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蔡徐坤的瓜還沒吃完,又有人塌房了,歡迎閱讀。
蔡徐坤塌房事件,餘波還在。
繼多個網站下架其相關視頻後。
又有律師表明,蔡徐坤有可能被列為劣迹藝人。
與此同時,蔡徐坤對狗仔放出「親密照」的光速打假,又被網友質疑是自導自演的公關秀。
随之而來的是全網一片「喊打喊殺」的聲音。
從 C 位出道到塌房群嘲。
蔡徐坤的墜落,也能影射出這個圈子的諸多問題。
巧的是,「小黃台」HBO 一部新出的美劇,講的正是頂流的塌房。
劇中消停不下來的娛樂圈,和内娛簡直一模一樣——
這部劇的主角,是逐夢娛樂圈的一家人。
大哥想成為演員,大姐想在舞台上跳舞,小弟想做歌手。
但在第一季中,這些都是遙不可及的美夢。
現實是,大哥到處跑龍套,付不起房租。
大姐出于生活所迫,改行做起房產中介。
只有小弟,雖然唱功一般,卻因為顏值率先走紅。
第二季時,好運才終于降臨,一家人都整整齊齊站在了鎂光燈下。
大哥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影、電視劇。
大姐曲線打入娛樂圈,做起經紀人。
小弟更是被經紀公司包裝成了全民偶像。
甚至他們的媽媽,都以頂流母親的身份出道,做起個人秀,擁有了大批粉絲。
可到了第三季呢?
關鍵詞成了「塌房」。
一家人,各有各的塌房方式。
小弟蔡絲是養成系偶像。
未成年時被保護得很好,沒有一絲绯聞。
剛成年,就被打造了「深情好男人」人設,與女頂流公開交往後,直接進入訂婚環節。
但,誰能想到。
不久就被曝出私生活混亂。
前腳剛公開了圈内女友,計劃在即将來臨的電影節上公開「我們有個孩子」。
突然被發現,他出軌素人女孩。
後續猛料不斷,被曝吸毒。
還髒話不斷、行為粗魯、侮辱女性 ……
對外營造的陽光優質偶像形象徹底崩塌。
只有粉絲照樣買單,依然「超愛」。
大哥塌房,塌得同樣很眼熟。
他作為一名演員,被罵不好好演戲,只知吃題材紅利。
他配音了一部動畫電影,上映前高調宣傳他的角色是迪士尼動畫史上第一個同志。
這使得影片還沒上映,就獲得了許多支持。
還挑起了支持者和反同群體的輿論罵戰。
然而,電影上映後,人們才發現這完全是「詐騙」。
所謂的同志角色,是個根本看不出性别的史萊姆。
影片打着進步旗号想讨好市場,卻又不願做出真正的改變。
再看看他們的媽媽。
媽媽原本被認為是最不可能塌房的。
以主持人身份出道,有自己的個人節目秀,采訪過許多圈内大佬。
還因為總是積極回應粉絲,被贊「寵粉」「平易近人」。
而且,在賺得盆滿缽滿後,及時退出了公共視野。
隐退後,反而一直是風評最好的。
但沒想到,因為手誤,在社交平台上發了幾句話。
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底層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品味的鄙視,充滿「208w」的傲慢。
瞬間點燃了大眾的階級對立情緒,成了眾矢之的。
全家混得最好的,反而不是頂流,而是作為經紀人的大姐。
她每天圍着明星打轉,捧紅藝人、炒作頂流、危機公關 ……
因為經常抛頭露面,反倒成了最受歡迎的女性,獲得業界最高榮譽提名。
她一開始也經歷過迷茫期。
因為這一行的工作日常,常常看起來非常可笑。
比如,為了自家明星,帶頭攻擊對家藝人,變得渾身戾氣。
為了和娛樂媒體鬥智鬥勇,她曾耗費整整一周,只為保護頂流偶像的隐私照。
她的很多同事都選擇轉行,聲稱要離開這個畸形的行業,做點對生命有意義的事。
大姐也經常被朋友嘲諷,漸漸也覺得自己的工作很丢人。
她嘗試過離開這一行,做點公益事業。
但又舍不得高薪收入。
後來改變策略,覺得可以利用圈内資源做點好事。
她會給明星安排一些「正能量」的作品,轉發值得傳播的社會新聞,籌辦公益演出。
可到頭來也看清,這些都是作秀。
不僅無法真正幫到别人,還可能讓明星背上偽善的罵名,不利于自己的事業發展。
慢慢攢足了經驗,她才成了一名成熟的經紀人。
這才明白,成為好的經紀人,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背鍋。
她犧牲自己,替家裡的大明星背了鍋。
在醜聞爆發的第一時間,主動出鏡擔責。
弟弟被罵為了專輯銷量,消費心理疾病患者。
大姐表示這都是經紀人負責的,弟弟反而不同意這樣做。
她又說,媽媽的社交平台一直是經紀公司打理的。
那些極端言論是她不小心發出去的。
因為大姐本來就是個暴脾氣,以前的「黑歷史」也不少,很容易就說服了大眾。
粉絲對這樣的結果也心滿意足。
頂流危機随之解除。
這一壯舉倒使得大姐成了業界最搶手的經紀人。
好萊塢大牌明星紛紛向她抛出橄榄枝,只求有朝一日替他們背鍋。
顯而易見,這部劇表面上講的是勵志的追夢故事,實際上是借搞笑抓馬的情節,不留情面地諷刺娛樂圈的畸形生态。
除了頂流塌房及其危機公關外,劇中還見縫插針地揭示了娛樂圈各個方面的歪風邪氣。
讓人分分鍾生出「世界大同」的感慨。
它諷刺偶像經濟。
年輕偶像以歌手身份出道。
經濟公司卻更多在形象上包裝,将其推入時尚、影視、商業等多個賽道,全方位曝光。
大火後,他的名字無人不知,他的作品卻無人在意。
經紀公司也不在乎偶像的業務能力,更看重偶像的經濟價值。
他們甚至會自己炒作新聞。
為他打造熒屏 cp,假裝不小心拍到他私下不堪的形象。
畢竟,黑紅也是紅。
可一旦做得過了火,真的塌房後。
經紀公司也會為穩住人設,無所不用其極。
蔡絲出軌素人女友一事被曝出後,經紀公司居然想将素人女友雪藏,送到沒有人煙的森林裡去生活。
女孩不同意後,他們又考慮着盡快給她頒個什麼獎,讓她成為能被粉絲接受的優質女友。
還有,劇中諷刺了本末倒置的影視圈。
一部電影能不能爆火,關鍵不再是作品的好壞,而是公關公司的推廣能力。
大哥主演的電影,辦了一場首映活動。
台下觀眾個個看得淚光閃閃,看完贊不絕口。
實際上,這些都是托兒。
還要全網地毯式轟炸推廣。
劇組成員要在社交平台上配合營業。
演員誇編劇,編劇誇導演,導演誇演員 …… 主打一個商業互吹。
圈内同行也前來助力。
話題、标籤被推到熱榜。
知名娛樂媒體、雜志公司安排訪談節目。
如果能真情流露,擠幾滴眼淚,流量密碼就到手了。
還有一個毒瘤,流水線式的電視劇。
演員像提線木偶,對表演沒有任何認知。
拍攝現場要做的只是站位和說詞兩件事。
他們還把自己定位為普通打工人,最大追求是準點下班。
好演員反而成了異類。
大哥在表演一個庭審戲時,臨場發揮,加了一個端起水杯的動作。
原以為這幕戲會更加自然。
哪知對戲的演員難以應對,瞬間卡殼,攝制組其他人員也表示不想增加工作量。
觀眾品味也越來越難以捉摸。
耗費幾年拍得好作品沒人看。
流水線電視劇反而意外爆紅,被一口氣續訂了三季。
劇中,普通人已經對當紅明星、最新的電視劇全然失去了興趣。
第一季中,還可見很多普通人對娛樂圈的向往和好奇。
這一季,完全成了圈内人的獨角戲。
劇中,雖然一直有新劇新片問世,但關注的大都是圈内人和粉絲。
或者,只是拿來當背景音樂打發時間,根本不關心内容的人。
人們寧願在家一遍遍刷老劇《老友記》。
這都和内娛環境何其相似。
爛片爛劇成災,明星接連塌房,審美嚴重降級。
時至今日,到了後流量時代。
實力派明星重新被看到,不少老劇被反復重溫。
蔡徐坤的塌房,已經遠不像前兩年那樣能引人驚詫。
人人都看清了,這個以夢之名的名利場,總歸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撞得頭破血流。
該吐槽的,該期望的,早已經說膩了。
至多劇中人一樣咒罵一句,「這個該死的行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