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更名後的廣汽領程,将矛頭對準“皮卡”?,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從重卡邁向皮卡,廣汽商用車的事業版圖正在打開新的格局。
在汽車市場競逐如此激烈的 2025 年,中國車企的關注焦點似乎都匯集在乘用車市場。但本屆上海車展上,鑑于中國品牌的整體發展比往年更具市場統治力,這股從乘用車吹向全領網域的擴張之風倒也顯得異常兇猛。
不分品類、不分價格、不分品牌,來自全球的媒體、車企、供應商等汽車產業從業人員,在這場新車與技術盛宴中都愈加表露出對于 " 中國汽車 " 的熱情。
也正是在這樣趨勢影響下,随着公司完成重組及整合,正式完成更名的廣汽領程借着上海車展的機會再次表露了自身對于未來的思考。
從重卡到皮卡,從專注機械到智能化層面,在廣汽集團三年「番禺行動」的規劃下,廣汽領程的進化思路會随着時代的進化而進化。
回到眼下的業務,盡管廣汽商用車稍早前就已拉開了下一步計劃的大幕 "135" 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方針也定在了:
"1" 是一個目标:力争到 2030 年,營收規模達 300 億元,成為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的中堅力量;
"3" 是三大引擎:打造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和用戶生态三大發展引擎,驅動商用車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全面發展;
"5" 是五大戰略措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高效靈敏的人才隊伍。精研場景定義汽車,構建新能源商用車產品矩陣。整合廣汽的資源優勢,創新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搭建產業合作聯盟,營造共生共榮共享產業生态。立足灣區放眼全球,積極拓展國際商用車市場。
但回溯 2024 年,就像廣汽領程總經理張志勇曾對外所言," 曾經的廣汽日野是整車的主機制造廠,那這次也将成為企業戰略轉型的核心點。"
從廣汽日野時代走入廣汽領程的新生,企業的發展終究是進入到了一個不同以往的階段。
按照 "135" 戰略規劃推進,接下來,廣汽領程勢必會圍繞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用戶生态三大方面加以發展。那在業務範疇上,當張志勇在上海車展上反復提及皮卡市場的潛力,從中所能提煉的關鍵信息必然就是,廣汽領程将不再局限于重卡等大型商用車市場的野心。
每一個新的時代啟幕,相信每一家願意與時代同頻的中國車企,都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供發展的良機。整個廣汽集團都是如此,那麼,廣汽領程亦然。
眾所周知,2024 年一整年,雖然中國車市的商用車產銷分别為 380.5 萬輛和 387.3 萬輛,同比分别下降 5.8% 和 3.9%。但分品類來看,客車、皮卡、新能源商用車三個品類產品產銷均呈現同比增長,海外出口市場也出現明顯增量,全年累計出口超過 90 萬輛。
這就意味着,當廣汽領程選擇進入皮卡市場,這可不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而是在長期主義的思維下,對于自我發展給出的一個極為具象的最新企劃。
上海車展期間,作為本屆車展的焦點之作,廣汽領程也攜 GAC PICKUP 01,以 " 全網域科技美學、全網域适應力、全網域智能體驗 " 三大維度,重新定義着皮卡價值内核。試圖和同場競技的諸多友商,共同将皮卡市場做大做強,其實也表明了,廣汽領程的新生并非說說而已。
講真,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因為全國各地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限行法規,皮卡市場一直以來都只是面向少數人的存在。
但話說回來,到了現在這個全行業都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當 " 中國制造 " 逐漸轉向 " 中國智造 ",依托技術的斷層優勢,傳統乘用車也好,皮卡這樣的細分車型也罷,相較于海外車企旗下的產品,論綜合實力,無一例外不是技高一籌的。
而去年,如果單算皮卡的出口量,其實也能看得到出來,這個市場的潛力究竟有多大。
換句話說,去年全年,國產皮卡累計出口 254,072 輛,累計同比增長 53.21%。其中,江淮、長安、江鈴、福田皮卡等都獲得不錯的銷量表現,不就是給了廣汽領程發力該領網域的信心嗎?
當然,我們同樣需要清楚的一點是,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那種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想當然的想法還是不該出現在這個階段。對于廣汽領程來說,市場潛力在前的同時,提升自身實力同樣會是刻不容緩的。
在展會期間,張志勇倒也向我們細數了廣汽領程在多個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一、廣汽集團是國内有實力的汽車大集團之一,其已在新能源領網域投入了 500 多億的研發費用,自然,在三電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上的積累,可以很好賦能皮卡,從而無需廣汽領程後續在這方面單獨投入過多資源;
二、廣汽領程本身體制中擁有從全球召集過來專業的核心骨幹,僅僅在皮卡研發領網域,廣汽領程都有着經驗極為豐富的總工程師,以及國内大型皮卡廠家成員、專業賽車手等頂尖人才;
三、整個廣汽集團在全球 70 多個國家所鋪設的銷售網絡,完全可以給廣汽領程未來出海的規劃鋪設好最堅實的渠道基礎。
而正是這些固有條件的存在,試問,廣汽領程還有什麼顧慮不牟足幹勁進入皮卡這個日漸熱鬧的市場?
" 在 2027 年正式推出一款皮卡產品 " 是廣汽領程此刻給外界的最新期待,那在外界看來,當新時代的曙光給了廣汽領程一條快速向前的發展鏈路,無論是實力去看,還是以市場現狀為背景,廣汽領程這一步走得都是恰逢其時。
的确,在行業轉型如火如荼的當下,中國車企對于電動化戰略的執行,以及對旗下子板塊業務的調整,可謂是這幾年着重在考慮的要事。
而相比乘用車市場,發生在商用車領網域的諸多變化,好像并不受太多消費者的關注。但這并不是在說,車企在和友商拼命争奪乘用車份額的同時,就可以忽視掉後者在產業發展中所蘊藏的潛力。
這幾年,不管是不是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大小商用車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的趨勢很明顯,從中國放眼至全球市場,公交、城際、物流、土建等涉及商業運營的用車需求,均将采購新能源車作為行業更新的第一要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型汽車集團一面要靠着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無休止的降本增效,來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争,另一面,為尋求新的發展突破口,也為不再受制于乘用車發展的限制,針對商用車業務提出更為具象的轉型戰略,總是沒錯的。而廣汽領程經由重整,提出進入皮卡市場,打造一個 " 全網域融合 " 的使用生态,其目的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