,一旦無圖情況下使用,那效果不是大打折扣?況且國内路況這麼復雜,汽車能否應對這麼復雜的路況還未知。
說到這裡,随便提一嘴,無圖 BEV 的完善需要大量用戶的駕駛數據才能完成。
這就涉及到我前面提到的問題了,功能還不完善,就敢收這麼多錢,合不合适?使用用戶的駕駛數據,應不應該向用戶付費?期待你的答案出現在評論區。
老司機們的使用場景
首次使用這些高階駕駛輔助功能,确實會有 " 哇塞 " 的驚嘆,但是有沒有人會真的每天在城市中開着領航輔助功能從 A 點到 B 點。
從我身邊的媒體老師反饋來看,幾乎很少有人會這麼做,因為城區領航輔助真的不好用,這些老司機受不了慢吞吞的變道以及突然刹停,還不如自己上手更方便。
他們使用的場景大部分在高速上,開啟之後只需要留小部分注意力在駕駛上,能夠有效的減緩駕駛疲勞。
又或者在城市道路中的某一小段,突然有緊急的電話進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啟領航輔助功能了,通話結束後又換回手動駕駛。
他們更期待的是無人代客泊車功能:到停車場就下車,車自己開回停車位;下大雨或者暴曬,能夠召喚車輛行至跟前。
目前的無人代客泊車還是需要人在車上,也還是有一些功能上的局限。
綜上所訴,城區領航輔助的上半程是車企将代碼,将功能開發出來;下半程則是用戶不斷的產生數據,然後車輛不斷的學習,最終使這個功能趨于完美。如果用戶都不去使用或者說沒有足夠多的用戶使用,這個功能還有完善的可能嗎?
寫在最後
智能駕駛系統就像是一個大窟窿,需要車企或者自動駕駛公司不斷地投入資金填坑。問題是單家車企也沒那麼多錢,只能提前從用戶身上收費。這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畢竟你享受到了别人享受不到的功能,花點錢也是應該的。我更希望車企能夠大方一點,少收點錢,讓更多人享受這些功能,以產生更多的數據,最終幫助高階智駕功能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