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美媒實測電車續航,近半不合格,傳統車企比新勢力靠譜?,歡迎閱讀。
"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 50% 的目标,很可能會提前十年實現。" 在前幾天舉行的 2023 第十八屆中國汽車產業論壇,工信部原部長苗圩表示。
随着市場越來越青睐新能源車,我國新能源車銷售滲透率已接近 40%,而純電車目前保有量占比達 76.9%。加上近日碳酸锂價格跌破 10 萬一噸,更是汽車電氣化轉型的一管催化劑。
如今越來越多人買純電車,續航裡程也榮登他們的關注因素之首。
近日美國《消費者報告》對多款純電動汽車進行了一項高速公路續航測試,揭露了續航裡程中存在的水分。
測試條件如下:測試車輛充滿電,以時速 70 英裡(約合 113 公裡),行駛 2000 至 15000 英裡(約合 3219 到 24140 公裡)之間裡程,測試期間外界溫度在 21 至 32 攝氏度之間。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2 輛純電動汽車中有一半未達到車輛對外宣傳的 EPA 标準行駛裡程。
我們知道,電動車續航标準分三派:歐、美、中,其中以美國環保署制定的 EPA 标準工況最為嚴苛,也可以理解為最貼近實際工況,且在美國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多數會參考該标準。但根據《消費者報告》這次的實測,看來最嚴格的續航标準在選車買車時也不能完全依賴。
福特皮卡、Lucid 和特斯拉成績較差。" 美國小鵬 "Lucid 比預計的 384 英裡少了 40 英裡;特斯拉 Model S 比預計的 405 英裡少了 39 英裡;福特旗下皮卡 F-150 電動版差得最離譜,預計 320 英裡的 EPA 續航,僅跑出了 270 英裡,差值達到了 15.63%。
奧迪、現代、捷尼賽斯、日產和起亞的其他純電車也未達到 EPA 标準,但這些車輛的偏差裡程數均小于 20 英裡(約合 32.19 公裡)。例如在中國降價厲害的日產 Ariya(艾睿雅),實測差值僅 4 英裡,而明年将引入中國國内的 Ioniq 6 僅差 5 英裡。
另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是,奔馳、寶馬和福特出現 " 反向虛标 " 的情況,實測續航比 EPA 标準續航要多 10% 以上。寶馬 iX 比預計多行駛了 46 英裡(約合 74 千米),i4 比預計多行駛了 47 英裡(約合 75 千米)。
組中最成功的是梅賽德斯奔馳 EQE,滿電行駛了 332 英裡(約合 534 公裡),這比 EPA 标準續航裡程還長了 72 英裡(約合 115 公裡),值得關注的是,它的電池來自我們江西的孚能科技。
缸哥做了一幅圖如下,概述了該實測結果。看來新勢力比傳統車企續航更靠譜的刻板印象可以推翻了。
盡管成績斐然,但奔馳 EQE 在國内銷量仍處于尴尬境地,10 月銷量 823 輛,賣得最好的 5 月份也僅是 1254 輛;而 EQE SUV 出道就已是巅峰,從 5 月上市以來,月銷量最高僅為 6 月的 1533 輛。寶馬的 i4 和 iX,在他們的銷售歷史中也突破不了 3 位數的月銷量。
這很大可能是因為 BBA 豪華純電車型在國内的水土不服。
縱觀榜單,奔馳 EQE 售價在 38.8-44.43 萬元,EQE SUV 在 35.56-50.02 萬元。在國内,售價徘徊 35 萬元左右的純電車型銷量榜,基本被蔚來、阿維塔、極氪甚至高合占據;如果抛開純電,只看 35 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型,又殺進了理想、騰勢和岚圖三個產品力強大的品牌。
顯而易見,在豪華純電車型甚至豪華新能源車型領網域,新勢力奪得了中國市場的頭籌。
2023 年第三季度,美國新能源滲透率僅為 9.8%,和苗圩所說,我國預備超過 50% 的滲透率有着巨大區别,國情存在巨大鴻溝,中國新勢力對于美國市場也暫時不敢輕舉妄動,同時由于中國新勢力盤踞,Lucid 和 Rivian 等美國新勢力對進入中國市場也處在觀望狀态。
圍城之中,僅特斯拉能進退自如。
雙方市場環境存在天壤之别,作為全球第一以及第二大汽車市場,中美如何處理這巨大的矛盾,是影響未來汽車產銷發展需要考慮的因素。中美新勢力會不會有一戰?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