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趙麗穎又雙叒陪跑,冤嗎?,歡迎閱讀。
今年白玉蘭,吳越力壓殷桃、趙麗穎奪下視後,和渣男陳俊生在 6 年後頂峰相見,戲劇得連羅子君也忍不住來湊個熱鬧。
場内大獎一頒完,場外關于趙麗穎陪跑冤不冤的讨論瞬間拉開混戰。
與其圍觀撕 X 不如就來科學分析一下,三次入圍三次錯過的小趙,這次衝獎失敗真的冤嗎?她距離第一座主流獎項還有多遠?
1.
因為去年的白玉蘭停辦,今年兩屆合一屆,确實有神仙打架,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陣勢。
五個視後提名中,偏冷門的是孫俪和譚卓。
孫俪不被看好倒不是演技有什麼問題,次要原因是《理想之城》已經播出兩年了,離頒獎季太遠相對是比較吃虧的。
而主要原因,是她已經憑《辣媽正傳》和《芈月傳》二封了,地位和蔣雯麗、宋丹丹并駕齊驅。白玉蘭歷史上還沒有誕生過三封視後,這種歷史之最的傳奇記錄很難輕易打破,除非孫俪拿出碾壓級别的實力,否則很可能就此變成白玉蘭吉祥物,次次給提名,次次不給獎。
至于譚卓,她的角色其實是五個提名中我最喜歡的。
譚卓在《對手》中飾演了一個風情萬種的間諜,一邊為錢發愁,深陷在拮據困窘的生活中;一邊又是個心狠手辣的冷酷女殺手,和陌生男人推杯換盞,犧牲美色套取情報。總之是一位以往國產劇中沒怎麼見過的女性角色。
雖然譚卓的表演足夠驚豔,但《對手》有個很大的硬傷,就是劇不夠出圈,甚至很多人還把它定義為冷門好劇。
所以在頒獎前,公認為機會更大的,是殷桃、趙麗穎和吳越。
從影響力來看,《人世間》全方位吊打,鄭娟大爆出圈,《縣委大院》《風吹半夏》在她面前都不夠看。
從獲獎履歷來說,吳越最單薄,是首提白玉蘭女主角,她此前擔綱主演的作品不算多,只憑《我的前半生》提過女配角,最終輸給了羅子君的媽媽,老戲骨許娣。
趙麗穎是第三次提名,相比前作《花千骨》《知否》,《風吹半夏》中的灰色女企業家許半夏明顯更立體,也更能體現演員演技。
殷桃憑《雞毛飛上天》拿過一次白玉蘭,并且已經解鎖電視劇獎大滿貫成就,這次想二封是難上再難,務必要炫出超越前作的演技。
至于表演難度,鄭娟這個角色殷桃完成得堪稱完美,從清純少女演到中年婦女,将一個身世坎坷,遭遇苦難又能咬牙面對的堅強女性演得細膩有層次。但殷桃演年代戲實在是太多太得心應手了,鄭娟之于她的新鮮感有,但不多。
而《風吹半夏》的許半夏,是一個在商界摸爬滾打獨自闖蕩的女強人。角色的亮點在于復雜性,許半夏不是一個純粹的好人或奸商,她頭腦聰明、處事果斷,手段上卻有圓滑、市儈的一面。
趙麗穎的演繹也算精準,復雜人設下的角色魅力被她消化、吃透、完整呈現。
扣分點則在于太順拐了。都說趙麗穎在這部劇中跳出舒适圈、挑戰灰色角色,但客觀點,不管是隐忍的盛明蘭、強勢的何幸福,還是野心家許半夏,本質上都是一個形象,那就是聰慧堅韌,一路打怪更新,走上人生巅峰的女強人。
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演不同扮相和經歷的女強人,要說這有多挑戰自我有點勉強吧?
至于吳越,她飾演的基層幹部艾鮮枝毫無疑問是最難的,因為這是一個我們天天在新聞中能看到的人物,這類角色看似尋常,但只要有一點尺度沒拿捏到位,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揣兜動作,觀眾都能敏感察覺到。
從衣着到姿态,說話語氣到動作反應,吳越确實把一個做事雷厲風行、爽辣無情的中年女幹部演得出神入化,讓人信服。
而且論發揮空間,《風吹半夏》更多的是戲捧人,小趙有能力調動了最好的制作班底,給足百分之百的 Highlight 時刻來發揮演技成就自己,而《縣委大院》是典型的人捧戲。簡而言之它不是托表演的戲,劇中最大牌的不是她,吳越能拿到的演技時刻有限,但還是在一個群像戲中突圍而出,成為最大閃光點之一。
兩相比較,趙姐輸得不冤。
2.
一直在白玉蘭門口轉悠的趙麗穎,到底啥時候能上桌,這個問題真的是老生常談了。
往前倒推趙麗穎的兩次入圍:
第一次憑借《花千骨》,劇在當年大爆,她飾演的花千骨前期單純後期黑化,和過往傻白甜的形象有比較大的突破,給個入圍即肯定,基本上就是來感受一下氛圍。
兩年後攜《知否》" 王者歸來 ",結果正面撞上兩座大山,蔣雯麗《正陽門下小女人》、姚晨《都挺好》,被按在地上殘暴摩擦。
雖然三次衝獎都以失敗告終,但趙麗穎選的本子還是很能體現野心的:
前幾年正午是刷獎的金字招牌,她立馬就合作了《知否》,即使演技還不足以和老戲骨同台飙戲,但實績在手,也算是成功轉型。
後來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刮起一陣狂風,她主演《誰是兇手》順勢跟上,更不用說《幸福到萬家》這樣底層人物 + 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簡直是撸獎 buff 疊滿了。
趙姐這顆衝獎的心那是明晃晃亮晶晶,但不知怎的,給人感覺就是差點兒意思。這問題,在于她的咖位太高不可能去冒險試錯,只能復制别人的成功模式,高情商的說法是前人摘花後人乘涼,低情商的說法是撿别人吃過的,所以導致她不管是搭正午、還是做大女主劇,都慢人一步。
白玉蘭往前數五屆,視後分别是《三十而已》—童瑤,《少年派》—闫妮,《正陽門下小女人》—蔣雯麗,《我的前半生》—馬伊琍,《雞毛飛上天》—殷桃。
類似《風吹半夏》這樣的創業女性角色,五年内已經給過殷桃和蔣雯麗了,這倆不管是角色深度還是诠釋難度都明顯是超過許半夏的。也就是說趙麗穎跟自己的前作比是進步的,但放在白玉蘭的評審範疇内,談不上精彩和新鮮。
吳越在拿獎後,有一段采訪引起讨論。大意是不會盲目追求大女主劇,目前更專注表演本身。
她能說出這段話也不是平白無故,金鷹獎的上一個視後是《人世間》的殷桃,飛天是《山海情》的熱依扎,再加上白玉蘭去年的童瑤和吳越,獲獎人都不是出自所謂的大女主劇,甚至連入圍名單裡稱得上大女主的也不多。
從前幾年的人人追逐大女主到破除大女主迷信,如今的創作趨勢明顯已不再是大女主靠題材就能亂殺的時代了,紅利早已吃完,不管是對觀眾的吸引力還是主流獎項的中獎率,都在一步步 " 祛魅 "。
而且從去年的《山海情》《覺醒年代》橫掃到今年《縣委大院》《人世間》雙黃蛋,能看出白玉蘭在評選上更加主旋律化,童瑤去年能在熱依扎手中搶下女主角也被認為是沾了《三十而已》是上海都市劇的光。
綜合來看,趙麗穎的人氣加成,對今後獎項的歸屬可能也會逐漸減弱。
3.
不過趙麗穎的大女主之路,相信短期内是不會偃旗息鼓的。
都說趙麗穎是 85 花中轉型最成功的,但拉一下她的作品表,也是最神奇的。
《知否》成功後粉絲都在畫正劇大餅,結果她產後復出的作品是養活一批 b 站 up 主的吐槽神劇《有翡》。
連續主演了《幸福到萬家》《風吹半夏》,這次都以為姐下定決心要珍惜羽毛往正劇圈衝刺了了,然後她調頭宣了一部古偶《與鳳行》。
其他人是直接放棄轉型,躺平在舒适區,趙麗穎是神一部鬼一部,薛定谔都猜不到她下部劇的走向。
一邊憋着勁想演技得到主流認可,一邊又舍不下奮鬥多年積攢來的巨大流量,所以不得不定時接演一些高曝光度和讨論度的古偶大女主。
這條魚與熊掌想兼得的貪心路,黃曉明曾經也走過。前腳憑《中國合夥人》拿了金雞影帝,後腳就貢獻了《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何以笙箫默》《橫衝直撞好萊塢》等一批豆瓣不及格的爛片。
既要又要的結果,就是你都拿了兩座金雞影帝,代表作依然是——
演戲就像畫皮,角色是最重要的胭脂,越好的角色就能幫助演員重建自己。而趙麗穎是畫一層,卸一層,再重新畫,再卸。如此反復橫跳的弊端,就是明星特質永遠高于演員身份,所謂的 " 星光 " 變成了橫在她跨向實力派的一道天塹。
《風吹半夏》即使被黑子批顏值下滑、土裡土氣,但和殷桃的駱玉珠放在一起,誰是明星誰是演員不言而喻。
這就是趙麗穎面前的尴尬,上有功成名就的大青衣,下有熱依扎、劉雅瑟等異軍突起不在意咖位的 85 實力派,她卡在中間前怕狼後怕虎,兩頭都想靠,結果陷入怪圈:在流量圈裡當演員,在演員圈裡做流量。
不過流量轉型,一直都是結構性難題,并且失敗案例遠高于成功。趙麗穎和粉絲也不用急,看看白玉蘭知名 " 怨婦 " 海清,履歷裡就差一個白玉蘭就電視劇獎大滿貫了,結果十年征戰次次陪跑,見證宋丹丹二次拿獎封神,目送殷桃成就大滿貫。
這次拿獎的吳越,和趙麗穎同年紀的時候,還在上海電影節拿新人獎。
前輩們都在這條路上走了很多年,以趙麗穎手上的資源和衝獎的魄力,只要能堅持,早晚會上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