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獨步「折疊江湖」,華為還要「孤獨」多久?,歡迎閱讀。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的報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 618 期間的整體銷量同比下滑了 8%。然而,一片下行中,華為的銷量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 52%。
出色表現背後,是華為對未來市場的準确預判,并早已躬身入局。近兩年來,折疊屏手機井噴式發展。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
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近 293 萬台,同比増長 154%。其中,華為連續三年保持過半市場份額。有意思的是,自今年春天華為 Mate X3 發售以來,市場反饋熱烈,從高辨識度外觀到全能生态體驗都好評不斷,堪稱年度優秀理财產品。
起步就上萬元的高端手機,為何如此受到熱捧?又憑借什麼秘訣,讓華為獨步「折疊江湖」,一機難求?
一路領跑,底氣何來?
近年來,三星、摩托羅拉、小米、OPPO、vivo 等一線手機廠商紛紛下場博弈,打算在折疊屏手機市場分一杯羹。
有意思的是,折疊屏手機為何代表着智能手機的「戰略高地」?兩方面原因:眼下,智能手機迭代進入平緩期,代際間的創新新意有限,而折疊屏通過改變物理屬性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創造出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鉸鏈、柔性内屏等技術門檻相當高,折疊屏手機代表着品牌制造工藝的最高水準。
雖然近兩年折疊屏手機呈現出井噴的發展态勢,但是,作為研發投入極高的一條新賽道,真有那麼容易走通嗎?眾多品牌入局折疊屏賽道,究竟是單單為了搶占高端市場,還是憑借頂尖技術與研發投入,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創新體驗?縱觀市面上的產品很多都大同小異,一味追求輕薄,在其他使用體驗上卻無法兼顧,最終造成了優勢越突出、短板也越明顯。
反觀華為,其擁有半數市場份額的背後,是對此不計成本投入,深知高銷量的背後實打實是技術支撐。據悉,華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達到 9,773 億人民币。2022 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 1,615 億人民币,占其全年收入的 25.1%。華為在 2022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行榜上位列第 4 位。
強大的研發能力是華為折疊屏不斷發展迭代的底氣與強大動力;也正是基于對科技創新的堅持,釋放出強大的創新科技競争力,讓其穩居高端手機市場前列,持續引領行業發展。關關難過關關過,不斷攻堅克難為市場打樣,毋庸置疑,華為在折疊手機領網域擔當着「創新引領者」的角色,通過研發新技術、更新軟硬體配置、優化用戶體驗,讓每代產品都成為賽道發展的風向标。
深知折疊屏手機是技術集大成的體現,華為一邊摸索、一邊創新、一邊突破,形成了 " 展開無折痕、合上無縫隙 " 的行業金線标準。2019 年的折疊屏手機 Mate X 就用成熟的外折技術讓首代用戶體驗到折疊屏獨特的大屏觀感;次年,在第二代旗艦華為 Mate Xs 中應用了锆基液态金屬,大大提升鉸鏈耐用度;再隔一年," 雙旋水滴鉸鏈 " 橫空出世,讓第三代旗艦華為 Mate X2 在彎折處形成一個水滴式的容屏空間,既解決了折疊狀态下的機身縫隙問題,又最大限度撫平折痕,讓消費者對 " 無縫内折 " 有了新的認識;攻克上述兩大制約折疊屏發展的難題後,當年年底華為又迭新了 " 水滴形鉸鏈 ",在業内率先實現了 " 内折 "" 外折 "" 縱向 " 全矩陣折疊技術,從此站穩了在「折疊江湖」的絕對統治地位。
而最新的華為 Mate X3,依靠深厚的技術背景和雄厚實力,将折疊屏使用體驗再次拉升到新的高度,真正定義全能折疊旗艦。
始終讓最核心的技術穩居金線之上,是華為一路領跑的最大底氣。
「輕薄」只是基礎,更要十項全能
折疊屏手機剛出現時,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容忍度很高,玩的就是新奇。當滿市場開 " 卷 " 之後,「使用體驗」的重要性一下就上來了。上文提及,市場上大部分折疊屏手機有個通病:抓頭不顧尾。
對華為來說,極致輕薄是标配,在此基礎上還要「十項全能」才是真正的挑戰。輕薄,華為 Mate X3 做到了,把最大阻礙 Type-C 充電口做到薄似一元硬币的厚度。華為工程師還發明了抗壓強度更大的 " 金剛鋁 " 材質,并用其替代部分钛合金。一點點積累下來,華為 Mate X3 的重量降了下來,比 iPhone 14 Pro Max 還要輕,其中的技術含金量令同行和消費者嘆為觀止。
極致輕薄只能帶來使用手感提升,而華為更在乎的,是當一個 " 十邊形戰士 ",全能發展,配合其他功能大幅提升綜合使用體驗。
為了提升折疊屏手機的可靠性,華為 Mate X3 對鉸鏈進行受力分析,并在轉軸中采用全新雙軌直驅單元,讓運動軌迹更精準,同時高精度的凸輪設計能保證用戶一致的開合手感。
另外,華為 Mate X3 也通過 " 内外兼修 " 來提升螢幕耐用性,外屏使用昆侖玻璃用納米晶體提升韌性。而在更脆弱的内屏中首次采用抗衝擊非牛頓流體材料,實現了折疊屏手機在慢速彎折時呈現柔軟狀态;遇到外力快速衝擊時,材料中分子鏈與鏈之間的動态化學鍵迅速斷裂并吸收外界的能量,抗衝擊性提升至 4 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華為 Mate X3 是國内首款支持 IPX8 抗水的大屏折疊手機,這相比于直板機而言難度要高得多,特殊的構造使防水點位多了 4 倍以上。研發工程師将機身分為防水管控區和防水禁止區,前者内部的高分子和金屬材料均具備防水性能。此外,該款折疊機還通過觸控算法更新,大大提升溼手觸控螢幕的成功率。
對很多高端旗艦手機產品來說,支持無線充電已經是基礎标配了,但這對設計更加精密復雜的折疊屏來說并不簡單:華為 Mate X3 采用了一種高飽和納米晶的新材料,把納米材料的磁導率從 2000 提升到 5000;同時采用超高導熱石墨烯,效能提升了 80%,讓 " 薄如紙片 " 的手機實現了 50W 超級無線快充。
除了超高規格的螢幕素質,華為 Mate X3 還提供了全色網域全鏈路的色彩管理,并支持 P3 投屏,無論手機端還是投屏端,都具備專顯級色準,成為首款内外雙屏均獲德國萊茵 TÜV 專業色準雙認證的折疊屏手機。
另外,不少廠商為了追求重量和輕薄的極致,也在折疊屏產品的影像能力上做出讓步,與傳統直板手機形成了不小體驗差距。但華為卻在保證手感的基礎上,依然為 Mate X3 搭載了高素質的移動影像能力,其也能實現 5 倍潛望式光學變焦、疾速閃拍和懸停拍照等功能,同時基于 XMAGE 技術的加持,全新的 AI 質感影像引擎讓細節特征真實細膩,讓用戶感受極致的拍攝樂趣。
在老本行通信技術上,華為同樣給力地做到了跨越式技術創新,通過優化設計将上蓋做了一個獨立的寄生天線,展開時不影響,閉合後甚至能放大信号。這個名為 " 靈犀天線 " 的黑科技讓手機在折疊狀态下信号比 iPhone 14 Pro Max 提升 2.1dB。
還有 " 靈犀雙 Wi-Fi 智能加速功能 " 也憑借實用性強深受好評。該技術能根據數據包的特性智慧地判斷用戶是需要更短延時還是更高下載率,實現了并發模式下時延下降 77%,需要高流量時,下載速率提升 92%。這樣以用戶應用需求出發而創新的技術,一點點累積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逐漸拉大了與市場競品的距離。
另外,華為同樣重視折疊屏手機的軟體生态打造,在該機型在 Top 300 應用中已經實現了 100% 大屏适配,在 Top 2000 應用中實現了 90% 大屏适配。此外,華為一直致力于與全球開發者共享合作,推動折疊屏應用生态建設,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一項項黑科技源于華為不計成本地研發,不斷在和創新技術死磕的華為用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成為了折疊屏賽道的 " 十邊形戰士 ",用真正的全能體驗為行業樹立起标杆。
創造「引領時代」的經典
從春天發售,到眼下步入盛夏,華為 Mate X3 的銷量和口碑都雙雙拉滿,雖然定價不低,但憑借強勁的性能和極佳的使用感受迅速搶占市場,成為該品類的出貨王。客觀地說,市場表現反饋強烈,短暫的溢價屬于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體現,而市場長期的需求反饋足以說明華為的產品力過硬,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很高。這個現象背後,不止是華為 Mate X3 創造了智能手機的第二增長曲線和新賽道,更是品牌競争力的集中體現。
上文從市場、行業、技術等方面入手,以華為 Mate X3 為案例抽絲剝繭分析了華為的產品競争力。但說到底,在這些遙遙領先的技術背後,華為能一路領跑的根本内驅力在哪?
還是以折疊屏手機這一賽道來看,華為通過頻率極高的創新去推進賽道的天花板,從未有止步的時刻。早已成為賽道領跑的華為為什麼如此 " 卷 " 自己?從率先突破瓶頸技術難題,完成三種折疊形态的手機矩陣來看,這家品牌要做的其實不單是折疊屏手機的產品,而更想用技術改變生活,為人們留下能發現生活美好的時代之作。
或許,這就是華為骨子裡的個性,開創一個新領網域,再去完善這個領網域,靠着背後一項項過硬的技術創造能改變時代的產品,在品牌中為消費者留下了 " 永不止步 " 的探索精神。
回到折疊屏手機的賽道,華為其實已經完成了從 0 到 1 的 " 拓荒之路 ",讓大眾對新概念有了認知、體驗,并不斷更新使用訴求。而這,就是整個行業賽道的希望所在。幸運的是,華為作為這個領網域的絕對引領者,實打實為後續選手 " 破風降阻 ",減輕了太多研發壓力。
另外,在日益成熟的直板手機生态中也許感受不明顯,堆料并不能造就一款好手機,而在折疊屏這條新賽道上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創新技術,失去了支撐,不研發新生态,拿什麼堆?全能的研發力讓華為不停制造出驚喜,為消費者帶來變革感的體驗,僅憑這一點就無法撼動華為在折疊屏領網域的絕對統治力。
對華為,消費者似乎永遠保持期待,因為這家公司習慣于對未來探索的态度,讓它能愈戰愈勇,對用戶習慣的洞察、對技術創新的思考讓它有希望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折疊屏不會是智能手機發展的終點,但在這條手機「進化之路」上,跑在最前方的一定有華為的身影。(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