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估值2900億,那個“地表最強”人形機器人又要融資了,歡迎閱讀。
作者丨魯智高
來源丨投中網
人形機器人賽道,還在持續升溫。
2 月 20 日,Figure AI 在與 OpenAI" 分手 " 不到一個月,便發布了一款端到端通用模型 Helix ——一種用于通用人形機器人控制的視覺 - 語言 - 動作(VLA)模型。
按照他們的說法,Helix 可以将視覺語言模型中捕獲的豐富語義知識直接轉化為機器人動作,從而識别并拾取幾乎所有的小型家居物品,哪怕是機器人從未見過的物品。令人驚嘆的是,Helix 還能同時操控兩台機器人,最終實現機器人協作。
在 Helix 發布前幾天,市場上還傳出這家公司在進行 15 億美元 C 輪融資,預計投後估值達到 395 億美元(約 2864 億元)。從最新消息來看,他們此輪融資的投後估值上升到 400 億美元(約 2900 億元),并且已經收到了該估值的條款書。
國外如此,國内機器人發展也不甘示弱。在春晚上的表演吸睛無數後,宇樹科技老股被投資人瘋搶。作為公司創始人,90 後王興興還是民營企業座談會最年輕的企業家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備受關注的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彭志輝、王鶴分别也是 90 後。
" 埃隆 · 馬斯克 2.0"
三年幹出一家超級明星公司
三年時間,Figure AI 便成長為一家超級明星公司。
這番成績背後,離不開創始人 Brett Adcock 豐富的創業經驗。從佛羅裡達大學畢業後,出生于 1986 年的他便創辦了内容平台 StreetofWalls.com 和 Working App。在成立 Figure AI 前,他曾是電動飛機初創公司 Archer 和在線招聘平台 Vettery 的創始人。
20 年的科技創業經歷,不僅讓他積累了眾多資源,而且還收獲了豐厚的财富,甚至被業内稱為 " 埃隆 · 馬斯克 2.0"。目前,Archer 已經在美成功上市,而 Vettery 也通過收購實現 1 億美元的退出。
為了積極影響人類的未來,同時将人形機器人變成物理世界的通用界面,Brett Adcock 于 2022 年用自己的錢創立 Figure AI,決心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結合,打造出成功商業化的通用人形機器人。
2023 年,Figure AI 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Figure 01 面世,不僅能完成搬箱子等簡單的體力任務,還能通過觀看人類示範視頻學會衝咖啡等。與 OpenAI 合作後,再加上自身的 " 端到端 " 神經網絡技術,Figure 01 很快便再次驚豔外界。
時間回到 2024 年 3 月,一段展示這款機器人的視頻在外網刷屏。視頻中,機器人根據人類的口頭指令執行了一系列簡單的抓取和放置動作,除了能将蘋果遞給人類,還能将塑料袋放入籃子中,甚至将杯子和盤子放置在瀝水架上。
五個月後,這家公司發布設計評審共花了 18 個月的 Figure 02 機器人。這款專為在人類環境中工作而設計的人形機器人,具備與人類相當的負載能力,可抓取 25 公斤物體,能勝任各種復雜任務,同時還能進行語音互動,當時被稱為 " 地表最強人形機器人 "。
不過這對被外界期待的 " 強強組合 " 沒有持續多久。2025 年 2 月,Brett Adcock 宣布終止與 OpenAI 合作,并直言公司在完全自主研發的端到端機器人 AI 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個月不到,他們的端到端通用模型 Helix 閃亮登場。
在這家公司的介紹中,Helix 是首款能對整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包括頭部、軀幹、手腕和手指)進行高頻率、連續控制的視覺 - 語言 - 動作模型。目前,Helix 能夠在嵌入式低功耗 GPU 上運行,并且現在可以進行商業部署。
這款端到端通用模型,可以将視覺語言模型中捕獲的豐富語義知識直接轉化為機器人動作,從而識别并拾取幾乎所有的小型家居物品,哪怕是機器人從未見過的物品。令人驚嘆的是,Helix 能夠同時操控兩台機器人,最終實現機器人協作。
從 2025 年初開始,Figure AI 加速推進商業化。在 Brett Adcock 看來,公司在初期階段會專注于少數精選客戶,通過垂直深耕模式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
除了寶馬,他們還與一家美國公司達成合作,預計未來四年能交付 10 萬台人形機器人。與此同時,按照這家公司的設想,一旦 Helix 規模擴大 1000 倍,能夠驅動數百萬個機器人時,将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洽談新一輪融資
估值有望達到 2900 億元
在明星創業者光環加持下,再加上人形機器人的熱門方向,Figure AI 受到投資人熱捧。
成立一年後,這家公司便完成 7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Parkway Venture Capital、Aliya Capital 和 Bold Ventures 等 10 家投資者,估值超過 4 億美元。其中,Brett Adcock 在本輪融資中也投資了 2000 萬美元。
2023 年 7 月,Figure AI 完成 Big Sky Partners 和 Intel Capital 等投資的 900 萬美元。到了 2024 年 2 月,在眾多知名投資人的支持下,他們又完成一筆金額高達約 6.75 億美元(近 50 億元)的融資,估值飙升到 26 億美元(約 188 億元)。
其中,貝佐斯通過名下投資公司 Explore Investments LLC 投資 1 億美元,Parkway Venture Capital 投資 1 億美元,微軟投資 9500 萬美元,Align Ventures 投資 9000 萬美元,英偉達和亞馬遜旗下基金各自投資 5000 萬美元,OpenAI 投資 500 萬美元。
與此同時,英特爾、三星、LG 等科技巨頭,以及 Tamarack、Boscolo Intervest、" 木頭姐 " 凱瑟琳 · 伍德旗下風投基金 ARK Venture Fund 等公司及個人也參與了此輪融資。
在 Helix 發布前幾天,市場上傳出 Figure AI 在進行 15 億美元 C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和 Align Ventures,預計投後估值達到 395 億美元(約 2864 億元)。從最新消息來看,他們此輪融資的投後估值上升到 400 億美元(約 2900 億元),并且已經收到了該估值的條款書。
這也意味着,Figure AI 一旦完成這筆融資,不僅估值将比上一輪的 26 億美元增長超過 15 倍,而且還将跻身全球十大估值最高未上市初創公司,與字節跳動、SpaceX 和 OpenAI 等并列。
賽道火熱,90 後來到聚光燈下
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國外玩家融資兇猛,國内選手也不甘示弱。
90 後王興興于 2016 年創立的宇樹科技,已經獲得紅杉中國、北京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美團龍珠、中關村科學城、上海科創基金、中信證券、祥峰投資、深創投、源碼資本、順為資本、經緯創投等投資。
不久前,這家已經融到 C 輪的公司,更是傳出老股被眾多投資機構争搶。我的同事在《宇樹老股徹底火了》中提到,他們正在籌備新一輪融資,2025 年春節前的投前估值口徑是 80 億元,同時對投資方的要求很高。
智元機器人同樣備受關注。這家公司也由 90 後創立,且創始人是有華為 " 天才少年 " 光環的彭志輝。在 2023 年 3 月成立後,他們迅速受到紅杉中國、高瓴、經緯創投、高榕創投、藍馳創投、鼎晖投資、基石資本、中科創星、比亞迪等追捧,成立一年估值就達到 70 億元。
2023 年 5 月成立的銀河通用機器人,創始人王鶴也是 90 後。他不僅是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還是國内最早進行具身智能研究的前沿學者,師從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能泰鬥 Leonidas J. Guibas。
這家公司天使輪便拿到 7 億元,同時半年時間完成兩輪超過 12 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啟明創投、藍馳創投、經緯創投、源碼資本、IDG 資本、深創投、香港投資公司 HKIC、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等。
資本熱捧的背後,是對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大力看好。也許用不了太長時間,人形機器人便将出現在大街小巷,并且各方面與人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