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她自嘲“出了洋相”,卻迎來了陣陣掌聲……,歡迎閱讀。
" 我這雙鞋穿了好多年了
我也沒注意 ……"
近日
王志珍做客《開講啦》節目
分享她的熱血科研之路
在錄制現場
一個 " 小事故 " 打動了無數網友
主持人撒貝寧發現
地板上不斷出現黑渣
原來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
王志珍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
王志珍院士自嘲 " 出了洋相 "
現場觀眾卻致以掌聲
呢子大衣、中式調味料、肥皂
哪個是 45 年前的出國必備品?
1978 年
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
一批訪問學者陸續踏上
公派出國訪學的旅程
王志珍正是其中一員
面對王志珍院士
在節目現場對大家的提問
很多人會首先排除呢子大衣
卻不料這竟是正确選項
那時出國
國家都會出資為留學生
配置一件呢子大衣、兩套西裝
這一批走出去的年輕人
是中國的一張張 " 名片 "
是一座座 " 橋梁 "
能夠讓世界看到
改革開放的中國面孔
而這件呢子大衣
則代表一個積貧積弱太久的民族
面對世界時的尊嚴和形象
如何才能成為
" 旗杆式的人物 "?
王志珍院士的母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 " 奇迹 "
在節目中
首次披露的中科大
建校初始的系主任名單
讓現場連連驚呼
錢學森、華羅庚、郭永懷
貝時璋、趙九章 ……
這些頂尖的科學家們
都曾在這裡走上講台
為學生講課、布置作業
批改論文
王志珍院士說
在母校學習的經歷
令她一生受益
她在現場分享了一張
錢學森先生的手繪畫
畫中,錢老用一座旗杆
對自己所期待的人才
給出了具體注解——
" 力學系要培養的是
旗杆式的人物 "
王志珍院士解讀道
" 旗杆式的人物
就是高高地豎起來
下面有非常堅實的基礎 "
更讓她印象深刻的
是 " 中外語文 "
被置于旗杆底座
作為基礎之一
王志珍院士說
" 中文是母語
是基礎
英文是進行國際交流
最起碼的工具
要學好中文
還要學好英文 "
我國科研環境的發展
變化有多大?
王志珍院士感嘆
上世紀 70 年代
由于設備匮乏
對于蛋白質樣品的制備保存
都需要用 " 土辦法 " 制作儀器
王志珍院士分享說
一天中午
" 土辦法 " 制作的冷凍幹燥儀
突然爆炸
碎玻璃布滿整個房間
碰巧不在實驗室的她
僥幸逃過一劫
" 我到實驗室的時候
每個角落都充滿着
不同厚度、不同銳度的
幹燥器玻璃片
我挂在水池邊的一件衣服
被磷酸燒得千瘡百孔 "
正是如此
當她後來有機會
從德國帶回一件實驗器材時
她選擇了冷凍幹燥儀
這台冷凍幹燥儀
大幅提升了
當時科研工作的質量
回憶曾經的艱苦歲月
王志珍院士感慨頗深
" 如今大家做實驗時
使用的儀器裝備
只不過是近一二十年
才變得‘世界一流’
更要珍惜改革開放創造的條件
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 "
在此前接受專訪時
王志珍曾說
基礎研究的突破創新
比大多數人想象中更加艱難
這些造福人類
聽起來足以讓人心潮澎湃的可能性
或許就在不遠的将來
也或許遙遙無期
這就是基礎研究的魅力
如今
她依然堅持每天在實驗室裡工作
" 在實驗室裡我才覺得
踏實、快樂、幸福 "
王志珍用這句
最踏實最樸素的話語
講述着她
奮鬥一生的科研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