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與華為二次牽手,會擦出怎樣的新火花?,歡迎閱讀。
長安與華為二次合作,不怕只做華為智能技術的軀體?
------------------------------- ●
撰文丨梅蘭竹菊
責編丨江
設計丨 PinZwo
從下半年開始,華為在汽車圈動作頻頻,繼宣布與奇瑞、北汽等車企合作研發新產品後,近日又官宣與長安汽車進行二次合作,表示雙方已經籤署了合作框架協定。據悉,華為與深藍汽車将聚焦汽車智能化領網域,共同推進新技術在智能電動車領網域的研發與應用。
長安與華為的二次合作是否跟第一次一樣為智選車模式,還是其它方式,目前官方沒有給出明确答案。不過相比之下,想必很多人更關心的是,長安再次選擇華為,背後在打什麼算盤?為何不把智能電動車的靈魂掌控在自己手中?
長安對電動車的靈魂是何态度?
估計大家還記得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說過的一句話:" 上汽不能接受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否則它就成了靈魂,上汽就成了軀體。" 然而,車企之間的悲喜并不相通,長安汽車似乎并不在乎自身是否成為軀體。
早前,長安汽車就與華為在智駕系統方面展開合作,兩者聯合寧德時代共同打造了阿維塔。而阿維塔 11 就是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僅使用了華為 ADS 高階智能輔助駕駛,以及鴻蒙車機系統,還有華為提供的電機和電控。可以說,阿維塔 11 的核心功能都來自于華為。
然而長安汽車不僅沒有擔心阿維塔成為軀體,更是對華為的信任感進一步增強,此次再合作就是最好的體現。根據協定,長安汽車與華為将在數字化轉型、算力中心、雲業務、工業軟體、軟體工具鏈、海外業務、光儲充領網域等方面合作,共同完善合作推進機制。其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雙方共同完成基于新汽車 · 新生态的長安總體數字化轉型規劃落地方案,構建保障落地的變革管理體系。也就是說,此次長安汽車與華為再牽手,同樣在智能技術領網域發力,而應用對象就是深藍品牌。
對于深藍品牌來說,确實需要華為的賦能。深藍品牌官宣智能平權的戰略規劃。然而對于深藍品牌來說,輔助駕駛與智能座艙都是短板。相反,華為的智能技術素來有出色表心,加之阿維塔的智能科技水平在市場上備受好評,那麼深藍品牌想要補齊智能領網域的短板,選擇華為也是較為理性的決策。
不過深藍品牌的定位跟阿維塔不同,前者的價格體系更低,不一定能撐得起華為的智駕系統,未來深藍品牌或許會采用華為的鴻蒙系統或其它智能技術,所以深藍品牌與華為的合作可能更多基于智能座艙,也不排除會開創出新的關于高級别輔助駕駛的合作道路。
至于靈魂論問題,買車君感覺深藍品牌也無需擔心,其在長安汽車的賦能下,在三電技術和生產制造硬實力方面有着很強的積累。這也是智能電動車的靈魂部件,畢竟智能電動車仍是承載着出行任務的汽車,硬體性能是否靠譜也十分重要,只有硬體品質過關,軟體才有更好的載體發揮功能的作用。
因此,深藍品牌在保持自己長板基礎上,通過華為助力來補齊短板,長遠來看有助于深藍品牌獲得更好的發展,而深藍品牌與華為牽手,也可以說是強強聯合,又或者說各取所需。
華為又需要什麼?
深藍品牌需要華為,同時華為也希望借助深藍品牌的市場勢能獲得更好的發展。眾所周知,此前華為規劃,華為車 BU 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但是實現這一目标的前提是必須先幫助車企賣 100 萬輛車。但是華為的車企朋友圈中,AITO 問界在今年的市場成績沒能延續去年的良好勢頭,同時阿維塔和極狐汽車等合作夥伴也沒能取得較高的銷量戰績,所以華為車 BU 想要實現目标并不容易。
然而深藍品牌的市場表現不同,旗下產品有着很高的熱度,以今年 7 月份為例,深藍品牌交出 13172 輛的成績,其中剛進入市場的深藍 S7,更是貢獻了 9197 輛,相當受市場歡迎,那麼華為借助深藍品牌的銷量勢能,有望為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實際上,如今智能電動化浪潮滾滾向前,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加劇,華為确實需要一款走量車輛來改變當前在汽車領網域的成績局勢,以向行業進一步印證能夠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能力。而深藍的熱賣,恰恰給了華為一次全新的嘗試機遇。
不過買車君預測,未來華為在汽車領網域的朋友圈還有不斷壯大,下一家車企是誰難以猜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華為的資源是有限的,合作的車企越多,那麼每家企業分到的資源就越少,屆時也不一定能在市場上掀起太大的風浪。因此,對合作車企如果進行資源分配,以及各個品牌以及各個車型之間如何進行市場定位,都是華為不得不思考的難題。
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非常激烈,比亞迪、特斯拉、埃安等品牌的表現很強勢,那麼面對強敵,打不過的時候,與其它企業合作,攜手共同征戰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而且長安與華為在合作方面也積澱了不少經驗,那麼二次合作,雙方能否擦出新的火花,會否探索出新合作模式等等,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