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電動車的“36萬輛奇點效應”,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錦緞
過去一個時期,圍繞新能源車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先後提出兩個階段性的產業發展 " 定律 ":
1."3 萬美元效應 ",即:3 萬美元将成為電動車最重要的競争價格帶。2."12% 生死線 ",即:12% 的單車毛利率是所有新能源車企生死線。
本文之中,我們将在原有研究基礎上,引申出一個新的觀點:"36 萬輛奇點效應 "。
這一現象是指,3 萬月銷量、36 萬輛年銷量,是新能源整車廠初步具備規模效應的開始,毛利率将會因此發生 " 奇點 " 式質變(不包括以獲取補貼為商業模式的超低價微車品牌)。某種程度上,哪些車企能最終擠上新能源車主桌,将取決于它們能否更早跨越這一規模奇點。
01 36 萬輛奇點效應
如果說價格戰只是行業短期波動的桎梏,那麼價格戰背後的規模優勢就是長線的競争核心。所有的制造業企業,都離不開一個基礎經濟學原理,就是規模效應。
對于重資產的汽車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同一個平台,同一套磨具,不同的銷量帶來的攤銷差距巨大。為什麼大多數新車企都是增收不增利,為什麼面對價格戰,有些企業非常從容具備定價權,有些企業甚至不敢被動接招,原因即此。
我們接下來就拆解下,車企銷量規模與毛利率究竟存在什麼關系。
尋找銷量與毛利率關系,我們還是得以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絕對龍頭特斯拉為例,回顧過去 5 年間特斯拉的制造毛利與銷量之間的關系。
如果我們把特斯拉的銷量和汽車毛利率放在一張表中,可以得出下面這張圖。
圖:特斯拉銷量與汽車毛利率關系,來源:企業财報
從縱向上來看,特斯拉季度銷量和汽車毛利率出現明顯的正相關,環比銷量增高或降低将會導致同期(或延後一期)汽車毛利率出現正比例波動。
但是橫向來看,似乎線性正向關的趨勢并不明顯。比如在 5-10 萬台這個區間,特斯拉汽車毛利率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說電動車的制造毛利率與銷量關系影響不大嗎?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了解電動車最主要的成本影響要素:電池級碳酸锂價格指數。這幾年碳酸锂的價格如下圖所示。
圖:磷酸锂價格指數 ,來源: Choice 金融客戶端
李斌曾表示,碳酸锂價格每變動 10 萬元,會影響蔚來汽車大約兩個點的毛利率。極氪 CEO 安聰慧表示,電池價格每變動一萬元,對極氪的影響是 575 元,對毛利的影響是 0.2%。
二者的說法趨于一致,即:每萬元锂電價格對主機廠毛利的外在影響在 0.2% 左右。
那麼如果我們要還原制造毛利率和銷量的關系,就不得不剔除動力電池這個外在最大成本要素的影響。
我們用 2018 年 Q1 作為基準,在此基礎上按照每萬元影響 0.2pct 的标準,采用華東地區電池級碳酸锂價格,還原剔除锂電池價格因素的汽車毛利率,最終可以得到一張刨除锂電池影響的特斯拉毛利率和銷量關系圖。
圖:特斯拉銷量與剔除動力電池成本的汽車毛利率,來源:錦緞研究院
這個圖片二者之間的正相關就非常明顯了,特斯拉毛利率出現了兩次相對明顯的躍遷:
第一次躍遷在 3-10 萬輛區間内,典型的特征是 2017Q3 到 2018Q3(因為缺少華東地區電池級價格數據,故展示 2018 年 Q1 後的圖形),汽車毛利率由 15.4pct,增長至 25pct,随後随着銷量的波動進入平台期。
第二次躍遷在 18-31 萬輛的區間,也就是 2020Q4-2022Q1 這個時間段,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由 20pct 躍遷至 29.7pct,增長幅度達到了 10pct。
我們在用同樣的口徑,去計算一下另外一個标的:比亞迪。
我們還是用刨除燃油車部分的銷量作為依據,可以看到自 2021 年以來比亞迪正處于第一次明顯的規模躍遷。以半年度為口徑,半年效率從 15 萬輛飙升至 122 萬量級,扣除動力電池影響的制造毛利由 18pct 增長至 28pct,毛利增長幅度在 10pct 左右。
圖:比亞迪銷量與剔除動力電池影響的汽車毛利率,來源:錦緞研究院
比亞迪的規模經濟躍遷更加線性,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比亞迪的毛利率以半年度為口徑,相對比較平滑。二是銷量增長的過程相較于特斯拉更為陡峭,因此整體圖形看起了正比例相關更為明顯。
無論數據口徑如何,結合比亞迪和特斯拉,我們能得出比較明确的結論:
· 規模經濟的躍遷始于單季度 3 萬輛和半年 15 萬輛的區間,也就是月銷 1-1.2 萬輛以上的新能源車品牌,會随着銷量提升出現明顯的制造毛利增長。
· 在月銷 3 萬 -6 萬之間,制造毛利會出現增長明顯放緩,類似于比亞迪 2021 年下半年和特斯拉 2018Q4-2020Q4。
· 在月銷超過 6 萬後,制造毛利會有更為明顯的與銷量正相關的關系,并且毛利增長幅度會更大,以比亞迪和特斯拉為例,增幅均在 10pct 左右。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新能源汽車規模經濟的躍遷奇點在月銷 3 萬、月銷 6 萬時(年銷量 36 萬、72 萬),此時規模效應會被大幅度放大。
月銷 3 萬這個奇點,是理想今年有望突破的區間,這也就是為什麼李想對于制定的銷售目标低于 36 萬輛耿耿于懷了,畢竟年初和供應鏈談判很可能因為錯誤預估而損失部分利潤率和產能。
圖:李想談銷量計劃,來源:微博截圖
當然所有的規模經濟都不可能被無限放大,那麼對于新能源車來講這個最小有效規模點到底在哪?
02 最小有效規模
英國經濟學家馬克西和西爾伯斯通在其合著的《汽車工業》一書裡計算并繪制了汽車工廠生產線的長期平均費用曲線圖,就是馬克西 - 西爾伯斯通曲線。
他其實反應的就是規模經濟的 " 上限 "。當達到這個有效上限時,車企如果想要繼續降低成本,就需要在生產工藝、材料等環節下功夫,而不能再追尋產量規模。
圖:馬克西 - 西爾伯斯通曲線,來源:第一電動
那麼對于電動車而言,這個最小有效規模是多少呢? 其實我們可用的樣本并不多,因為目前電動車市場規模效應樣本很小,能作為樣本分析的依舊還僅有比亞迪和特斯拉。
介于比亞迪半年披露一次汽車利潤率,2023 年半年報還未發布,我們還是以特斯拉為例在 2022 年 Q2 之後,汽車毛利率和銷量出現了明顯的背離。
圖: 特斯拉銷量與剔除動力電池毛利率關系,來源: 錦緞研究院
這其中存在兩個可能的原因:其一可能是特斯拉觸達了最小有效規模點,其二可能是特斯拉激進的定價策略導致毛利出現明顯的下滑。
圖: 特斯拉單車均價及對毛利率影響,來源: 企業财報、錦緞研究院測 算
為了探究特斯拉是不是觸達了最小有效規模點,我們肯定要先排除定價策略帶來的影響,我們以特斯拉中國的售價變動還原自 2022 年 Q2 以來的利潤率(扣除電車均價下滑對毛利率的影響)。
圖: 特斯拉銷量與多角度還原制造毛利率關系,來源: 錦緞研究院
然後我們做一個敏感性分析,就可以看出,在 2022Q4 之後,即便剔除了動力電池和售價的影響,特斯拉的單季度銷量和制造毛利率依舊出現了明顯的背離。
就目前僅有的數據而言,當新能源車企單季度銷量達到 40 萬輛(特斯拉 2022Q4 的銷量),月銷量超過 13 萬以上,制造毛利率不會再随着銷量而提升,達到最小有效規模點。
比亞迪目前正處于這個區間以上,我們不妨等二季度比亞迪汽車毛利率披露後驗證一下。
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特斯拉在成本端全力發力,想要在制作工藝上尋求突破,無論是一體化壓鑄,還是機器人。本質上其實是很難再通過規模提升利潤率,轉而尋求其他解題思路,比亞迪也即将面臨相同的問題。
03 理想們仍需努力
總結一下,本文的兩個核心觀點:
1. 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效益奇點是 3 萬輛和 6 萬輛,在達到月銷 3 萬輛時毛利率會随着銷售量出現提升,随後增長放緩。在達到 6 萬輛以上時,會出現二次提升,并且提升的幅度會明顯加強。規模效應的奇點就是年銷量突破 36 萬輛和 72 萬輛。
2. 規模效應的最小有效規模點在單季度 40 萬輛左右,此後規模效應會失效,車企利潤率會出現橫盤,并尋求生產工藝和材料上的突破。
我們再來根據 2023 最新銷量劃分下目前各個新能源品牌所處的區間。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