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千頁豆腐和魚豆腐,都不是豆腐,歡迎閱讀。
每次去火鍋店,你是不是也經常看着菜單陷入無窮無盡的思想拉扯。
老豆腐,嫩豆腐,凍豆腐,千頁豆腐,魚豆腐 ……
名稱裡帶 " 豆腐 ",就一定是豆腐嗎?這些豆腐到底有什麼區别?
根據國家标準《食品國家安全标準 - 豆制品》的定義,豆制品可以分為發酵豆制品、非發酵豆制品和大豆蛋白類制品。
以水和大豆為原料,經過制漿、凝固等工藝制作而成的豆腐,是我們普遍認知的 " 豆腐 ",屬于非發酵類豆制品。
以豆腐、豆漿為代表的傳統大豆制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高 / 圖蟲創意
凝固劑的不同又讓這些非發酵類豆制品產生了南豆腐、北豆腐和内酯豆腐的細分種類。
傳統的南、北豆腐分别采用石膏和滷水作為凝固劑。
南豆腐含水量高,吃起來細膩柔滑,又被稱為嫩豆腐;而我們常說的 " 滷水點豆腐 " 則是北豆腐,先用鹽滷凝固,之後還要經過壓榨和排水,含水量較低,口感扎實,又被稱為老豆腐。
内脂豆腐出現相對較晚,使用一種叫 " 葡萄糖酸内酯 " 的食品添加劑作為凝固劑,提高了豆腐的保水率,口感也最為嫩滑細膩。
千頁豆腐,不能劃分到豆腐名下,但也是豆制品大家族中的一員,屬于大豆蛋白類制品。
千頁豆腐是由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油和澱粉等配料和水混合而成,其制作過程包括斬拌、塑形、蒸煮等。
作為其主要成分的大豆分離蛋白,經過多種處理方法,剔除了大豆中原有的葉酸、纖維和碳水等非蛋白質成分,蛋白質含量達到了 90%。
大豆分離蛋白在食品領網域應用廣泛,包括千頁豆腐在内的素食其實只占一小部分,肉制品才是它的主陣地,比如我們無比親切熟悉的火腿腸。
某公司申請了 " 千頁豆腐 " 產品商标後,市場上出現了 " 千夜豆腐 "、" 千冶豆腐 " 等名稱,目前 " 千頁豆腐 " 已從商标退化為通用名稱 / 圖蟲創意
千頁豆腐與豆腐起碼還有點交集,魚豆腐和豆腐的關系就像兩條平行線。
魚豆腐是用魚肉絞成的魚糜為主要原料,添加大豆蛋白等輔料,再經蒸煮、切塊後油炸而成的魚糜制品。
和高植物蛋白的素食豆腐不同,魚豆腐還真是如假包換的高動物蛋白產品。2019 年,有研究人員不滿足于其中動物蛋白來源單一,甚至把目光瞄向了豆天蛾幼蟲,一種同樣富含動物蛋白的生物,用它代替部分魚糜的開發出了新型魚豆腐。
只負責吃的你,肉眼可能無法判斷具體的成分差别,但豆腐、千葉豆腐和魚豆腐還有一個明顯不同,那就是味覺體驗。
即使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千葉豆腐,也自帶了淡淡的鹹味。在食用鹽、味精等調味料的調和作用下,豆子原生的 " 大豆味 " 在千頁豆腐裡已經相當淡薄。
況且,得益于千頁豆腐的多孔結構,它就像一片幹爽的 " 海綿 ",能充分吸收湯汁。再碰上了火鍋和燒烤醬之後,吸飽了湯汁的千頁豆腐就變得更加下飯。
在關東煮中,吸滿湯汁的豆制品往往是人們的必點食材 / 圖蟲創意
魚豆腐則主打 " 鮮 " 和 " 彈 "。以 " 魚糜 " 為主導,再加上糖、食鹽、味精等其他調味料,魚豆腐整體呈現出一股濃郁鮮味。擂潰及熱處理後產生的魚糜凝膠形成了穩定的結構,口感 Q 彈。
除此之外,魚豆腐還有一個殺手锏,那就是 " 油炸 "。
豆腐從磨豆到點漿成型,烹饪方式以煮為主,顏色基本與黃豆内芯保持一致,素淨偏白;而魚豆腐在最後的熟化階段一般采用油炸的方式,成品大多表面略帶褶皺且色澤金黃,究竟誰更能勾動食欲,相信你已經在心裡做出了選擇。
火鍋中的魚豆腐色澤金黃、口感鮮嫩,受到消費者青睐 / 圖蟲創意
不過豆腐的地位沒那麼容易被替代。
豆腐最主要原料大豆,高蛋白低脂肪,同時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B 族維他命、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礦物質。
不包含大豆的千頁豆腐本身鈣含量和大豆磷脂成分較低,要想做的好吃還要經過高油高鹽的烹饪方式。
魚豆腐在加工過程中本就添加了大量的糖、油和鹽,油炸之後還需要再根據不同口味滷制調味。
所以,單從營養價值的角度考慮,千頁豆腐和魚豆腐都比不上天然原生的 " 真豆腐 "。
速凍火鍋食品為了提升口感、延長保質期,通常會使用食品添加劑 / 圖蟲創意
雖然我們平時都是一口一個豆腐這麼叫着,但魚豆腐和千頁豆腐确實不是豆腐。
下一次點菜時,魚豆腐和千頁豆腐收你一葷一素的錢,也别覺得食堂阿姨糊塗算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