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被比亞迪奪走全球電車之王,馬斯克回應了,歡迎閱讀。
特斯拉本來剛交出一份挺不錯的 2023 Q4 成績單:
賣車 48.4 萬輛,生產 49.4 萬輛。
但特粉、媒體們很快發現了異常:特斯拉全球純電車企的 No.1,被比亞迪奪走了。
于是輿論一片騷動。
有人認為比亞迪是特斯拉最強勁對手;也有人認為兩家使命願景相同,不存在競争;當然還有人說,比亞迪比特斯拉,好比 " 諾基亞比 iPhone",完全沒可比性。
于是,大家紛紛問:馬老師,發生什麼事了?
馬斯克這次的回應,有點耐人尋味。
最大純電車企易主
總體成績上,比亞迪 2023 年銷量約為 302.44 萬輛。
國内層面,根據乘聯會此前預計,國内汽車銷量将達 2950 萬輛,以此計算比亞迪的國内市占比約為10.52%。
從全球角度來看,早前有媒體預測,比亞迪的全年總銷量很可能将位列全球第九,意味着中國汽車品牌首次殺入全球車企年銷量前十。
而引起國外輿論騷動的,是比亞迪的純電車銷量,超過了自身的混動車型。
整個四季度,比亞迪一共賣了52.64 萬輛純電車,超越特斯拉,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廠商。
2022 年時,比亞迪業績已經呈爆發态勢,當年幾乎所有預測,都認為比亞迪銷量會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車企。
但當時馬斯克認為比亞迪主要靠混動車型起量,不算真正的新能源車,有點勝之不武的意思。
這也是為何比亞迪實現純電車型反超之後,大家如此急切的詢問馬斯克的看法。
這一次,馬斯克說了這樣一段話:
特斯拉是一家 AI+ 機器人公司,只不過表現出來的像一家車企罷了。
言下之意,比亞迪賣車再多,不還是一家車企,跟我有可比性嗎?
海外怎麼看比亞迪
馬斯克的回應,其實是就着推特網友的 " 小作文 " 做的總結。
純電車型銷量數字上比亞迪實現超越,但國外網友,或者說特斯拉粉絲從這幾個角度分析此事:
比亞迪是一家車企 / 電池供應商,而特斯拉則是一家 AI 科技公司,只不過目前大部分利潤來自汽車罷了。
比亞迪大部分業績都在中國國内,特斯拉則在全球取得了成功。
比亞迪大而不強,沒有軟體能力;特斯拉則可以在很短時間向所有車主推送 FSD
特斯拉效率高于比亞迪,表現在工廠更少(特斯拉 8 座,比亞迪 30 座)、員工更少(特斯拉 14 萬、比亞迪 60 萬)
比亞迪大部分車型廉價、安全性差
特斯拉在汽車之外,還有 " 拯救人類 " 的使命,包括儲能、機器人等等業務。
綜上,一部分國外網友認為,比亞迪賣再多也不足為懼,跟特斯拉完全沒有可比性。
老馬深以為然,贊曰:對對對。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但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汽車,也僅僅是比亞迪業務的一部分。
甚至比亞迪是一個體量比特斯拉大得更多的工業巨獸。
和特斯拉重疊的部分,就有乘用車、電池、儲能、卡車業務。
這裡還要補充一點背景知識,特斯拉現在大力推的儲能站業務,比亞迪其實在 2008 年就開始做了,同樣是用大規模锂電池站接入光伏、風電網絡内。
截止目前,比亞迪儲能業務累計出貨 31.5GWh,全球排名第一。
至于比亞迪有,而特斯拉不曾涉足的業務,那就更多了,包括但不限于:汽車零部件、叉車、新能源公交車、半導體(IGBT+ 碳化矽)、消費電子制造、軌道交通、光伏 …
當然,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 Solar City 承擔光伏業務,和特斯拉的儲能業務配合。
所以全局、客觀角度來看,比亞迪目前除了在自動駕駛算法軟體上,距離特斯拉還有明顯差距,其他方面最最謙虛的講,也是旗鼓相當。
所以也有理中客的外國網友看出了關鍵:比亞迪和特斯拉都是致力于清潔能源、以及人類可持續未來的公司,兩家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
全球首富、院士馬老師,難道真的看不明白比亞迪的業務和能力嗎?
當然不可能了,這只不過是 " 推特之王 " 馬斯克,深谙傳播之道的技巧手段罷了。
馬斯克的 " 比亞迪口徑 "
馬斯克對比亞的評價口徑,歷史上幾經變化。
第一次公開評論比亞迪,是 2011 年接受采訪時,被問及如何看待這個競争對手。
主持人說比亞迪正在進軍美國,并且在提高電動車產量,巴菲特也持有比亞迪大概 10% 的股份。
但這些話讓馬斯克笑出了聲,還反問主持人 " 有沒有看過比亞迪的車?",并說自己不把比亞迪當作競争對手。
更進一步,馬斯克還評價了一番:
我覺得比亞迪沒有什麼好產品,或者特别的吸引力。比亞迪的技術也不是很強。而且比亞迪在中國還有相當嚴重的問題,所以我認為他們的重點應該是确保自己不會在中國倒閉。
客觀地說,比亞迪當年年銷量徘徊在四五十萬,燃油車的質量做工設計都飽受诟病,新能源的堅持投入沒見到回報還不被理解 …
而馬斯克第一次改變 " 比亞迪口徑 ",發生在前年。
這個時候比亞迪早已經起勢,在中國市場終結了特斯拉的 " 獨孤求敗 ",于是有人翻出了當年馬斯克這段視頻,問馬斯克如何看待。
馬斯克承認:
" 這是很多年前(的視頻)了,現在比亞迪的車很有競争力。"
僅僅半年,馬斯克的态度又發生了變化。
其實,從最初的忍不住發笑,到承認比亞迪實力,再到如今力圖從 "AI" 區分自己和競争者,其實已經表明面對中國智能車的快速崛起,特斯拉可以據守的核心優勢,越來越少了。
三電方面,特斯拉自己就在用比亞迪的電池。而且,自主產品将純電架構卷到 800V,充電功率幹到四五百千瓦以上,這些,特斯拉還沒有最新進展公布。
車輛制造方面,特斯拉開創的一體化壓鑄,現在也成了國内的主流,而且在鑄件集成度和壓鑄噸位上更加領先。
車輛本身的產品力配置層面,特斯拉更是不再占優。
包括比亞迪、華為、蔚小理等等在内的自主玩家,現在在做的,是向特斯拉最後的 " 高地 " ——智能駕駛攻堅。
也許過不了多久,馬斯克的 " 比亞迪口徑 ",又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One more thing
大家一直嘲笑 " 智能化不行 " 的比亞迪,已經在 2023 年 7 月,拿到了 L3 路測牌照。
背後,比亞迪已經拉起了一支 2000 人左右的自動駕駛自研團隊,并且和國内頭部自動駕駛公司緊密合作,兩線并行惡補智能化。
特斯拉目前還沒有 L3 牌照,當然不是實力不行,只不過比亞迪的進度确實讓人吃驚。
所以 FSD 落地中國,要抓緊了。
緊盯特斯拉的,又何止比亞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