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張雨绮這個瓜,太炸了,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這兩天,微博賬号 @葛曉倩 Qchan 實名發了一個大瓜。
她表示,張雨绮的雙胞胎,一個生的,另一個則是代孕的。
這瓜着實炸裂。
葛曉倩是誰?
她的微博認證是歌手,09 年《我型我秀》6 強選手,08 年《絕對唱響》7 強。
而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張雨绮前夫的前妻。
所以,這個爆料迅速引發了關注。
其實,張雨绮之前就被曝出過代孕傳聞。
她的經紀人楊天真為此,發過她的孕照來辟謠。
但按照葛曉倩的說法,張雨绮确實了生了一個,因此孕照不假。
可另一個是代孕的。
截止目前,張雨绮還未辟謠。
其實,代孕被口誅筆伐這麼多年,早已是人人喊打的事。
尤其某爽被封殺後,不少内娛女星也因此接連塌房。
但現實中,這一現象還是如此普遍,市場需求還是這麼大。
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部觸目驚心的老電影,早就替我們揭開了真相——
《為奴隸的母親》
此片改編自柔石的同名小說。
原作是魯迅力薦的現代文學經典。
影片陣容也很強,主演劉子楓、何琳。
何琳還憑此獲艾美獎影後,也是獲此殊榮的亞洲女演員第一人。
電影講述的是民國年間的典妻故事。
典妻,是舊社會的特殊婚俗,指丈夫将合法妻子典借出去,出讓性和生育的權利,換取物質報酬。
聽起來時間久遠,但本質上,和今天的代孕沒有太大區别。
女主阿秀(何琳 飾),家中窮困潦倒,負債累累。
丈夫也身患重病,無錢醫治。
為了不讓一家人餓死、病死,阿秀被迫抛下自己的兒子春寶,被典去有錢的大戶人家李家。
李家家境殷實。
李老爺是一個秀才,50 多歲,因妻子患病,遲遲生不出孩子。
為此,李老爺與阿秀的丈夫籤訂契約,給他 80 塊大洋用于養家還債。
作為條件,阿秀要留在李家,為李老爺生一個兒子,三年為期。
說白了,就是出賣子宮。
可想而知,阿秀是多麼痛苦和無助。
在肩負傳宗接代重任的同時,生活方面好在被照顧有加。
一直到孩子出生,髒活累活都由傭人來做,她坐享錦衣玉食。
這是過慣了窮日子的她,從未想象過的生活。
旁人眼裡,一切都很順利。
李老爺是讀書人,雖心懷不軌,但表面尚且有禮有節,床笫之事亦是循序漸進,沒有讓阿秀過分嫌惡。
沒過多久,阿秀就誕下一個男孩,起名秋寶。
只肖等到孩子出生,她就可以回家和丈夫、兒子團圓。
李家給的報酬,足以讓他們全家好多年不愁吃穿。
李家的老傭人都羨慕不已,說「要是我啊,就生他個十個八個的 ……」。
但事實證明,老傭人的想法太天真了。
後來的發展讓人心碎。
秋寶還沒斷奶時,阿秀就絕望地得知——
她出賣身體換來的錢,早已被丈夫揮霍一空。
兒子春寶患病,又是無錢問醫。
阿秀寄人籬下,自然是沒有錢。
而她忽然想到,李老爺剛剛送給她一個價值不菲的傳家寶手镯。
阿秀本打算将手镯偷偷拿給丈夫換錢。
卻沒料被李家太太發現,被掃地出門。
她被迫提前離開兒子秋寶,再也不允許進入李家大門。
更讓阿秀痛苦的是,回到家,春寶卻像看陌生人一樣看着她。
缺席三年,又遭鄰人口舌叨擾,他對母親的感情也早已變了質。
到頭來,阿秀為兩個家庭生下兩個孩子,卻反而被徹底剝奪了母親身份,一個骨肉都沒法抱進自己懷裡。
今天,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代孕?
除了法律限制和生理健康風險外。
片中阿秀的命運給出了答案。
一是,母親的身份認同危機。
片中,阿秀作為一位不得不将孩子交給委托方的「代孕」母親,經歷了深刻的情感撕裂——
作為母親,她對孩子秋寶和春寶一樣,都懷有天然的母愛;
但另一方面,她又被迫割舍這種母子情,成為一個「看不見的母親」。
李家太太,作為委托方的母親,同樣深陷痛苦之中。
盡管有契約為證,她才是秋寶名正言順的母親。
但她始終無法擺脫自己不是親生母親這一事實。
看到李老爺給孕期的阿秀買水果,她都會妒忌不已,自責自己沒能力。
這種雙重母親角色的存在造成了復雜的情感衝突,使兩個人都深陷痛苦。
影片高潮部分,阿秀無法接受與親生骨肉的分離,試圖奪回秋寶。
李太太看似蠻橫地奪走了孩子,但她的痛苦卻也不會因阿秀的離開而消失。
她們之間的對抗不僅是争奪孩子的撫養權,更是對母親身份的體認。
二是,剝削問題。
片中描繪了阿秀的家庭背景,經濟困難迫使她成為了代孕母親,這也是許多現實中代孕母親的真實寫照。
成為典妻,從不是阿秀的選擇。
面對無解的生活重壓,阿秀早就被剝奪了選擇的權利。
她決定租借身體的那一刻起,作為女性殘存的最後一點生育價值也被有錢人家榨幹,她的尊嚴和自我價值也随之被剝削殆盡。
而因為她的弱勢,這場經濟交易從一開始也是不公平的。
三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春寶自母親離開後,一邊忍受糟糕的父親,一邊被同齡人譏笑和排擠,無法釋懷的情感壓抑讓他很難再去依賴母親。
如果阿秀的第二個孩子秋寶在未來也得知真相,也必然會遭遇類似的心理困境。
身份認同危機不僅可能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離,更可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陷入自我否定和社會适應障礙。
可能很多人覺得,舊社會的典妻制度,和當下的代孕現象還是相差太多。
片中,阿秀的悲劇主要來自封建社會的壓迫。
女性沒有自主生育權,受男權迫害太深,社會地位極低。
阿秀年輕時曾生過一個女兒。
結果,女兒一出生就被溺死在水裡。
相比之下,如今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決定權,不再像舊社會那樣被随意買賣。
在一些國家,代孕在一定限制條件下是合法的。
完善的醫療支持、有效的法律監管和規章制度似乎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代孕母親在生理上的風險和剝削。
而且确實有很多代孕者是自願報名,樂于在幫助不孕家庭的同時獲得經濟補償。
就像日劇《燕子不再歸來》中的女主,她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靠代孕換取更好的生活條件。
但,在這種情況下,代孕真的有可能成為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嗎?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國產片《母語》,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代孕故事。
代孕雙方各取所需,自始至終都能達成一致。
過程安全健康,每個人都善良,能為他人着想。
代孕也很成功,雙方都對結果滿意,表面上看不出哪裡存在剝削。
可是結尾卻是家庭破碎,滑向了和《為奴隸的母親》相似的悲劇。
代孕母親抛下親生女兒離開。
委托的母親也因為無法釋懷自己不是孩子的親生母親這一事實,遲遲難以和孩子產生情感聯結,也選擇離開了家。
原因在于,一旦涉及生育,這就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交易。
因為今天,生育依然不是一個個人選擇問題,而是男權社會結構性問題的反映。
當它作為交易工具時,性别、階層上的不平等都隐藏其中。
比如說傳宗接代的觀念對女性身體的隐形控制,還有母職角色所帶來的傳統期待。
這都成了代孕這一選擇背後隐形的推動力。
舊社會的典妻,是封建父權下的吃人。
現代的代孕業,是資本主義下的吃人。
羅翔常說一句話,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人的身體或生命一旦被商品化、被物化,就會帶來包括上述所說的問題在内的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影響代孕者、孩子,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倫理觀念和社會結構。
因而,代孕并不是一個現代社會才出現的新的技術難題,它一經問世就承載了太多傳統的痼疾。
比如說,重男輕女觀念、認為女性價值是延續家庭血脈、将女性身體視為生育工具,認為血緣關系是維系家庭穩定完整的觀念等等。
太多諸如此類的過時觀念已經寫入了文化基因和集體無意識中,難以被識别,才會在現代社會又以女性獨立、選擇自由的面目,在無度的消費社會一次次卷土重來。
這也是為什麼代孕屢禁不止的原因。
社會已經不是那個舊社會,但觀念還是那個舊觀念。
以代孕為名,自願成為剝削者或被剝削者的女人。
至今仍是為奴隸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