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露得好,全網第一個零差評油膩男,歡迎閱讀。
前幾天 Sir 剛聊過,國片為什麼總拍不好運動題材(想看點我)。
有文化影響,也有現實阻礙。
但抛開這兩點,一個更簡單的原因是:
我們似乎很難把運動片,拍得好看。
熱門項目容易拍大,宏大叙事看不到人;小眾題材又喜歡放飛,曲高和寡落不了地。
總陷入了一個 " 沒有體育土壤→沒有體育作品→沒有體育文化 " 的負面循環裡。
怎麼辦?
不妨,這次把視角稍微偏轉,看看鄰國這部刷新 Sir 認知的新劇。
" 小眾 " 運動,又一次殺出重圍。
相撲避難所
サンクチュアリ - 聖網域 -
雖然奈飛出品,雖然豆瓣高達8.7分。
可光看海報 ......
Sir 差點捏着鼻子轉頭走," 含油量 " 過于爆表。
相撲有啥好看?
看劇前,印象就是兩個過度肥胖的男人,光着屁股,穿着兜裆布,貼身抱在一起肉搏摔跤。
先不說競技體育的熱血,這第一印象,都完全沒有美感可言啊。
但。
正是這樣一個眼緣近乎負分的題材。
看過之後,讓 Sir 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
也是第一次。
對這幫随意在公眾場合露屁股的男人,產生了敬意。
01
髒。
這是 Sir 對《相撲避難所》的第一印象。
開場第一幕。
一個肥碩的壯漢被一次又一次推倒在地,他身上沾滿了沙土,掙扎着想要爬起來,結果被一只腳踩住,頭發也被揪住,露出一張滿是鮮血的臉,哭喪着說抱歉。
這不是什麼普通的霸凌現場,而是這座叫 " 猿将 " 的相撲訓練館裡,訓練間隙的一個插曲。
現場從教練到學員,所有人都饒有興致地看着這一幕。
而随着被打的人起身反擊失敗,又一輪新的拳腳招呼到他的臉上。
被打的人叫做小濑清(一之濑亘 飾),是這家成名已久的相撲訓練館新招收的學員。
因為半路出家,因為對相撲傳統毫無敬意,更因為在賽場上離經叛道 ……
他被稱作 " 猿将的問題小孩 "。
而這個待遇,只不過是因為他轉行相撲的原因,很樸實。
樸實?
《相撲避難所》在第一集就把相撲的底褲扒開了。
相對于大部分運動,在宣揚成功的同時,對真實利益的遮遮掩掩。
這劇直接把相撲的本質說破,甚至直白到怕你產生誤會:
金錢、地位、女人。
相撲台有你想要的一切。
怕你算不明白,連賬都是明碼标價 。
不坑人蒙人。
相撲運動員分十個等級,最頂尖的橫綱級,一年能掙一億多日元(超過 500 萬人民币),幾乎鐵飯碗。就算是成為關取力士(進入第五級以上,取得大力士資格),一個月也有一百萬日元(5 萬人民币)。
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多?
但這些只是工資,并不包括運動員的代言、廣告之類的其他費用。
△ 部門日元,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赢得多,掙得多。
相撲這項運動,是日本窮人翻身的快速通道。
除了錢,還有色。
别看相撲運動員都長相粗犷,可在日本,很容易獲得異性青睐,是優先度極高的擇偶對象。
這份赤裸,也在劇裡得到了呈現——
能夠在賽場上獲勝的選手,花天酒地,紙醉金迷,聲色犬馬,不在話下。
甚至金主會找上門來贊助,花錢供你享樂。
這是相撲這門運動的 A 面——
它除了是競技場,更是名利場。
B 面呢?
就是開頭的那一幕暴力場景。
野蠻的肉搏,極端的霸凌,各種傷害身體的訓練方式,以及數不盡的陳規陋俗。
暗處的霸凌——
言語的羞辱——
明星選手也不例外。
年輕選手在媒體面前發表争議言論,下來就被師傅暴打:
當然,還有和幾乎所有競技體育項目類似的裙帶關系、利益輸送、幕後勾兌、高層鬥争 ……
可以說,奈飛拍的這部劇,呈現的 " 髒 ",是從裡到外的。
不僅是露着屁股大汗淋漓抱摔肉搏的不體面,也是對這項運動内外最真實一面的毫不遮掩。
但這種露骨的真誠,反而是把故事做好看的第一步。
02
第二步呢?
運動已經降維到底層了,就寫一個熱血的故事?
不。
是介紹運動本身。
《相撲避難所》這部劇,花了大工夫去呈現相撲的行内細節。
(對比一下,哪怕是國人熟知的乒乓球,國内也很少有把乒乓球規則講清楚的)
主角小濑清是半路出家。
所以借着他這個 " 外人 " 的眼睛,這劇向觀眾展現了相撲運動員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帶觀眾入門。
紀錄片級别的細膩和全面。
比如,最直觀的,相撲運動員們的肥大身軀。
這是為了能夠在賽場上不容易被推出場外,所以運動員們都會盡力保持足夠的噸位。他們會大量吃食物,日常會暴飲暴食地幹飯,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睡前。
相當不健康。
他們是在拿生命冒險。
這個巨大的身軀,也決定了他們日常生活中會有各種不便利。
跑不快,跳不高,坐車一個人要占倆位子,普通的運動員,收入低,名氣小,壓力大,沒有社交 ......
一些小插曲 Sir 忍不住笑很久。
上廁所,有時候會需要有人幫着擦屁股(這種一般會有服務人員)。
想談戀愛,只能靠摸摸隊友的肥肉,自行想象。
而訓練場上,也存在着各種規矩。
上相撲台前有鞠躬、蹲伏、雙手觸地。
到了正式賽場,還有撒鹽、塵手水、四股、蹲踞等一系列規定的準備。
現實中正式的大相撲比賽,賽前儀式準備都是 " 演出 " 的重頭戲,有着跟文化強綁定的宗教元素。
撒鹽,有驅邪的意思;
四股,則有震懾神靈的含義。
相對這些復雜儀式,比賽本身倒是簡單明了——
兩只手同時觸地算比賽開始,之後,雙方誰先離開這個圓形的土表,或者雙腳之外的地方接觸地面就算輸。
所以比賽時間一般很短,往往幾分鍾,甚至一分鍾之内就能結束。
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要看這種辣眼的場面?
但體育競技的魅力就在于——
在刺激人的腎上腺素上,它們是共通的。
劇中這些力士之間對抗,并不是單純的碰撞和肉搏。
他們有噸位不假,但也有發力的技巧,有進攻和防守的策略,還有那種咬牙切齒的韌勁兒。
為什麼要練習 " 四股 "?(類似蹲馬步然後雙腳踱地的動作)
為了讓下盤更穩定。
小濑清開始完全不懂,覺得沒有意義。
可在一次次被衝撞推倒在地後,雖然人前還是嘴硬,但事後也只能偷偷加訓四股。
對抗時在赤裸的身體上如何找到發力點?
只有兜裆布。
而要控制兜裆布,最重要的,是練習小指,那是發力點,練廢了都在所不惜。
一個與大眾直覺相悖的事實是,相撲力士的身材,并不是一直都印象中的那種樣子的,體型身高不同的力士,有着各自的比賽方式。
也并不是越大越重就無敵。
正是因為有這些門道,再配合劇中的高速攝影鏡頭,很容易從他們的對抗中感受到刺激。
以小博大,以弱勝強。
當然,也有很暴力的那種——
作為一門相對 " 小眾 " 的運動來說,這劇全景式展現了相撲這門運動。
而且因為真實的細節足夠豐富,不少人能夠無縫銜接到現實的比賽。
——要把運動題材拍好看。
至少先拍清楚,尤其是對于小眾運動來說。
這一點上,《相撲避難所》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03
當然最後,最重要的,還是故事。
像《灌籃高手》,櫻木花道喜歡赤木晴子,所以作為新人加入了籃球隊,最後一步步喜歡上籃球。
而《相撲避難所》的主角小濑清,也是一個櫻木花道式的人物。
半路出家,天賦驚人又離經叛道,連格鬥方式都很相似。
只不過他的身世,更悲慘,劇名也透了底:
避難所。
柔道選手出身,因為家裡的壽司店破產欠下巨額債務中斷。
母親被迫當了妓女,罪魁禍首的父親也只能一把年紀出門打零工,逼得小濑清早早出來混社會。
當不良少年。
目标八百萬的債務根本無錢償還,苦日子一眼望不到頭。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父親又出了車禍。
母親只能直截了當跟他說:
這也是他同意從柔道轉相撲,不惜露屁股上陣的原因。
一個妥妥的大男主故事。
但即便是這個常規的套路,劇中依然展現了人性的灰度。
比如掙錢。
父親需要錢救命,他就通過給同性戀粉絲賣隊友的隐私照,拿到了醫藥費。
可就在你以為他會當孝子的時候,他卻猶豫片刻,轉手就拿去泡妞。
固然有年輕人的荷爾蒙上腦,但也與家庭長久的不睦脫不了關系。
在成名之後,也陷入了迷茫,贊助人給到的錢不少,反正是為了錢上場,也會猶豫自己還需不需要再加強練習?
奮鬥路徑,是很常見的挫折 - 更新套路。
自大,挫折,歷練,成長 …… 承擔了這部劇 " 喜劇 " 與 " 熱血 " 的那一面。
但體育題材,最打動人的,永遠是失敗,或者說,是深處谷底時的自省與不甘。
《相撲避難所》怎麼做的呢?
前邊已經把相撲這項運動的俗拉到了極致,那後邊,就逐漸一步步構建起它的價值屬性——
名利之外,也有堅持。
任何時候,執着和信念,都有着打動人的力量。
猿谷,猿将師傅屋的大師兄,一個曾經升入了前四等的力士,結果因為傷病下滑。
在劇中,他代表了這項運動内在精神的那一面。
開場面對小濑清的挑釁動作,他絲毫不慣着,該打打,該揍揍,毫不留情。
但在主角面對技巧問題的時候,他作為大師兄也耐心指導,傾囊相授。
可師傅屋裡出現争執、欺負,甚至霸凌現象的時候,他也沒有興趣去糾正——
他只專注運動本身。
只因承諾過要在賽場上做到最好。
所以,這一季結尾,當他因傷退役的時候,那場重大的剪發儀式,才能有一種讓人肅穆的觀感。
當一個人為了這項運動傾盡所有,不論是這個人,還是這項運動,都有了讓人尊重的價值。
評論裡的聲音也證明了這些:
再回頭看,就能發現這劇的不同,或者說特點——
相對于一味标榜運動的神聖性,運動員的艱難與不易,它是直接釜底抽薪,打到谷底。
先解構,再重建,不美化也不遮掩。
而且角色們,喜劇歸喜劇,熱血歸熱血,同時,也是嚴肅歸嚴肅,批判歸批判。
不同的分支有各自的分工,甚至對于文化衝突,也沒有放過。
當這些都傾瀉給觀眾時,總有一個點,能夠打動觀眾,能夠戳中内心。
我們總說國片很難拍運動題材,因為政策限制,因為現實阻礙,但有沒有想過:
當文藝創作從體育中獲得題材與故事,掙到盆滿缽滿,但反過來,文藝創作,是不是也應該有用創作反哺題材的責任呢?
比如《足球小将》影響了一代人對足球的興趣。
比如《灌籃高手》成為不少人的青春回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 NBA,CBA 粉絲。
△ 上:姆巴佩致敬《足球小将》;下:《灌籃高手》電影首映式
這一次的《相撲避難所》也讓看過的 Sir,對看相撲比賽產生了興趣 ……
這才是把體育片拍得好看的真正價值——
不只是做出一部好片。
也形成是一種體育文化。
更是培養出一片新的土壤。
而題材也好,故事也好,這片天,都是這樣一步步撐開的。
最後,還是用國產體育片近幾年最成功的作品《奪冠》來收尾吧,那是國片裡難得的鋒芒。
郎平回國執教女排後,對所有運動員提出的那個問題——
你們愛排球嗎?打排球是為了什麼?
為了國家?為了爸媽?為了成為偶像?
還是為了自己?
在把一個簡單的事情,皈依宏大化、神聖化、抽象化的時候。
最好也摸摸内心。
它跳動的節奏裡。
有着最真實的聲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