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普通小孩配上這項能力,能比清北的還硬氣,歡迎閱讀。
多樂西
英語牛娃規劃老師傅
把普通孩子推成小牛娃,幫你抓重點,避爛坑,英語自由
大家好,我是多樂西。最近中高考陸續出分,我發現,一切都變了。
之前有家長不理解,為啥我們一直帶着大家去解讀全是官方文字的新課标?為啥我們老在分析中、高考?幼兒園小學生的家長看那些考題幹啥用?
就是因為最終的大考,國家的選拔性考試,它是指揮棒,是風向标,可以倒推我們的教育。
朝什麼方向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尤其重要?學校使不上勁兒的地方,家庭要不要補上去?
以 " 新課标 " 為代表的新的篩選要求,已經率先反映在卷面上。
有一些朋友覺得我們的教育,這裡不對頭,那裡不合理。那你一定沒發現,教育最大的變化已經印在高考卷裡了……
01
書面表達,學霸牛娃的競技場
首先就是作文。真心建議家長們看看每年高考作文。
不僅因為它是每年全民熱議的話題,也因為,作文,語文的大小作文,英語的讀後續寫、中國故事,
代表了語言運用的高階能力,也代表了語言教育的終極方向:
書面表達。
今年,全國甲卷,大作文的母題直接就是 "表達":
小作文,讓娃去寫醫患之間的 "有效表達":
英語裡也有一個,今年難度比較高的讀後續寫題," 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溝通和約定 ":
這些表達的題,來源其實都在:《新課标》。
這是新課标對 3-4 年級孩子表達的要求:
表達能力,實際是一種熟練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解決生活裡的問題,孩子要有基于生活的觀察,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大小事,這是考或不考,每個社會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比如展示自己、赢得競選、應對糾紛、有效溝通、争取權益……
要解決文學性的問題,要寫好作文,豐富的素材積累,過關的文采,恰當的修辭,這些都是必須,算我們母語的基本功。
擱早兩年,娃還得讀懂題,才能表達到位。比如 22 年考生們的陰影 " 俗手、本手、妙手 " ……
要解決思辨性的問題,你看,我們大考要求孩子表達出來的内容,從來不是單一出現的,而是辯證的、多元的,并且是 " 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觀點 "。今年就非常明顯——
新高考 1 卷,問題 v.s 答案:
新高考 2 卷,人類的太空之旅 v.s. 個人的未知之境:
北京卷,傳統 v.s 經典,古 v.s 新:
天津卷,定義 v.s 被定義:
上海卷,字少,意大。(外在的)認可程度 v.s(實際的)事物價值:
所以,我們中文表達的要求,其實已經非常非常高了——
它是,解決實際問題 + 有文采 + 有思辨的表達,
它是,生活 + 文學 + 思辨的綜合體。
孩子既要有基于生活的積累,廣涉獵;又要能多方位,有角度地進行思考,有深度;還不能說廢話!
如今的表達,既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應用技能,也是一個解決分數的應試技能。
會不會有家長覺得:寫作?那都是最後的主觀題了,那就是牛娃學霸的争奪之地,我們普娃還是随緣吧……有個平均分就不錯啦?
不要片面哦家長——
02
口頭表達,普通小孩的機會
會說、會表達,是不是天生?不然為什麼東北老鐵都社牛,川渝人均 rapper?
其實不是的。環境固然有一定影響,但本質上都是對母語(或方言)的熟練運用。
我在研究國外語言教學的時候,發現他們非常執着在做表達能力培養。
If you don ’ t speak up for yourself, who else will?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為自己說話,都不為自己争取權益的話,誰會幫你呢?
在西方教育裡,表達能力,更像一種生存的必需技能。畢竟,他們從學生會主席到總統,無一不是靠演講拉票獲得。
✔ 比如美國幼兒園 Social Skills 社交教育裡,有個知識點叫Being Assertive,就是培養孩子堅定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這張海報貼在幼兒園教室裡,提醒孩子:遇到不合理、自己不樂意的事情時,不要像老鼠一樣溫和順從,不要像狐狸一樣狡猾欺騙,也不要像獅子一樣怒吼咆哮,正确的态度是要 Be assertive,自信、堅定地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招具體怎麼用?我寫在後面了,繼續看)
✔ 不知道說什麼,有 Can/Have/Are Chart。相當于給娃一個大綱,從三方面講清楚一件事物或人物。
✔ 表達更有條理,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比如這裡就是用 " 因果圖 ",理清了空氣污染的成因和後果:
✔ 表達更有感染力,有 "Show and Tell" 活動。有固定的要求、提示,娃按部就班做好表達前的準備,表達中的細節。
✔ 想培養具有領袖氣質的表達力,有一堆專業的書籍,手把手教你……
似乎只要你想,就可以找到從小到大的、各種專業的腳手架,去實戰,去培養一個能說會道的娃。
我們這塊,我不護短,是有點缺……但,在家做起來并不難,有心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
有表達的好方法、好結構
帶娃出門,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小孩搶東西或發生糾紛時,孩子(部分大人)其實都不太會使用語言溝通:
Passive:(默默接受…)好吧,你拿去吧……
Aggressive:(搶回來!)這是我的!還給我!
消極應對或情緒化對抗,都不妥當。這會,就可以用我剛提到國外老師在教的 Be Assertive 去應對:
Assertive:(堅定但平和 ~)這本書我正在讀,請還給我,我讀完了你可以看。
很顯然,Assertive 既維護了自己,也考慮了别人,這是說 " 不 " 的正确方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語言交流結構:
✔
1. 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情況
2. 表明自己的立場
3. 提出解決的方法
是不是思路打開?請摘抄!
無論大人、小孩,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并且需要好的表達來解決,比如自我介紹、交朋友、競選、發生糾紛等等。
這其實也是我們語文新課标裡強調的【實用性表達】,你看,我們的教育頂層設計真的很實用的。
但遇到情況不會說話、邏輯混亂,以至于情緒不好,甚至破防,真不在少數。
歸根結底就是缺乏正确的表達方法和結構,沒法好好應對,只能發洩情緒。
我們在日常中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方法,也可以鼓勵他們遇到情況了 " 實戰 " 一下下。
中國傳媒大學的王臻老師,他還告訴我,有準備的表達(比如朗讀、演講)、無準備的表達(比如即興的觀點輸出、高效交流,隐形的談吐氣質),其實很不一樣。
如果家長培養目标有側重,娃的重點就不一樣。當然我們做父母的,肯定 " 都想要 "
日常能大方表達,上台能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最好啦 ~
娃平時耍嘴皮子厲害,正經場合反而不敢說,這是怎麼回事?
平時聽的多看的多,我們很注意輸入了啊,怎麼還是不敢大膽表達?
所以我把從事多年少兒表達與口才教育的王老師,請來直播間,跟我們系統聊一聊 "在 5-12 歲語言成長關鍵期,培養娃【能說、會寫、會思考】" 的幹貨。
聽完真的會刷新三觀!
2
由語入文,用 " 說 " 牽頭大語文能力
我家娃太小還上不了王老師的課,給大家匯報下,我這個 33 歲超大娃上課的收獲,太厲害了。
這是個幹貨 + 實戰課,
裡面有很多好的表達結構、技巧,讓孩子有層次地說話;
還有很多大語文知識積累,讓娃更有文采地說話。
還有精細到秒的 1 對 1 點評。
✔ 印象最深的就是 " 自我介紹 ":
他告訴我一次有效的自我介紹,包含 3 個層次:
有記憶點。比如,我的姓,來自歷史上名著裡的名人。我可以旁征博引,總能找到姓氏淵源。我的名,暗含了我父母對我的期待,也取自某某古詩文。
一次自我介紹,表達出我為我的姓名自豪,甚至隐含我來自有底蘊的家庭。
有重點。比如,我的愛好是 a,b,c,但我最喜歡的是 d!因為我非常享受它帶給我的 xx,因為喜歡,所以堅持,遇到困難我也不覺得苦。歷史上 xx 名人、偉人也有這個愛好。
為此我獲得了 xx,xx,還有 xxx 表揚、榮譽、獎項。
甚至有目的。老師反復告訴我,公開的表達一定要有目的性。明确目的了,就不容易偏題。
其實上面兩種表達已經目的性蠻強了。但最後,娃們的自我介紹還可以加上一句:如果你也同樣喜歡英語閱讀,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哦!
這不就是在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不就是在告訴老師和同學們我這方面很厲害,有啥活動記得帶上我?
✔ 還有表達 " 我的理想 ":
王老師教我,所有的表達機會,都可以是你的一次正向輸出。
孩子你可以有任何理想。一次正向的表達,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孩子可以這樣去說:
一是可實現。我為了實現理想,可以做到什麼,改變什麼,攻克什麼困難。
一是有意義。我的理想可以為我自己、他人、社會、自然,帶來什麼。
只要談到這兩點,無論娃說自相當一名廚師還是移民火星,都是一次價值滿滿的輸出,很正能量很難忘。
聽完我更堅定了,果然,人生處處都是展示自己的機會啊!
✔ 說出思辨力,嘴皮子利索了腦子更活了:
有位家長說,娃在小區被同齡人語言霸凌,不知道咋反駁,哭着回家了。
王老師說,語言上要占上風,也有模型。
思辨的表達能力課裡有個詞,叫思維敏捷,就是針對一個觀點正着說、反着說,反着我總有話可說。
他教娃,别人說觀點,你說觀點 + 論據;别人說景色美,你說美景 + 細節;别人說美食,你說美食背後的文化;别人提建議說結論,你就講故事擺例子……
有理有據,層層遞進,有文化底蘊,還有情緒共鳴。
太實用了!這哪裡是表達課,怎麼口才、寫作、作文素材積累、人情世故都學到了啊!
連我爸媽也跟着聽了幾段,嘆息我小時候沒這樣的課
3
更好的表達,需要娃 " 外顯 " 的能力
要有好的表達,輸入當然很關鍵,但還有很多其他的操作,可以帶娃的表達上到 Next Level:
● " 外在 " 很重要。比如,眼神唯唯諾諾、說話口齒不清,還沒開口就不 OK 了。
我找到這張圖,左右兩邊分别是說話方式、身體動作的注意事項。娃有這麼一個小提醒,就會更從容。
馬上就可以用 "視頻打卡小作業" 給練起來!所以先收起 " 真麻煩 " 的抱怨情緒啦,想想怎麼讓視頻打卡更好更有感染力?
● 多說點有的沒的。特别是一些 " 大事 ",比如戰争、經濟、社會熱點、好書讀後感、家庭重大決策,無論有什麼成熟的不成熟的想法,讓娃說一說。
孩子在 " 大事 " 上都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了,那麼 " 小事 " 上就更有自信去表達了。(畢竟咱娃都是參與過大項目的人了)
● 多接觸真實的人。買菜、拿快遞、繳費、就餐……生活裡有很多機會,孩子可以練到和不同人表達的方法和側重,可以增加同理心。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一點支持,一些鼓勵,一點耐心,讓 TA 勇敢地走出去。
說了這麼多,但表達的核心,背後至少包括 " 聽、看、背、想、編、說 ",是【心的感受】+【腦的邏輯】+【口頭說清】三者同時調動,是一套綜合能力。
這太專業了……還是明天聽王老師的幹貨吧!(準備了兩場,早上晚上大家看時間來哈)
其實,很多家長都問過我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不敢說,說不好,說話沒自信,怎麼辦 ?
●孩子寫作文老大難,作文無從下筆,提筆忘字,怎麼提升 ?
●觀點不同,或者遭人言語挑釁,孩子完全不知道怎麼反駁,只能生悶氣回家,怎麼辦 ?
●孩子很能聊,但是廢話比較多,怎麼改善 ?
●孩子語言輸出俗白,說話沒有文來,怎麼辦 ?
其實,孩子在語文學習和生活中大部分遇到的問題、麻煩,都直接或間接跟表達相關。
如果你有表達力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添加小助手,加入我們的【表達力專屬社群】自由提問,我們會把問題收集起來,請老師在直播間為你現場答疑,或者幫你1 對 1 答疑。
加她就好
多樂西的叨叨叨
正文到這其實已經結束了。
但表達的缺,讓我吃過不少啞巴虧,那多樂西我再和大家聊個 5 毛錢的。
老朋友可能想問:" 你不是英語博主嗎,怎麼今天寫表達來了?"
事情的起因是我的小夥伴,負責語文學科的Biu 媽她在業務讨論時,分享了表達能力這塊。
我一聽,這不和我們英語表達的邏輯一樣嗎?所以自告奮勇寫了今天的文章。
學校裡分數為王,但進入社會後,那就是會幹的不如會說的。
成年人都能理解,一個口頭的表達「說」,一個筆頭的表達「寫」,現實中可以搞定我們絕大部分工作、生活的需求,比做對數學大題管用。
我是做媒體的,感悟更深,我們娃這一代,「說」或許比「寫」還重要。
● 不一定要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能自然表達觀點,就是口才。
● 有一定邏輯,帶一點感情,傳遞一個觀點,就是演講。
● 有缜密的邏輯,能找到别人語言裡的漏洞然後攻擊,就是華麗麗的辯論。
● 你能發出強有力的聲音,能說服他人,占據信息高地,那就是流量,是意見領袖。
從小學選班幹部,選三好,進社團,到學生會,各種面試、展示、匯報、求職、升職……
每一次表達,都是公開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是往上走的路口。
而我們普通人的一生,不就是抓住這一個接一個小的機會,被推着往前走麼?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大部分人一開口,就邏輯混亂,思維混亂,緊張混亂,各種混亂……
能克服恐懼,流利有條理地讓人 get 重點,已經很難得了;要是再有點人情世故、文學底蘊在話頭裡,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我進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是一個國字頭 top 央企,人均 985、211,入職後統一穿工作裝,根本看不出什麼差距是吧?
實習期結束,第一輪留下的,特别是留在有前景的總部的,主要看兩樣:1 長得好,2 說得好。
實習期大量讨論、辯論、匯報,HR 和頭頭們就一旁觀察這群新來的娃。特别直觀,也特别快狠準。
成年世界的法則就是這樣,就像楊瀾女士說的:沒有人有義務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内心。
也沒有人有義務和時間,通過混亂的表達去相信你是内秀的。
世界,一直在犒賞表達好的那群人。
我作為平台英語學科的負責人,也作為一個吃過虧的過來人,成年人,由衷地認為,表達力,長遠來看,肯定超越學科能力。
所以無論是中文母語的表達能力,還是英語的口語能力,我自己非常重視,我也建議大家花點心思。
最後的最後,不算跑題的題外話。
暑假裡問選班選課的家長挺多的。各家情況不一樣,但我可以給一個大方向的參考:
普通家庭給娃的課外選擇,首要先考慮「外顯能力」的培養。
形象、談吐、表達、氣質……一手工整的書寫,一次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這些都算外顯能力,那些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直接展示出來就行的東西,是孩子一生獲益的投資。
這次真的寫完啦!
Yours,多樂西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的話
" 在看、點贊、轉發 "
幫我點一個再走吧 ~
今日直播
迎接暑假,我們如何和孩子一起安排,才能讓孩子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 既要玩得好,又要學得好"?
今天早上 8:30,小半爸和逃媽幫你制定一個 "兩個都要" 的快樂暑假!
預約即可收到提醒 ⏰
學習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